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左腿無力、疼痛、發酸、發脹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腰椎間盤突出、腿部肌肉勞損、下肢血管疾病、關節炎、神經損傷等。 1. 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的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可導致下肢放射性疼痛、無力等癥狀。治療方法包括臥床休息、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如布洛芬、甲鈷胺、甘露醇等),嚴重時可能需要手術。 2. 腿部肌肉勞損:過度運動或長期勞累可使腿部肌肉受損,產生酸痛無力感。通過休息、熱敷、按摩能緩解,也可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如云南白藥氣霧劑。 3. 下肢血管疾病: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靜脈曲張等,影響血液循環,導致腿部不適。治療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藥物治療(如阿司匹林、華法林)、手術治療等。 4. 關節炎:如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關節炎癥會引起腿部疼痛、腫脹和無力。治療有藥物治療(如塞來昔布、雙氯芬酸鈉)、物理治療和必要時的手術治療。 5. 神經損傷:外傷、神經炎等導致神經受損,影響腿部功能。需針對病因治療,同時使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如維生素 B1、B12 等。 左腿出現無力疼痛發酸發脹的癥狀可能是多種疾病的表現,若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后進行針對性治療。
2024-10-14 12:0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首先日常活動沒問題就好。您好!最好系統治療一下。注意保暖,勿受寒、受潮、勞累等不良刺激。只要注意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應該不會發生肌肉萎縮的。甚至還會有好轉的可能呢~~
2024-10-14 12:0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醫生建議:像這種情況左腿和右腿不對稱,考慮有肌肉萎縮的可能,建議找測試一下看看雙側肌力是否一致。先日常活動沒問題就好。最好系統治療一下。然后做相應的治療。謝謝你的咨詢。
2024-10-14 12:0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像這種情況左腿和右腿不對稱,考慮有肌肉萎縮的可能,建議找醫生測試一下看看雙側肌力是否一致可以使用小針刀治療,也可以每天堅持鍛煉,促使萎縮的肌肉恢復
2024-10-14 12:0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心肌炎常是全身性疾病在心肌上的炎癥性表現,由于心肌病變范圍大小及病變程度的不同,輕者可無臨床癥狀,嚴重可致猝死,診斷及時并經適當治療者,可完全治愈,遷延不愈者,可形成慢性心肌炎或導致心肌病。病因細菌性白喉桿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傷寒桿菌等。病毒如柯薩奇病毒,艾柯病毒、肝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其他如真菌,原蟲等均可致心肌炎。但目前以病毒性心肌炎較常見。致病條件因素①過度運動、運動可致病毒在心肌內繁殖復制加劇,加重心肌炎癥和壞死。②細菌感染,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時,可能起協同致病作用。③妊娠:妊娠可以增強病毒在心肌內的繁殖,所謂圍產期心肌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④其他:營養不良,高熱寒冷,缺氧、過度飲酒等,均可誘發病毒性心肌炎。癥狀青壯年發病較多,常先有原發感染的表現,如病毒性者常有發熱、咽痛、咳嗽、嘔吐、腹瀉、肌肉酸痛等。大多在病毒感染1-3周后,出現心肌炎的癥狀,由于心律失常可致心悸因排血量降低而感無力。累及心包膜及胸膜時,胸悶、胸痛、亦可有類似心絞痛的表現。嚴重者心功能不全。常見體征,竇性心動過速與體溫不相平行。也可有竇性心動過緩及各種心律失常,心界擴大者占1/3-1/2,見于重癥心肌炎,因心臟擴大可致二尖瓣或三尖瓣關閉不全,心尖部或胸骨左下緣收縮期雜音。心肌損害嚴重或心力衰竭者,可聞舒張期奔馬律,第一心音減弱,合并心包炎者可聞心包摩擦音。輕者可完全無癥狀,重者心力衰竭或猝死。表現懸殊。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六個類型:①無癥狀型:感染后1-4周心電圖出現S-T改變,無癥狀。②心律失常型:表現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心室性期前收縮最多見。③心力衰竭型:出現心力衰竭的癥狀及體征。④心肌壞死型:臨床表現類似心肌梗塞。⑤心臟增大型:心臟擴大,二尖瓣及三尖瓣區收縮期雜音。⑥猝死型:無先兆,突然死亡。治療應臥床休息,以減輕組織損傷,病變加速恢復。伴有心律失常,應臥床休息2-4周,然后逐漸增加活動量,嚴重心肌炎伴有心臟擴大者,應休息6個月至一年,直到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心臟大小恢復正常。免疫抑制劑:激素的應用尚有爭論,但重癥心肌炎伴有房室傳導阻滯,心原性休克心功能不全者均可應用激素。常用強的松,40-60mg/日,病情好轉后逐漸減量,6周一個療程。必要時亦可用氫化考地松或地塞松,靜脈給藥。心力衰竭者可用強心、利尿、血管擴張劑。心律失常者同一般心律失常的治療。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彌漫性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變。近年來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對發病率不斷增加。病情輕重不同,表現差異很大,嬰幼兒病情多較重,成年人多較輕,輕者可無明顯病狀,重者可并發嚴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急性期或亞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驅癥狀,病人可有發熱、疲乏、多汗、心慌、氣急、心前區悶痛等。檢查可見期前收縮、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谷草轉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血沉增快。心電圖、X線檢查有助于診斷。[治法]:補血益氣,祛瘀化痰太子參12黃芪15麥冬8五味子6丹參9川芎8柴胡6延胡索6葛根12桂枝6石菖蒲6牡蠣20[加減]:(1)心血不足引至頭暈乏力者,加酸棗仁6龍眼肉10遠志4(2)心氣不足者,改太子參為人參10加熟附子6(3)痰多者,加浙貝10全瓜萎15心肌炎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肌的局限性或彌漫性炎癥。雖然某些心肌炎由于在終期可過渡為充血性或限制性心肌病,而被某些學者視為繼發性心肌病,但在發病學上心肌炎畢竟是可區分的疾病類型。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很多,諸如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免疫反應,以及物理、化學因素等均可引起心肌炎。心肌炎的分類頗不一致,茲根據病因將其常見類型分述如下:一、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頗為常見,是由親心肌病毒引起的原發性心肌炎癥,常累及心包,引起心包心肌炎。事實上,所謂特發性心肌炎極可能是因病毒感染引起。病因和發病機制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種類頗多,其中最常見的是柯薩奇(Coxsackie)病毒、ECHO病毒(即人腸孤病毒)、風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由于在妊娠最初3個月內感染柯薩奇病毒和風疹病毒時可引起胎兒的先天性心臟畸形,因此,這兩種病毒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人類的心肌炎以柯薩奇病毒B組感染最為常見。一般而言,親心肌病毒可直接破壞心肌細胞,但也可通過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間接地破壞心肌細胞。由于此類病毒衣殼的糖蛋白分子結構與心肌細胞膜的糖蛋白相似,故在感染后,機體所產生的抗體(激活補體的抗體及中和病毒的抗體)既針對病毒,亦針對心肌細胞。因此,當細胞毒性T細胞被致敏后,即可破壞被病毒感染的心肌細胞。病變本病病變依患者年齡不同而有所不同。妊娠最初3個月的胎兒感染風疹病毒時,可引起心內膜下心肌的無反應性心肌細胞壞死。在妊娠后期,胎兒感染柯薩奇病毒時則可引起全心炎,大多伴有心骨膜纖維彈性組織增生。初生兒的病毒性心肌炎可見到心肌細胞壞死及粒細胞浸潤。其后,代之以巨噬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及肉芽組織形成。在成人,多累及心房后壁、室間隔及心尖區,有時可累及傳導系統。鏡下,主要病變為壞死性心肌炎。晚期,可見到明顯的心肌間質纖維化,伴有代償性心肌肥大及心腔擴張(充血性心肌病)。二、細菌性心肌炎細菌性心肌炎(bacterialmyocarditis)可由細菌直接感染,或細菌產生的毒素對心肌的作用,或細菌產物所致的變態反應而引起。1.心肌膿腫常由化膿菌引起,如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等。化膿菌來源于膿毒敗血癥時的轉移性細菌菌落,或來自細菌性心內膜炎時的化膿性血栓栓子。肉眼觀,心臟表面及切面可見多發性黃色小膿腫,周圍有充血帶。鏡下,膿腫內心肌細胞壞死液化,膿腔內有大量膿細胞及數量不等的細菌集落。膿腫周圍心肌有不同程度的變性、壞死,間質內有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2.白喉性心肌炎白喉桿菌可產生外毒素,一方面可阻斷心肌細胞核蛋白體的蛋白質合成,另一方面可阻斷肉堿介導的長鏈脂肪酸運入線粒體,導致心肌細胞脂肪變性和壞死。鏡下,可見灶狀心肌變性壞死,心肌細胞出現嗜酸性變、肌漿凝聚、脂肪變性及肌漿溶解。病灶內可見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及少數中性粒細胞浸潤。病灶多見于右心室壁,愈復后形成細網狀小瘢痕。有的病例出現彌漫性心肌壞死,可導致心性猝死。3.非特異性心肌炎在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急性咽峽炎、扁桃體炎)及猩紅熱時,可并發急性非風濕性心肌炎。其發病機制尚未明了,可能是由鏈球菌毒素引起。病變是間質性心肌炎。鏡下,心肌間質結締組織內及小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心肌細胞有程度不等的變性、壞死。三、寄生蟲性心肌炎寄生蟲性心肌炎(parasiticmyocarditis)常見的有以下兩種類型:1.弓形蟲性心肌炎此型心肌炎由鼠弓形蟲(Toxoplasmagondii)感染而引起。人類主要因食入含有包囊的未煮熟肉類而感染。弓形蟲進入人體后,經血流到達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及各種組織,并在細胞內繁殖。弓形蟲侵入心肌細胞后很快繁殖,形成集合體,亦稱假包囊。心肌細胞很快破裂,病原體進入周圍組織。被破壞的心肌細胞周圍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愈復后有瘢痕形成。約半數患者因心力衰竭致死。2.Chagas心肌炎此種心肌炎由原蟲枯氏錐蟲(trypanosomacruzi)感染引起,流行于拉丁美洲各國。病情嚴重,死亡率高。可引起灶狀或彌散性心肌壞死,周圍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心腔擴張,心室壁(主要在心尖區)變薄,常形成室壁瘤,伴有心腔內附壁血栓形成。四、免疫反應性心肌炎此類心肌炎見于一些變態反應性疾病,如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等。其中以風濕性心肌炎最為常見,在心肌間質結締組織內可見到典型的風濕性肉芽腫(詳見本章第六節)。此外,某些藥物可引起變態反應性心肌炎,如磺胺、抗生素(青霉素、四環素、鏈霉素、金霉素等)、消炎藥(保泰松、消炎痛)、抗抑郁藥(阿密曲替林)、以及抗癲癇藥(苯妥因)等。病變主要累及左心室、室間隔。鏡檢下,常表現為間質性心肌炎。可引起心肌細胞壞死溶解及淋巴細胞、漿細胞以及引人注目的嗜酸性粒細胞浸潤。五、孤立性心肌炎孤立性心肌炎(isolatedmyocarditis)亦稱特發性心肌炎(idiopathicmyocarditis),至今原因不明。因其首先由Fiedler(1899)所描述,又稱Fiedler心肌炎。多見于20~50歲的青、中年人。急性型常導致心臟擴張,可突然發生心力衰竭致死。病變
2024-10-15 0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