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閔寶權 副主任醫師
北京宣武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內科
-
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檢查方法包括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等。常見的有顱腦CT、顱腦B超、腦血管造影、腦脊液檢查、病因學檢查。如果身體不適,請盡快尋求醫療幫助,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莫自行用藥。
2016-07-04 18:02
1.顱腦CT:是確診顱內出血的重要手段,能精確判斷出血部位和范圍,估計出血量,但腦干少量出血可能漏診。
2.顱腦B超:適用于前囟未閉的嬰幼兒,診斷率較高,方便且可床邊進行。
3.腦血管造影:能明確出血原因和病變部位,一般病情穩定后或術前進行。
4.腦脊液檢查:適用于蛛網膜下腔出血,發現均勻血性腦脊液可確診,但顱內壓高時應暫緩。
5.病因學檢查:結合病史與臨床表現,如骨髓穿刺、凝血功能、血象等明確出血原因。
綜合運用這些診斷檢查方法,有助于明確出血性腦血管病的病情和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