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神經性耳鳴是一種常見的耳部疾病,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治療方法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中醫治療等。 1.改善生活方式:避免長時間處于噪音環境,減少使用耳機,保證充足睡眠,減輕精神壓力,戒煙限酒。 2.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銀杏葉提取物片,能改善耳部血液循環;甲鈷胺片,有助于營養神經;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可緩解血管痙攣。但藥物使用需遵醫囑。 3.物理治療:如聲治療、耳鳴掩蔽療法等,通過特定聲音刺激來減輕耳鳴癥狀。 4.心理治療:對于因耳鳴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的患者,心理疏導和認知行為療法可發揮作用。 5.中醫治療:包括針灸、中藥調理等,通過疏通經絡、調理氣血來改善耳鳴。 神經性耳鳴的治療需要綜合多種方法,患者應保持積極的心態,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2024-10-22 17:2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對這耳鳴的病因診斷則需要借助一系列檢查,包括耳鼻咽喉科的常規檢查,聽力學檢查,耳鳴測試等,有時甚至要做一些必要的神經科,全身性疾病的檢查.因此,病人應該去正規的大醫院找專業醫生診斷,只有查明了耳嗚的性質,特點,可能的病變部位,才能針對性地確定治療方案的.治療藥物療法:①擴張血管,解痙攣等藥物,常用的如培他啶,腦益嗪,西比靈,煙酸,654-2等;②抗驚厥藥,如利多卡因等;③營養藥,如維生素B1,維生素B12,三磷酸腺苷等;④中醫中藥治療.
2024-10-22 17:2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神經性耳鳴目前是一個世界醫學界的難題之一.耳鳴的病因大概考慮為:血管源性,損傷性,外傷性,感染性等原因造成的.所以治療方法很多,但是沒有一個特效療法,可是臨床上還是治愈了不少病人的.對于你的情況,還應該到當地醫院去診治,例如用擴血管藥物,鎮靜劑,抗癲癇藥物,靜脈注射麻醉藥物(利多卡因)等,也可以做高壓氧治療.祝健康~
2024-10-22 17:2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醫生建議:這個呢,一般的是與肝腎虛伴腦供血不足引起的有關,用杞菊地黃丸加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療。
2024-10-22 17:2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①主要是耳部的疾病,如外耳疾病:外耳道炎,耵聹栓塞,外耳異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癥,鼓膜穿孔,耳硬化癥及內耳的美尼爾氏綜合癥,聽神經瘤,都能引起耳鳴. ②血管性疾病也會發生耳鳴,如頸靜脈球體瘤,耳內小血管擴張,血管畸形,血管瘤等,來自靜脈的耳鳴多為嘈雜聲,來自動脈的耳鳴與脈搏的搏動相一致. ③其它一些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耳鳴:植物神經紊亂,腦供血缺乏,中風前期,高血壓,低血壓,貧血,糖尿病,營養不良, ④另外,過量使用了對耳有毒性作用的藥物如慶大霉素,鏈霉素或卡那霉素等,也可出現耳鳴和聽力下降,且耳鳴比聽力下降出現得早. ⑤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情緒過于緊張也可導致耳鳴的發生. ⑥噪聲:暴震聲和長時間的噪聲接觸,均能導致聽力下降和耳鳴產生.工作在高強度噪聲環境中的人要注意噪聲防護,如減少噪聲源或佩戴防護耳罩,耳塞等.此外,要注意不要長時間,大音量在有噪聲的環境中使用隨身聽耳機. ⑦不良習慣:咖啡因和酒精常常可使耳鳴癥狀加重;吸煙可以使血氧下降,而內耳毛細胞又是一種對氧極其敏感的細胞,所以缺氧會對毛細胞造成損害,因此要注意改變不良習慣. 一:塞耳沐浴,防污入耳 保持外耳道的清潔衛生,是防止耳病的重要一環.若污濁的水入耳,常可導致耳道疼痛,紅赤腫脹,甚至鼓膜穿孔流膿.因此,沐浴,游泳,洗頭時,應用干凈的棉花阻塞外耳道口,以防止水入耳.在江河池塘游泳時,若污水入耳,應立刻用干凈棉花清潔耳道. 二:講究衛生,戒除挖耳 耳道孔小洞深,鼓膜很薄,若在人多熱鬧的環境中用堅硬物,如鐵,木,骨等挖耳,常易因碰撞而致耳道外傷,甚至鼓膜外傷,使耳道疼痛,流血,腫脹,或聽力減退等,因此需戒除挖耳習慣. 三:教育小孩,防止異物入耳 教育小孩勿將玩具,豆類,食品,紙屑及昆蟲放入耳道,以免引起耳道異物.若耳道疼痛,聽力障礙,甚至流水流膿者,須及時檢查,取出異物. 四:娛樂有節,音量適度 鼓膜很薄,若音量過大,易受損傷.因此,隨身聽,MP3,電視機,錄音機,音響音量要適度,音調不宜過高或過低.若聲音傳入耳內,有不適感,甚至耳心疼痛感,或者影響面對面交談及心煩者,示音量過大,應回避,或減小音量.若長期在噪聲環境中作業應戴防噪耳塞,并定期檢查聽力.
2024-10-22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