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國超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內分泌科
-
尿酸高通常與飲食、遺傳、代謝異常、疾病影響、藥物作用等因素有關。尿酸過高可能導致痛風等疾病,若情況嚴重需及時就醫。自行處理身體不適可能加重病情,及時就醫并遵循醫生的治療方案是關鍵。
2018-12-20 12:44
1.飲食因素:過多攝入高嘌呤食物,如海鮮、動物內臟、肉湯等,易使尿酸升高。
2.遺傳因素:部分人因遺傳,存在尿酸代謝障礙,易出現尿酸高的情況。
3.代謝異常:如肥胖、糖尿病等,可能影響尿酸代謝,導致尿酸積累。
4.疾病影響:腎臟疾病會影響尿酸排泄,導致尿酸水平上升。
5.藥物作用:某些降壓藥、利尿劑等可能影響尿酸排泄,引起尿酸增高。
尿酸高的原因較為復雜,需要綜合考慮。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均衡,適量運動,定期檢測尿酸。如有必要,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如別嘌醇、非布司他等。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病情分析:正常情況下,體內的尿酸大約有1200毫克,每天新生成約600毫克,同時排泄掉600毫克,處于平衡狀態。但如果體內產生過多來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機制退化,則體內尿酸潴留過多,當血液尿酸濃度大于7毫克/分升,是人體體液變酸,影響人體細胞的正常功能,長期置之不理將會引發痛風。
2016-07-24 00:11
1.多喝水,每日保持1500~3000毫升,少量多次喝完,以助尿酸排出。
2.禁酒,酒精易使體內乳酸堆積,對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誘發痛風;嚴格戒酒,啤酒加海鮮絕對禁止。
3.避免大量進食高嘌呤食物,像花生,牛肉,豬肉,海鮮,如動物的內臟、沙丁魚、金槍魚,豆類及發酵食物等;魚蝦類、鮮肉、豌豆、菠菜、酒等避免吃燉肉或鹵肉。
4.每天飲食中蛋白質的量應控制在每公斤體重1克左右,動物內臟心、肝、腸、腎、腦和肉湯等以及沙丁魚、蝦、貝等海鮮都應少吃。
5.飲食中蔬菜水果牛奶不限量,少吃鹽,每天應該限制在2克至5克以內。
6.每日的飲食結構中,以碳水化合物為主7.避免過度勞累、緊張、受寒、關節損傷等誘發因素;
8.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藥物。
9.少吃脂肪,因脂肪可減少尿酸排出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病情分析:你好,這種情況常見于痛風,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病變常侵犯關節,腎臟等組織,急性發作時多關節如刀割一樣的劇痛,數小時內癥狀迅速發展,甚至不能承受棉被覆蓋之重,嚴重時可導致殘疾,腎臟病變,腎功能衰竭,痛風石等并發癥.多飲水,少喝湯.血尿酸偏高者和痛風患者要多喝白開水,少喝肉湯,魚湯,雞湯,火鍋湯等.白開水的滲透壓最有利于溶解體內各種有害物質.多飲白開水可以稀釋尿酸,加速排泄,使尿酸水平下降.湯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飲后不但不能稀釋尿酸,反而導致尿酸增高.
2016-07-24 00:1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尿酸超過正常值一般來說要考慮是痛風可能.這是一個代謝性疾病.如果不控制會導致全身各系統都會出現問題.治療包括:飲食治療應避免進食含高嘌呤飲食.動物內臟,骨髓,海味等含嘌呤最豐富;魚蝦類,肉類,豌豆,菠菜等亦含有一定嘌呤;水果,蔬菜,牛奶,雞蛋等則不含嘌呤.宜多飲水,以利于血尿酸從腎臟排出.藥物方面可選用降低血尿酸的藥物如別嘌呤醇,可使用非留體類抗風濕藥如消炎痛,布洛芬等,緩解關節疼痛癥狀.
2016-07-24 00:2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青年男性,既往腎病,目前發現尿酸增高,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代謝異常、尤其是嘌呤代謝異?;蜻z傳等引起尿酸增高發生,尿酸增高可以引起沉積于關節、腎臟及耳廓引起急性痛風發作,而且尿酸增高是心血管疾患高危因素,需要積極控制達標,建議低嘌呤飲食,避免進食海鮮類食物、火鍋類食物、豆制品、動物內臟等及啤酒,適量有氧運動,注意戒煙,請在內分泌科醫生指導下診斷治療,必要時藥物治療達標
2016-07-24 00:33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醫生建議:您好!尿酸如果很高的話,會是你目前數值的兩倍以上。你目前的尿酸只是稍高,還不影響身體,不必用藥物治療。、發燒時有可能引起尿酸升高,你吃的兩種藥對尿酸沒什么影響。日后注意不要喝酒,少吃海鮮和動物內臟,三個月后復查。
2016-07-24 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