-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頸椎病患者可選用的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肌肉松弛劑、營養神經藥物、改善腦部供血藥物、脫水劑等。 1.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能有效減輕頸椎病變引起的疼痛和炎癥。 2.肌肉松弛劑:像氯唑沙宗,可緩解頸部肌肉緊張和痙攣。 3.營養神經藥物:甲鈷胺能營養受損的神經,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4.改善腦部供血藥物:氟桂利嗪有助于改善因頸椎病導致的腦部供血不足。 5.脫水劑:甘露醇可減輕神經根水腫,緩解癥狀。 需要注意的是,藥物治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患者切勿自行用藥。同時,頸椎病的治療往往需要綜合多種方法,如物理治療、運動康復等。如果癥狀嚴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14 12:5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頸椎病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癥狀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縮、嚴重者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礙,出現癱瘓。多發在中老年人,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治療活血舒筋膏加舒筋丹外敷可治愈。是一種傳統黑膏藥,外敷治療,局部滲透力強,可以改善局部的微循環,削炎活血,消除神經根水腫,活血化瘀,舒筋活絡,補肝腎,強筋骨.改變頸部長期積累性勞損,引起的軟組織粘連,萎縮,恢復韌帶彈性,放松頸部肌肉,緩解僵硬疼痛,頭暈惡心等臨床癥.
2024-10-14 12:5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中醫認為頸椎病是由于筋脈不通、經絡瘀阻所致,本病虛實夾雜,癥候復雜,一般藥物很難根治。中醫中藥長期臨床實踐有許多非常有效的獨到治療方法,建議你采用傳統中藥血竭、乳香、沒藥、生地、川西歸尾、川西紅花、川芎、赤芍、白芍、三七、桃仁、川地龍干、穿山甲等配合治療,見效快,療效確切,本方體現了以滋補肝腎、填精補髓、強筋壯骨、補氣養血、清利濕熱、通經活絡、行血散瘀、消腫定痛、消炎止疼為原則,標本兼治,組方考究,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此方療效非凡。希望正確治療,早日康復!
2024-10-14 12:5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醫生建議:這個建議要看具體的癥狀,疼痛的話吃頸復康顆粒,頭暈的話吃西比靈的
2024-10-14 12:5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頸椎病在臨床上分型很多,很多人只知道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但并不了解,頸椎病還有這么多的類型劃分,那么,頸椎病在臨床上的分型一般有哪些種呢? 1、脊髓型:①臨床上出現頸脊強損害的表現②X線片上顯示椎體后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象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③除外肌萎縮性脊膀例索硬化癥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多發性末梢神經炎 2、椎動脈型:關于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問題是有待于研究的問題①曾有猝倒發作并伴有頸性眩暈②旋頸試驗陽性③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癥狀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⑥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⑦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3、頸型:①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并伴有相應的壓痛點②X線片上頸椎顯示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不穩等表現③應除外頸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神經衰弱及其他非椎間盤退行性變所致的肩頸部疼痛) 4、神經根型:①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癥狀(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②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③影象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④痛點封閉無顯效(診斷明確者可不作此試驗)⑤除外頸椎外病變(胸廓出口綜合征網球肘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肩周炎肱二頭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5、交感神經型: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癥狀x線片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6、其他型:頸椎椎體前烏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保守療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椎間盤的突出部分和受刺激的神經根的炎性水腫加速消退,從而減輕或解除神經根的壓迫,使疼痛減輕或消退。有牽引、按摩、理療、消炎止痛、藥物及硬膜外阻滯藥物。1、牽引:對頸椎突出癥可起到"復位"的作用。使頸部組織得到固定及休息,促使局部的炎癥消退。2、按摩和理療:按摩和理療可緩解肌肉痙攣,減輕椎間盤內壓力。但如使用不當也可加重突出并使癥狀加重。3、藥物治療:非激素類抗炎止痛藥對緩解疼痛及消除炎癥也有一定幫助。適當應用利尿藥亦可減輕神經根水腫充血。4、硬膜外激素的應用:硬膜外注射長效激素和麻醉藥物(利多卡、布比卡因或普魯卡因),60%-85%近期效果良好,而長期效果亦可達30%-40%。大部分頸椎病患者經保守療法后癥狀緩解或消失,然而仍有約30%-40%的病員需進一步治療。
2024-10-15 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