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胞瘡的癥狀、成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膿胞瘡又稱傳染膿痂疹,為一種最常見的化膿性球菌傳染性皮膚病。中醫稱為”黃水瘡”、“滴膿瘡”。具有接觸傳染和自體接種感染的特性,易在兒童中流行。特征為發生丘疹、水皰或膿胞,易破潰而結成膿痂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助理醫生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注意皮膚衛生:大量出汗后要洗澡更衣
2016-08-13 17: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開達 主治醫師
九江泌尿科醫院
皮膚病科
-
膿胞瘡是常見的化膿性球菌傳染性皮膚病,表現為丘疹、水皰、膿皰和膿痂。其成因多樣,治療需綜合考慮。防治方法包括注意衛生、合理用藥等。 1.癥狀:初期為紅色斑點,后發展為丘疹、水皰,皰液混濁,易破潰形成膿痂,可伴有瘙癢和疼痛。 2.成因: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也可能是溶血性鏈球菌感染,還與皮膚損傷、免疫力低下、衛生條件差、高溫潮濕環境等有關。 3.診斷:通過觀察皮損特點、詢問病史等進行診斷,必要時進行膿液培養。 4.治療:外用藥物如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新霉素軟膏等;癥狀嚴重者可口服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 5.預防: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澡、勤換衣,避免搔抓皮膚,加強營養提高免疫力。 總之,膿胞瘡需及時診斷和治療,同時做好預防工作,以減少其發生和傳播。
2016-08-13 17:2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實習醫生
九江泌尿科醫院
全科
-
膿痂性膿皰瘡
2024-10-14 2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