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敬東 主任醫師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三級甲等
皮膚科
-
花斑癬是由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質層引起的一種淺表真菌病。患者應及時就醫,避免病情加重。如果身體不適,請盡快尋求醫療幫助,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莫自行用藥。
2018-07-05 17:56
1.疾病原理:馬拉色菌在皮膚油脂分泌旺盛、高溫潮濕環境下易繁殖致病。
2.癥狀表現:常見為淡褐色或白色斑片,表面覆有細小鱗屑。
3.診斷方法:通過伍德燈檢查、真菌鏡檢等可確診。
4.治療方法:外用藥物如酮康唑乳膏、鹽酸特比萘芬乳膏涂抹患處;嚴重時可口服伊曲康唑膠囊。用藥均需遵醫囑。
5.日常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勤換衣物,避免多汗。
花斑癬通過規范治療多數可治愈,但易復發,患者需注意預防。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花斑癬.俗稱汗斑,常發于多汗體質的青壯年,花斑癬是由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一種皮膚淺表角質層慢性真菌病。常見于相對濕度較高的熱帶和溫帶地區。花斑癬的病因及發病機理:圓形糠秕孢子菌已被證實為本病菌,此菌系條件致病菌,當皮膚多汗,衛生條件差,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及罹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時,該菌可由腐生性酵母型轉讓化成致病性菌絲型,引起皮膚發病。花斑癬的臨床表現:本病一般無自覺癥狀,但當勞動.日曬或多汗時可有瘙癢癢感。男性較為多,慢性病程,常冬天減輕,夏天加重。皮疹好發于有皮脂腺的部位,如軀干.頸部.上臂.腹部及面部,亦可累及臀部.腋窩及腹股溝。皮損為粟粒.黃豆及到蠶豆大圓形或類圓形斑疹,反光性強,表面覆以極薄的糠秕樣鱗屑。多數患者的皮損彌漫.對稱,斑疹與皮膚取平或起,境界清楚。花斑癬的診斷: 根據發生于胸背上部和腋窩處的多數圓形或不規則的淺黃至褐色斑,邊緣清楚,常融合成片,表面覆有糠樣鱗屑,消退后常留淺白色斑,多無自覺癥狀,結合鏡檢見典型的花斑癬菌絲可確診。防治花斑癬要注意個人衛生,病人的襯衫.褲子.被單等都要煮沸消毒。最好去正規的醫院皮膚科.在醫生的指導下用可用癬康寧喜,或40%硫代硫酸鈉溶液外搽。必要時可用伊曲康唑膠囊或鹽酸特比萘芬片內服,對本病療效頗好。用藥標準:伊曲康唑膠囊200mg/次,2次/日,連服3周。或鹽酸特比萘芬片250mg/日,1次/日,連服2周。
2016-07-18 12:2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醫生建議:你好,花斑糠疹,舊稱花斑癬,俗稱汗斑,是由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質層引起的一種淺表真菌病。本病呈慢性,有輕度的炎癥,通常無自覺癥狀。損害特征為散在或融合的色素減退或色素沉著斑,上有糠秕狀的脫屑,好發于胸部,背部,上臂,腋下,有時也波及面部。可以使用酮康唑乳膏(金達克寧),治療由皮真菌、酵母菌及其他真菌引起的皮膚、指(趾)甲感染,如:體股癬、手足癬、花斑癬、頭癬、須癬、甲癬;皮膚、指(趾)甲念珠菌病;口角炎、外耳炎。用法用量是:皮膚感染:外用,涂搽于洗凈的患處,早晚各1次,癥狀消失后(通常需2~5周)應繼續用藥10天,以防復發。
2016-07-18 12:3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醫生建議:您好,建議您可以用伊曲康唑膠囊(斯皮仁諾)。伊曲康唑適用于治療以下疾病:
2016-07-18 12:43
1.婦科:外陰陰道念珠菌病。
2.皮膚科/眼科:花斑癬、皮膚真菌病、真菌性角膜炎和口腔念珠菌病。
3.由皮膚癬菌和/或酵母菌引起的甲真菌病。
4.系統性真菌感染:系統性曲霉病及念珠菌病、隱球菌病(包括隱球菌性腦膜炎)、組織胞漿菌病、孢子絲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和其它各種少見的系統性或熱帶真菌病。
希望會對你有幫助,祝您早日康復。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朋友,根據你的提問,花斑癬俗稱汗斑,是皮膚表淺角質層慢性的真菌輕度感染,可吃伊曲康唑,也可外抹土槿皮酊。由于汗斑夏發冬隱,因此在夏季到來之前就應進行預防治療;另外要防止過度出汗;常沖涼、勤換衣服;進行日光浴也有一定效果;被單、毛巾與衣服等日用品應經常漂洗消毒等。
2016-07-18 1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