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檢查為膽囊息肉,術后卻似膽囊結石,為何?
我老公在2、3年前的體檢中查出有多發性膽囊息肉,6、7MM,本來也不太懂,沒有在意,因為老公本身就在醫院上班,是計算機中心的,有時見到B超科的老師,老師提醒過他幾次,讓他盡快手術,在1年前老公作了復查,結果還是多發性膽囊息肉,大小沒有什么變化。在前幾天,我們住了院,又做了一次彩超檢查,結果也是一樣,然后就作了手術。手術進行了3個小時,很成功,當醫生出來拿給我看的時候,說好像不是膽囊息肉,有可能是膽囊結石,我也不懂,當時剛好那會就我一個人在手術室外,看到的就是切開的膽囊,里邊有一些米粒一半大小的,10多個,黃色的,有點像很小很小的魚卵黏成的米粒一半大小的圓形小球球。當時有點懵了。我們檢查了B超不下3次,彩超不下一次,可是每次的結果都是膽囊息肉,而做出來竟然是結石或是別的,雖然醫檢報告要大概一個星期才能出來,可是醫生說,息肉是附著在膽囊上的,是不能輕輕一摸就脫離的,而我老公的這個用手就能把那些小米粒摸下來。我當時覺得,如果不是膽囊息肉,而把我老公的膽囊整個割了,那不是得不償失嗎!因為我有聽過結石是可以有方法不通過手術就能治療的,而且很小很小的結石,我覺得更是不在話下。醫生說不是所有地方的結石都能通過別的方法治療的,膽囊的結石采取的方法還是手術。我也不懂這些,只是覺得那些東西沒有那么嚴重,而老公的膽囊卻沒有了,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手術做錯了。而幾次的檢查,怎么都沒有查出來呢??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基業 醫師
九江泌尿科醫院
肝膽管結石
-
膽囊息肉和膽囊結石在癥狀和檢查上有時會有相似之處,可能導致誤診。這涉及到檢查手段的局限性、疾病的復雜性、醫生的經驗等多方面因素。 1. 檢查手段:B 超和彩超對于膽囊息肉和小結石的鑒別并非絕對準確。息肉和小結石在影像上可能有相似表現。 2. 疾病特點:膽囊息肉和小結石的形成機制不同,但早期可能癥狀不明顯,增加了診斷難度。 3. 醫生經驗:醫生在解讀檢查結果時,可能因經驗差異而出現判斷失誤。 4. 結石位置:某些位置的結石在檢查時容易被忽略。 5. 息肉變化:息肉可能在發展過程中發生性質改變,與結石混淆。 雖然這次診斷和手術結果有些出乎意料,但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做出最有利于患者健康的決策。膽囊結石如果引起明顯癥狀或存在惡變風險,手術切除膽囊是常見的治療方式。患者術后需注意飲食清淡,定期復查。
2016-08-06 17:3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助理醫生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 您好!根據您介紹的情況,剛做完手術,一定要加強營養,但不要吃油膩食物,清淡,優質蛋白飲食,提高身體抵抗力,這樣傷口愈合較快 指導意見: 若是做的腹部切口,注意切口處有無滲液,積極換藥,避免感染,若微創手術治療,只要注意飲食,注意休息就可以了
2016-08-06 17:3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實習醫生
九江泌尿科醫院
全科
-
大部分膽囊息肉患者其實對本病并不了解,有些患者在發病初期通過網絡查找了一些信息,很多夸大膽囊息肉危害的信息,給患者在無形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患者總是害怕息肉會惡變,考慮要不要去動手術把息肉割掉。其實,膽囊息肉本身并沒有什么癥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沒有太多不利的影響,如果不是特別嚴重的膽囊息肉,一般不考慮手術治療。 1.少部分息肉會惡變 大多數膽囊息肉都是良性的,只有少部分膽囊息肉會發生癌變。發現癌變大多數已經是中晚期了,自上世紀80~90年代以來,由于膽囊息肉的病理狀態不同,癌變的幾率也逐漸增高。而在癌變的過程中或癌變后,許多膽囊息肉患者沒有不適的感覺,這樣病情就在不知不覺發展,不知不覺癌變,這也是膽囊息肉最可怕的特點。 患者在檢查中如果發現有以下情形,應當考慮采取手術治療:(1)膽囊息肉直徑大于10毫米者;(2)B超動態觀察時,發現膽囊息肉體積增長較迅速;(3)發現有膽囊息肉病變并且還伴有結石的患者等情況。 手術治療膽囊息肉的方式主要為膽囊切除術,如果患者被懷疑有癌變的可能,則不宜選擇腹腔鏡膽囊切除,而應當采取開腹施術。
2024-10-15 04:51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往往在體檢或其他目的的檢查中發現或因其他疾病切除膽囊后發現,分為炎性息肉和膽固醇性息肉,多數無臨床表現,如息肉較大,可出現右脅隱痛,或牽及右肩背,可伴有消化不良等類似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本病偶可發生息肉樣原位癌。膽囊息肉的發病以中青年為主,30-50歲的人群占了總病人數的57.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