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一種嚴重的腦血管疾病,通常由顱內動脈瘤破裂等原因引起。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介入治療及康復治療等。 1. 一般治療: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保持安靜,避免情緒激動和用力排便。密切監測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等。 2. 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尼莫地平,能緩解腦血管痙攣;甘露醇等脫水劑,降低顱內壓;止血藥如氨基己酸,防止繼續出血。 3. 手術治療:對于動脈瘤破裂導致的出血,可行開顱夾閉動脈瘤手術。 4. 介入治療:通過血管內介入的方法栓塞動脈瘤,達到治療目的。 5. 康復治療:病情穩定后,進行康復訓練,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蛛網膜下腔出血病情危急,治療方案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患者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以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質量。
2024-10-14 13:2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多種病因所致腦底部或腦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腦血管病,血液直接這樣流入蛛網膜下腔,又稱為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此外,危急臨床還可見因腦實質內,腦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等血液穿破腦組織流入蛛網膜下腔者,稱之為繼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又有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約占急性腦卒中的10%,占出血性腦卒中的20%。如果頭痛難忍,可給予鎮痛藥物,藥物療效不佳,又無局限性神經體征者,可行腰穿,一次緩慢放出腰脊液8~15ml,必要時重復一次.經CT掃描或腦血管造影證實為血腫或腫瘤者,及時作血腫或腫瘤摘除術;如為血管畸形或動脈瘤者,可直接切除或行夾閉手術,或通過導管向畸形血管注射硬化劑或栓塞物.
2024-10-14 13:2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醫生建議:你好!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個類型,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腦表面和腦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所致。又稱自發性SAH。腦實質或腦室出血、外傷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網膜下腔為繼發性SAH。建議服用尼莫地平片,適用于各種原因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后的腦血管痙攣和急性腦血管病恢復期的血液循環改善。避免重體力勞動、情緒激動、控制血壓,另外對可引起出血其他高危因素,如糖尿病、心臟病、肥胖、高血脂、吸煙、過度飲酒等疾病和不良生活習慣,應及時治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調整和控制飲食,保持積極愉快樂觀的生活態度。
2024-10-14 13:2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病情分析:患了這蛛網膜下腔出血應該絕對臥床休息至少四周(同時加鎮靜劑).治療基本同腦出血.小心的控制血壓嚴重的高血壓,預防性給予軟化大便的藥物.為預防可能出現的遲發性血管痙攣,可用尼莫地平口服或其它鈣通道阻滯劑.頭痛難忍,藥物療效不佳,又無局限性神經體征者,可行腰穿,緩慢放出部分腰脊液,必要時重復一次.經CT掃描或腦血管造影證實為血腫或腫瘤者,及時作血腫或腫瘤摘除術;如為血管畸形或動脈瘤者,可直接切除或行夾閉手術,或通過導管向畸形血管注射硬化劑或栓塞物。本病在中醫看來考慮肝腎陰虧,肝陽化火上擾所致,應該考慮平肝潛陽,滋陰熄風,可選擇降肝湯。
2024-10-14 13:2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對于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總的治療原則有以下幾方面: (l)一般療法:在急性期為了避免引起再次出血,要保持安靜,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大便通暢,防止用力排便、嚴重的咳嗽等。臥床休息,在急性期一般要求1個月。 (2)嚴格控制血壓,高血壓患者可同時應用降血壓藥和利尿藥,逐漸降低血壓,使血壓降低20%左右。原來血壓正常者,血壓可維持在正常的低水平,即收縮壓維持在12-14千帕(90-l04毫米汞柱)。 (3)降低顱內壓:為了降低顱內壓,預防腦疝,防止蛛網膜粘連,根據病情可用20%甘露醇加氟美松靜滴,這樣能加強脫水作用。氟美松對降低顱內壓和減輕蛛網膜粘連有作用。使用脫水、降顱壓藥時,應快速靜脈滴注,要求15-30分鐘滴完。視病情用藥l-2周。在用藥過程中,要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心腎功能狀態。 (4)腰穿放腦脊液療法:適用于原發性SAH,病情相對穩定的病人。病人頭痛、嘔吐較重,藥物療效差,可采取放出血性腦脊液的辦法,緩慢地放腦脊液,將顱內壓降至初壓的2/3即可。這既降低顱內壓力,又可減輕血液對腦膜的刺激,預防以后的蛛網膜粘連。 (5)用止血藥物:抗纖維蛋白溶解酶類止血藥物,能預防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如6—氨基己酸能與纖溶酶原激活物質產生競爭性抑制,使纖溶酶原不能轉變為纖溶酶,從而使纖維蛋白不易被相對應的酶所破壞,因而可延遲血塊的溶解,也就是出血部位被纖維蛋白固定較牢固。常用6—氨基己酸、對羧基節胺、止血敏等,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內靜滴。止血藥需用多長時間,應視病情而異,通常用7-10天或稍長。(6)對抗腦血管痙攣:為了解除SAH所致的腦血管痙攣,可用異丙基腎上腺素、利血平,必要時可與利多卡因配合。目前多主張用鈣離子拮抗劑,如尼莫地平可阻止鈣離子的內流,擴張血管,解除動脈痙攣。用法:可在發病的第3天開始口服,每次30毫克,每日3次,用至3周或更長。 (7)對癥處理:頭痛劇烈、煩躁不安,可肌注或曰服安定、魯米那、顱痛定或強痛定,常規用量,或視病情酌定。必要時用亞冬眠療法,或腰穿放腦脊液,以減輕癥狀。大便秘結者,以番瀉葉50克開水泡服,或開塞露納肛以通便。 (8)防治感染,嚴重病人應給抗生素預防感染;若已感染者,應針對感染的程度及病原菌,給予相應的抗生素治療。如發病后即出現高熱,多為中樞熱,物理降溫為主。發病3一4日后體溫逐漸升高者,應考慮繼發感染所致,須積極抗感染。 (9)手術治療:目前認為由腦動脈瘤和動靜脈畸形所致的SAH,一旦診斷確立,應爭取手術治療,以避免再發。
2024-10-14 1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