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雨季疼痛加劇。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等。常用藥物有非甾體抗炎藥、抗風濕藥、糖皮質激素、生物制劑、植物藥等。 1.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能減輕關節疼痛和炎癥,但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 2.抗風濕藥:甲氨蝶呤可改善病情,但起效較慢,需長期使用,且要定期監測肝腎功能。 3.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能迅速緩解癥狀,但長期大量使用有諸多副作用,應在醫生指導下短期應用。 4.生物制劑: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等,對傳統治療效果不佳者可能有效,但價格較高。 5.植物藥:雷公藤多苷片等,具有一定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風濕關節炎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等因素。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同時注意保暖、適當鍛煉,以提高生活質量。
2024-10-14 11: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癥.可反復發作并累及心臟.臨床一以關節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為特征.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游走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病人僅有關節疼痛而無其他炎癥表現,急性炎癥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遺癥,但常反復發作.藥物治療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藥.常用的抗風濕病藥物如下: 1.非淄體抗炎藥此類藥物因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產生抗炎止痛作用,對解除疼痛有較好效果,但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臨床上常用的有布洛芬,萘普生,雙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慢作用抗風濕藥此類藥物多用于類風濕關節炎及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對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較慢.常用的有金合劑(肌注或口服),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3.細胞毒藥物此類藥物通過不同途徑產生免疫抑制作用.常用的有環磷酰胺,甲氨蝶呤,雷公藤等.它們往往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血管炎的二線藥物,副作用雖較多且較嚴重,但對改善這些疾病的愈后有很大的作用. 4.腎上腺皮質激素本類藥物是強的抗炎,抗過敏藥物,明顯地改善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的愈后,但不能根治這些疾病.其眾多的副作用隨劑量加大及療程延長而增加,故在應用時要衡量它的療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選用. (1)飲食要節制.飲食要定時,定量,食物的軟,硬,冷,熱均要適宜.不可因擔心體質虛弱,營養不夠而暴飲暴食,增加脾胃負擔,傷及消化功能. (2)飲食宜清淡.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經常受病痛折磨,又長期以藥物為伴.病發作時,更是茶飯不香,故食宜清淡.一則可以保持較好的食欲,二則可以保持較好的脾胃運化功能,以增強抗病能力. (3)飲食不可偏嗜.雞鴨魚肉,五谷雜糧,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視,應搭配合理. (4)正確對待食補與藥補.無論食補還是藥補,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須根據病情及脾胃運化功能的強弱來進行.如牛奶,豆漿,麥乳精,巧克力雖是營養佳品,但體內有濕熱或舌苔粘膩者,多食反而腹脹不適,不思飲食;人參,白木耳,阿膠雖能補氣養血,但脾胃不和或濕熱內蘊者服之反而壅氣助濕,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 (5)注意飲食宜忌.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的病程較長,如果患病后忌口太嚴,長年日久,影響營養的吸收,對疾病的康復不利.一般說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以食用任何飲食,不必忌口.只是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關節紅腫灼熱時,不宜進辛辣刺激的食物;久病脾胃虛寒者,少食生冷瓜果及蝦,蟹,竹筍之類.一旦病情穩定,忌口即可放寬.
2024-10-14 11:3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癥.可反復發作并累及心臟.臨床一以關節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為特征.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游走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病人僅有關節疼痛而無其他炎癥表現,急性炎癥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遺癥,但常反復發作.若風濕活動影響心臟則可發生心肌炎甚至遺留心臟瓣膜病變. 一,藥物治療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藥.常用的抗風濕病藥物如下: 1.非淄體抗炎藥此類藥物因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產生抗炎止痛作用,對解除疼痛有較好效果,但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臨床上常用的有布洛芬,萘普生,雙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慢作用抗風濕藥此類藥物多用于類風濕關節炎及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對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較慢.常用的有金合劑(肌注或口服),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3.細胞毒藥物此類藥物通過不同途徑產生免疫抑制作用.常用的有環磷酰胺,甲氨蝶呤,雷公藤等.它們往往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血管炎的二線藥物,副作用雖較多且較嚴重,但對改善這些疾病的愈后有很大的作用. 4.腎上腺皮質激素本類藥物是強的抗炎,抗過敏藥物,明顯地改善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的愈后,但不能根治這些疾病.其眾多的副作用隨劑量加大及療程延長而增加,故在應用時要衡量它的療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選用. 二,外科療法包括不同的矯形手術,人工關節的置換,滑膜切除等.手術不能治愈疾病只能改善關節功能和生活的能力. 三,代替療法鑒于目前針對風濕性關節炎,傳統醫療只是緩解疼痛沒有根治的療法,所以80年代開始,世界上各發達國家(美日歐等)盛行代替療法——利用純天然鋸峰齒鮫(大青鯊)軟骨粉治療各種關節炎,并取得臨床上的療效驗證.現在,在歐洲一些國家已把鯊魚軟骨萃取物認定為藥品,日本也選定了企業專門提供臨床之用.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有抑制,改善甚至徹底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功效之外,更難能可貴的是,它沒有副作用,沒有藥物依賴性,已有使用一年內完全控制病情的大量的案例.現在,它已被發達國家當作代替醫療的一環,實施前瞻性研究,并且被廣泛推廣于臨床之中,為人類徹底戰勝類風濕關節炎帶來了新的希望. 四,其他治療包括物理,康復,職業訓練,心理等治療,是本類疾病綜合治療的不可少的部分.
2024-10-14 11:3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醫生建議:您好,平時您可以給爺爺的骨關節按摩一下,可以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療。它用于袪風解毒,除濕消腫,舒筋通絡。有抗炎及抑制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等作用。口服。按體重每1kg每日1~1.5,分3次飯后服用,或遵醫囑。注意有嚴重心血管病和老年患者慎用。祝您爺爺早日康復!
2024-10-14 11:3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風濕性關節炎起病較急受累關節以大關節為主開始侵及下肢關節者占85%膝和踝關節最為常見其次為肩肘和腕手和足的小關節少見關節病變呈多發性和游走性關節局部炎癥明顯表現有紅腫熱痛壓痛及活動受限持續時間不長常在數日內自行消退關節炎癥消退后不留殘疾復發者少見. 在關節炎急性期患者可伴發熱咽痛心慌血沉增快及C-反應蛋白增高等表鋇病情好轉后可恢復至正常.一,理療 局部熱療,熱水浴,溫泉浴,蒸發療法及石蠟療法等均可使疼痛減輕晨僵消失,病人感到舒適.急性滲出性病變可用冷敷來減輕疼痛.紅外線,超短波或短波透熱療法等也可增加局部血循環,促使炎癥及腫脹消退,疼痛減輕,并以增強藥物對局部的作用. 二,藥物治療 (一)水楊酸鹽 阿斯匹林仍為治療類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的首選藥物.具有退熱,鎮痛和抗炎作用.用法每日3~4g,分3~4次服用.長期服用易發生惡心,嘔吐,胃痛及食欲減退等消化道癥狀,嚴重者可發生胃粘膜糜爛,潰瘍和出血.大劑量服用數年可引起腎損害. (二)消炎痛indomethacin非類固醇抗炎藥,效果較好,其鎮痛,退熱及抗炎作用都較強,也有抑制肉芽形成的作用.夜間或睡前服用可抑制晨僵劑量25-50mg,口服每日三次,副作用,惡心,嘔吐,食欲減退,頭痛,皮疹及白細胞減少等.類似制劑有炎痛靜bengydamine,用法,劑量同消炎痛. (三)異丁苯丙本酸1buprofen,brufen抗炎,鎮痛及退熱作用均較阿斯匹林強10倍以上,副作用較阿斯匹林小.劑量0.2-0.3g口服每日三次. (四)皮質激素 對急性炎癥有顯著療效,長期應用副作用較多,停藥后極易復發.適應證為①嚴重活動性關節炎伴有發熱等全身癥狀或血管炎,肺,心及眼合并癥.②嚴重關節炎應用其它藥物治療無效.③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血沉明顯增快,類風濕性結節陽性.在使用期間應注意副作用及并發癥.開始應用時應以小劑量開始,如強地松5-20mg,口服每日1-2次,有效后再調整到最小有效量,或改為隔日療法.為了避免全身性副作用,可用關節內注射療法;適應證為①少數關節患病,全身癥狀不明顯.②全身約藥后,癥狀基本控制,但殘留幾具關節癥狀不見好轉.③關節急性癥狀明顯,為緩解局部癥狀.常用醋酸氫化可的松10-20mg關節內注射,每周一次.膝關節或踝關節內注射后,應臥床休息,以防誘發無菌性壞死.應嚴密消毒,以防感染. (五)青霉胺(D-penicillamine)作用機制為①離解類風濕因子.②抑制免疫反應,主要作用于淋巴細胞,③穩定溶酶體膜.④通過絡合銅和鐵,使單氨氧化酶,賴氨酸酶和脯氨酸羥化酶活性降低,防止膠原纖維的交叉聯結;抑制可溶性膠元纖維的生成.應用青霉胺治療,除使關節癥狀緩解外,可使血沉及C反應蛋白降低,類風濕因子轉為陰性.療效較金制劑好,用藥后一個月以上顯示療效.因此,開始用藥時應與其它抗炎藥并用.開始用0.125g,每日一次,一周后每周增加0.125g,四周后0.25g,每日2~3次,共用6個月為一療程,本口副作用較多,如皮疹,骨髓抑制及腎臟損害等,應定時查血及尿常規,也引起消化道癥狀,如味覺喪失,惡心,嘔吐,少見的副作用為肌無力,肌炎,Goodpasture綜合征,毛細支氣管炎及狼瘡樣綜合征. (六)疏甲丙脯酸(captopril)與青霉胺分子結構相類似,具有抑制膠無纖維成熟,養活關節腔滑膜增生的作用,且可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吸收;也有免疫抑制作用.用法,25mg口服,每日三次.2周后加大到25mg,每日4次,4周后改為50mg,每日3次.最大可用到50mg,每日4次.3-6個月為一療程.6個月后逐漸減量,25mg每日1-2次長期維持.治療4周關節腫消痛減,3-6個月達顯效.副作用,血壓下降,皮疹. (七)雷公藤 具有消炎,抗菌,調節免疫,活血化瘀,殺蟲等作用.劑量每日1-1.5mg/kg,分3次服.或有雷公藤合劑,20-30ml,一日三次.連用3-6個月,有效率83.7%.副作用,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月經紊亂,精子生成受抑制,肝腎損害,白細胞減少,色素沉著等. (八)金制劑 可能干擾細胞的生化反應.對關節疼痛及晨僵有明顯療效,也能使血沉及C反應蛋白好轉,有效率可達70-90%.目前常用金制劑有硫代蘋果酸金鈉Goldsodiumthiomalatemyochrysine,一個療程總劑量1.5-2.0g,用藥后3個月或總量達0.3-0.5g時,方見效果.副作用:口炎,皮炎,胃腸反應,腎損害及造血系統損害等.金制劑療效肯定,但副作用也很多,可慎用. (九)免疫抑制劑 對本病有一定療效,常用者有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開始100-200mg,稀釋后靜脈注射,隔日一次,有效后改為50-100mg,每日一次,維持治療.應注意觀察白細胞變化,以防白細胞減少,副作用還有毛發脫落,卵巢功能障礙及出血性膀胱炎.硫唑嘌呤(afathiprine),劑量與環磷酰胺同,副作用較輕,50mg,每日一次即可見效. (十)免疫增強劑 由于本病多有T細胞功能低下,故可用免疫增強劑,常用者有左旋咪唑(Levamisole),每周或隔周給藥3日,50mg口服,一日3次,胸腺素(thymosin).可使未成熟的T細胞分化成具有免疫活性的T細胞,尚在試用階段.轉移因子(Transferfactor)能將致敏淋巴細胞的細胞免疫能力轉移給未致敏的淋巴細胞,使之獲得免疫能力.它是一種淋巴因子,T細胞接受特異性抗原刺激后釋放的一種物質,能促使T細胞成熟,增強細胞免疫能力,每1~3周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次.一次注射一單位(4×108淋巴細胞所含的量).注射后可使正常淋巴細胞轉變為免疫淋巴細胞. (十一)手術治療 急性關節炎嚴重疼痛,局部有滲液時可抽降滲液,并注入類固醇抗炎藥,再使用夾板固定關節.腕及足下垂時可夾板固定及理療.持續性滑膜炎可考慮行滑膜切除術.肌腱破裂及神經受壓迫者應考慮手術治療.后期關節畸形及嚴重障礙者也可手術治療,如關節成形術,關節固定術,截骨術,人工關節置換術及伸側肌腱重建術等.(1)關節制動:急性期應將關節置于休息體位減少運動 (2)局部按摩:關節疼痛有所減輕后可自行關節周圍的按摩 (3)關節體操練習:針對各個不同的關節練習不同的關節體操每次30分鐘每天2—3次 (4)關節藥熏:配制藥物進行關節熏洗水溫應保持在50℃左右每日1次每次20分鐘 (5)關節溫水浴:可將患病關節或整個肢體置于溫水中浸泡20分鐘左右每日1次 (6)關節保健灸:選取患部周圍常用的穴位2—3個用艾條進行保健灸一般每日1次1次20分鐘
2024-10-15 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