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肌肉跳動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如疲勞、緊張等,也可能由病理性因素,如電解質紊亂、神經肌肉疾病、藥物副作用、感染等導致。 1.生理性因素:長時間運動、勞累或精神緊張時,肌肉會出現不自主跳動。通過休息、放松身心、按摩肌肉等方式,通??删徑狻?2.電解質紊亂:如低鈣、低鉀、低鎂血癥等,會影響肌肉的正常功能。需要補充相應的電解質,如服用鈣劑(葡萄糖酸鈣、碳酸鈣)、鉀劑(氯化鉀)、鎂劑(硫酸鎂)。 3.神經肌肉疾?。合襁\動神經元病、周圍神經病等。需要進行神經電生理檢查等明確診斷,治療方法因病而異,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甲鈷胺、維生素 B1)、物理治療等。 4.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如抗抑郁藥、抗組胺藥等,可能引起肌肉跳動。必要時需調整用藥。 5.感染:如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經炎,可導致肌肉跳動。需進行抗病毒治療(如阿昔洛韋),并使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如腺苷鈷胺)。 總之,肌肉跳動的原因多樣。如果肌肉跳動頻繁、持續時間長或伴有其他不適,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查明原因,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2024-10-14 12:2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運動后,神經細胞仍然繼續發放神經沖動到肌肉去,于是便引起肌肉跳動的現象。肌肉神經自我調節,會產生肌肉的收縮跳動。疲勞也會引起的肌肉輕微痙攣,疲勞緩解以后就解除了。你“近來總是感覺比較累”,恐怕就是這個原因。生活有規律點,沒大礙的。肌肉發生不由自主的強直性收縮,就是肌肉痙攣,俗稱“抽筋”。在運動中發生肌肉痙攣多見于小腿腓腸肌,其次為屈肌、屈趾肌和屈指肌。(一)原因1.寒冷刺激。如在冷水、冷空氣等環境鍛煉時,若準備運動不足,易發生肌肉痙攣。2.電解質失調,特別是夏天運動時大量出汗,使體內電解質平衡失調而引起肌肉痙攣。3.肌肉收縮失調或損傷。如過快的連續收縮,使肌肉放松不夠而成痙攣,或運動中,肌肉有反復微細損傷,引起保護性強直收縮。(二)表現肌肉痙攣時,局部變硬,疼痛難忍,指、趾不由自主地屈曲,難以伸直。(三)處理1.牽拉屈曲的指(趾),使過伸,以使痙攣的肌肉被牽伸而解痙,然后局部按摩,熱敷。2.離開寒冷環境的刺激,喝些鹽開水。(四)預防1.加強鍛煉,提高適應能力,運動前充分做好準備活動,特別在寒冷環境中鍛煉時,尤需注意這點。對易發生痙攣的肌肉,進行適當的按摩。2.冬季注意保暖,冬泳不能在水中過長時間不活動,夏天游泳如水溫較低時,游泳時間不宜過長。3.夏天出汗多,注意喝些鹽開水,補充喪失的電解質。4.疲勞時,不宜長時間劇烈運動。
2024-10-14 12:2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我是健康顧問,很高興為您作答,良性肌束顫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癥狀,表現為身體局部肌肉出現不自主的肌束顫動,即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肉跳”。最多見于面部以及四肢,當然可以發生于人體任何一個部位。良性肌束顫綜合征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關鍵的處理方法是讓患者心理和生理上放松休息,正確地疏導患者,減輕其心理上的焦慮和緊張。對于于部分患者來說,給予小量的鎮靜劑可能會有效??梢詳z入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藥物或食物,這是目前被認為是最有效的預防肉跳方法。平時食用富含上述抗氧化物質的西紅柿,藍莓,海藻,卷心菜、甘藍以及花椰菜,柚子,洋蔥,菠菜,山楂等等食物將于益于減少肉跳。醫生詢問:
2024-10-14 12:2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醫生建議:其實你說的這肌肉跳動就是肌痙攣,這種情況也有可能跟缺鈣有關,所以說你可以考慮檢查一下血清鈣的濃度,然后再具體的調理一下。
2024-10-14 12:2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肌肉跳動是怎么回事生理性震顫 在某些情況下,大多數正常人在兩上肢向前平伸時,手部會出現細微的快速震顫.生理性震顫的強化可見于焦慮,緊張,疲勞,代謝紊亂(例如,酒精的戒斷,甲狀腺毒癥),或某些藥物的應用(例如,咖啡因及其他磷酸二酯酶抑制劑,β-腎上腺素能激動劑,腎上腺皮質激素).原發性(良性遺傳性)震顫 一種細微至粗大的慢震顫,通常影響手,頭及聲帶.在50%病例中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因素.震顫可為單側性.震顫在靜止時很輕微或不發生,當病人執行精巧動作時能引發震顫,在上述可使生理性震顫強化的任何因素影響下原發性震顫也會增強.隨著年齡的增長,原發性震顫的發病也增多,偶爾被錯誤地稱為老年性震顫.帕金森病的靜止性震顫小腦疾病的震顫 意向性震顫(如見于多發性硬化與其他小腦傳出障礙疾病)出現在運動的肢體接近目標的時候.支持性(位置性)震顫是肢體近端一種粗大的轉動性震顫,在病人試圖維持某一固定的姿勢或負重時最為顯著.搖晃(titubation)是頭部與軀體粗大的震顫,也是一種支持性震顫,在維持直立姿勢時明顯,平臥后消失.撲翼樣震顫見于肝性腦病與其他代謝性腦病病例,當病人向前平伸雙手時會出現一種粗大,緩慢,非節律性動作.應用肌電圖記錄可觀察到當病人試圖保持固定姿勢時,在抗地心引力的肌肉中出現間歇性的肌電靜止,造成撲翼樣震顫;因此它并不是真正的震顫,而是一種肌陣攣現象,一種陰性的肌陣攣.在Wilson病(肝豆狀核變性---參見第4節)中可以發生意向性震顫和靜止性震顫.最為特征性的是肢體遠端的節律性拍擊或肢體近端的撲翼樣動作.4表現特點編輯(1)震顫部位:通常從某一側上肢遠端開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為主,表現為手指象在搓丸子或數鈔票一樣的運動。然后逐漸擴展到同側下肢和對側肢體,晚期可波及下頜、唇、舌和頭部。在發病早期,患者并不太在意震顫,往往是手指或肢體處于某一特殊體位的時候出現,當變換一下姿勢時消失。以后發展為僅于肢體靜止時出現,例如在看電視時或者和別人談話時,肢體突然出現不自主的顫抖,變換位置或運動時顫抖減輕或停止,所以稱為靜止性震顫,這是帕金森病震顫的最主要的特征。有時下肢亦較明顯或其它部位的震顫比較突出。部分病人震顫出現較晚,以強直為主,常被誤診為偏癱。(2)震顫頻率:帕金森病的震顫頻率多為4-8次/秒,一般要比單純性震顫稍慢些,幅度稍大,而比動作性震顫的頻率快,幅度略小。這個特征也可以幫助我們區別其它的疾病,如因舞蹈病、小腦疾患、還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引起的疾病。(3)震顫具有波動性:即有時明顯,有時則有減輕或消失。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及始動時震顫明顯,隨意運動時減輕,人睡后消失。(4)震顫對運動的影響:在震顫較輕時,可以不影響運動功能,或者生活可以自理;隨著病情的進展,震顫可以影響部分運動功能。如寫字越來越困難甚至不能寫字,生活不能自理。(5)震顫伴隨的體征:震顫伴肌張力增高,多見于帕金森病,于檢查時可發現“齒輪樣”強直,在頭頸伸屈及肘、腕關節被動活動時容易發現。這種靜止性震顫不伴共濟失調,腱反射可以沒有明顯變化,也不伴病理反射和感覺障礙。
2024-10-14 1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