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文勇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耳鼻喉科
-
萎縮性鼻炎是一種鼻黏膜萎縮或退行性變引發的慢性炎癥。癥狀多樣,需及時就醫。若病情嚴重,可能影響生活質量。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18-07-14 20:56
1.癥狀:鼻塞,多因鼻黏膜萎縮、鼻腔過度通氣導致。
2.鼻臭,鼻腔內細菌分解產生異味。
3.鼻干,黏膜分泌功能下降。
4.嗅覺減退,嗅神經受損。
5.鼻出血,黏膜變薄、干燥易破裂。
6.頭痛,鼻腔結構改變或炎癥刺激。
7.治療:以局部治療為主。鼻腔沖洗可用生理鹽水;滴鼻劑可選復方薄荷油、魚肝油滴鼻劑。口服維生素A、B2、C、E等,保護黏膜上皮。
萎縮性鼻炎雖無特效療法,但通過綜合治療可緩解癥狀。患者應遵醫囑治療,注意鼻腔護理。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這位朋友,萎縮性鼻炎危害嚴重,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視,萎縮性鼻炎是一種發展緩慢的鼻腔萎縮性炎癥,萎縮性鼻炎引起發展緩慢不易被患者察覺。
2016-07-17 06:41
1、鼻咽部干燥:這主要是由于鼻粘膜的腺體萎縮,分泌物減少和長期張口呼吸所致。
2、鼻塞:一方面膿痂堵塞鼻腔可致鼻塞,另一方面因鼻粘膜的神經感覺遲鈍,即使沒有膿痂,空氣通過亦不易覺察,而誤認為鼻塞。
3、鼻分泌物:常呈塊狀、管筒狀膿痂,不易擤出,用力擤出干痂時,有少量鼻出血。
4、嗅覺障礙:嗅覺多減退或消失。這主要是由于鼻腔粘膜萎縮累及嗅區粘膜或膿痂阻滯鼻道所致。
5、呼氣惡臭:因膿痂下細菌繁殖生長,膿痂中的蛋白質腐敗分解,產生惡臭氣味,故萎縮性鼻炎又稱臭鼻癥。
女性在月經期這種臭味尤其明顯。頭痛、頭昏:由于鼻甲萎縮,鼻腔缺乏調溫保溫作用,吸入冷空氣刺激鼻粘膜,以及膿痂的刺激,皆可致頭痛頭昏,以前額、顳側、后枕部為甚。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萎縮性鼻炎癥狀:
2016-07-17 06:48
1.鼻塞、臭鼻痂:由鼻粘膜表面黃綠色粘稠分泌物或膿痂堵塞鼻腔引起,亦可因鼻粘膜萎縮,神經纖維變性而導致感覺遲鈍。
2.嗅覺減退甚至喪失:由膿痂堵塞鼻腔,嗅無法隨吸入的氣流到達嗅區粘膜所致。或發生嗅神經變性所致。治療時可以采用維生素療法:曾試用多種維生素,常用維生素A肌注,每日5~10萬u,或維生素B2口服,
10~15mg,每日3次,以保護粘膜上皮,促進組織細胞代謝機能,增強對感染的抵抗力。亦可用維生素AD制劑5萬U肌注,每周2~3次;或口服魚肝油丸,2丸,每日3次。也可口服菸草酸,
50~100mg,每日3次。有人提出鐵劑有治療本病的作用,可服硫酸亞鐵丸,
0.3g,每日3次,飯后服用。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萎縮性鼻炎癥狀:
2016-07-17 06:54
(1)嗅覺障礙:嗅覺多減退或消失。這是由于嗅區粘膜萎縮或干痂阻塞引起。
(2)呼氣惡臭:因膿痂下細菌繁殖生長,膿痂中的蛋白質腐敗分解,產生惡臭氣味,稱臭鼻癥。
(3)頭痛、頭昏:由于鼻甲萎縮,鼻腔缺乏調溫保溫作用,吸入冷空氣刺激鼻粘膜,以及膿痂的刺激,皆可致頭痛頭昏。
治療可以采用手術療法:對久治無效者可試行。目的在于使鼻腔縮小,減少空氣吸入量,以降低水分蒸發,減少膿痂形成,并可刺激鼻粘膜使呈充血和分泌增加,改善癥狀。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萎縮性鼻炎又稱臭鼻癥,是一種發展緩慢的鼻腔萎縮性炎癥,其特征為鼻腔粘膜、骨膜和骨質發生萎縮。嚴重而伴有典型惡臭者,稱臭鼻癥。對你現在的病情最好去正規醫院接受治療。萎縮性鼻炎治療方法內窺鏡下的低溫等離子消融術,其治療主要是利用電極發出等離子高頻離子電流,使病變組織升溫,達到45-70℃,水分蒸發,蛋白變性壞死,快速有效殺死病變組織細胞,使周圍的血管組織收縮封閉、凝固。它能保留鼻腔的生理功能,堪稱是目前治療萎縮性鼻炎的最佳方法。
2016-07-17 07:01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醫生建議:您好,您所說的萎縮性鼻炎的癥狀有:鼻及鼻咽干燥感、鼻塞、鼻出血、頭疼、頭昏、嗅覺障礙、惡臭、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咽喉炎等。建議您可以建議你服用復合維生素B片和維生素A軟膠囊,維生素A有保護粘膜上皮、增加結締組織抗感染能力;維生素B2可促進組織細胞代謝;煙酸可擴張血管和改善鼻粘膜血液循環。
2016-07-17 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