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心肌梗死需長期服藥,怎樣減輕藥物副作用
我父親,突然間胸痛,到醫院檢查心電圖、心肌酶。醫生診斷為心肌梗死,要長期服藥。不過聽說長期服藥對胃不好,有沒有方法減少藥物副作用?比如中西結合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心肌梗死患者長期服藥可能會引起胃腸道不適等副作用,可通過合理用藥、飲食調整、中醫輔助、定期復查、生活管理等方法來減輕。 1.合理用藥:嚴格遵循醫囑用藥,不要自行增減藥量或換藥。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可在醫生指導下選擇腸溶制劑,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 2.飲食調整: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飲食,避免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有助于減輕胃腸負擔。 3.中醫輔助:一些中藥如丹參、黃芪等,可能對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整體狀況有幫助,但需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4.定期復查:定期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等,以便及時發現藥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并調整治療方案。 5.生活管理: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勞累和情緒激動,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總之,心肌梗死患者長期服藥期間,應多方面注意以減輕藥物副作用。同時要牢記,任何調整都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治療效果和安全性。
2024-10-22 17:1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急性心梗應住院治療 一、一般治療,絕對臥床休息,進易消化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可用果導)。鎮靜。吸氧:一般鼻導管給氧,氧流量2~4L;鎮痛藥物,須注意其血壓下降、呼吸抑制及嘔吐等副作用;監護:心電、血壓及呼吸、心率、心律、尿量監護,開放靜脈。 二、限制及縮小梗死面積(一)藥物治療①硝酸甘油靜脈滴注,在低血壓、低血容量或心動過速時慎用;②β受體阻滯劑,宜用于血壓高、心率快、ST上升明顯、胸痛者。禁用于心衰、低血壓及緩慢型心律失常;③鈣阻滯劑,目前無證據表明可縮小心梗面積。如合并嚴重高血壓或冠脈痙攣可選用硝苯吡啶、硫氮卓酮,用時應注意有關禁忌癥。(二)溶栓治療①適應癥:急性心梗發病6h以內(最好在4h以內者)的Q波心梗。又無禁忌癥者;②禁忌癥:近期活動性出血或出血傾向,嚴重高血壓、腦血管疾病,嚴重肝腎疾病、高齡(年齡>70歲);③常用藥物及用法:鏈激酶、尿激酶及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其主要并發癥為出血,尤其是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應予注意。(三)急診經皮腔內成形術(PTCA)及外科搭橋手術:適用于溶栓禁忌、溶栓失敗患者,對溶栓后嚴重殘余狹窄應擇期行PTCA或外科搭橋手術; 三、AMI并發癥的治療 四、恢復期的治療(二級預防)(一)治療冠心病危險因素:高脂血癥者宜控制飲食,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高水果、蔬菜飲食,每日脂肪攝入量限制在總熱量30%以內,同時予以降血脂藥物治療,常用的幾種調血脂藥物:(1)多烯康、(2)諾衡、(3)降脂異丙酯、(4)煙酸,可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膽固醇。治療高血壓、糖尿病,戒煙;(二)繼續藥物治療,消心痛、阿斯匹林、β受體阻滯劑;(三)完成下列檢查:核素運動心肌顯像、心血池造影、超聲心動圖、動態心電圖、晚電位。尚有缺血心肌存在,應作冠狀動脈造影,必要時進行介入性治療如PTCA或冠狀動脈搭橋術。 五、應用抗氧化劑清除自由基,減輕缺血再灌注損傷。近年來科學家發現,缺血導致的損傷主要不是缺血本身造成的,而更多的是血液供應恢復時,氧自由基造成的損害,這一損傷被稱為“缺血再灌注損傷”。這一發現在發達國家已經應用于臨床。主要是在恢復血供的同時,應用合理劑量的抗氧化劑,如SOD制劑、谷胱甘肽制劑等。
2024-10-22 17:1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壞死,為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冠狀動脈的血流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出現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終導致心肌的缺血性壞死。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臨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劇烈疼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電圖反映心肌急性損傷、缺血和壞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變,并可出現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屬冠心病的嚴重類型。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數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或在此基礎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主要并發癥,合理的飲食,對心肌梗塞治療有重要意義。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要嚴格臥床,營養不宜過多,進食時要注意以下問題:(1)限制熱量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尤其是發病初期,應少食多餐,以流質為主,并避免過冷或過熱的膳食。隨著病情好轉,可適當增加半流食,并逐步增加熱能。允許進食適量的瘦肉、魚類、水果等。經常保持胃腸道通暢,以防大便時因過分用力加重病情。(2)飲食應平衡、清淡且富有營養,以改善機體,包括心肌細胞的營養供給,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應避免過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飲濃茶、咖啡。避免進食大量脂肪,因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導致血流緩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3)注意鈉、鉀平衡,適當增加鎂的攝入,以防止或減輕并發癥,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發生和發展。一般建議低鹽飲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鈉喪失過多,則不必過分限制鈉鹽。膳食中鈉、鉀、鎂的攝入,應據病情隨時調整。(4)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功能不全時,常有胃腸功能紊亂,飲食更應注意。發病開始的1~2天,僅給熱水果汁、米湯、蜂蜜水、藕粉等流質飲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若患者心功能好轉,疼痛減輕后,可逐漸增加一些瘦肉、蒸雞蛋白、稀米粥等飲食。隨著病情的恢復,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飲食治療,但飲食仍需柔軟,易于消化。
2024-10-22 17:1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醫生建議:您好!一般藥物都是有副作用的,您可以選擇副作用最小的藥物治療。建議服用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波立維)適用于有過近期發作的中風,心肌梗死和確診外周動脈疾病的患者。出血為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并且報告最多的是發生在治療開始的第一個月內。對活性物質或本品任一成份過敏。希望對您有幫助!
2024-10-22 17:18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心肌梗死必須對證治療。一、監護和一般治療(一)休息 急性期臥床休息,保持環境安靜。減少探視,防止不良刺激,解除焦慮。(二)監測 在冠心病監護室進行心電圖、血壓和呼吸的監測,除顫儀應隨時處于備用狀態,對于嚴重泵衰者還監測肺毛細血管壓和靜脈壓。密切觀察心律、心率、血壓和心功能的變化,為適時作出治療措施,避免猝死提供客觀資料。監測人員必須極端負責,既不放過任何有意義的變化,又保證患者安靜和休息。(三)吸氧 對有呼吸困難和發紺者,最初幾日間斷或持續通過鼻管面罩吸氧。(四)護理 急性期12小時臥床休息,若無并發癥,24小時內應鼓勵患者在床上行肢體活動,若無低血壓,第3天就可在病房內走動;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動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Om。(五)建立靜脈通道 保持給藥途徑暢通。(六)阿司匹林 無禁忌證者即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腸溶阿司匹林150~30Omg,然后每日l次,3日后改為75~150mg每日1次長期服用。二、解除疼痛 選用下列藥物盡快解除疼痛:①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或嗎啡5~10mg皮下注射,心要時1~2小時后再注射一次,以后每4~6小時可重復應用,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②痛較輕者可用可待因或罌粟堿0.03~0.06g肌肉注射或口服。③或再試用硝酸甘油0.3mg或硝酸異山梨酯5~1Omg舌下含用或靜脈滴注,要注意心率增快和血壓降低。三、再灌注心肌 起病3~6小時最多在12小時內,使閉塞的冠狀動脈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瀕臨壞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壞死范圍縮小,對梗死后心肌重塑有利,預后改善,是一種積極的治療措施。對心肌梗死患者飲食方面指導內容總結如下:1.食蛋黃、奶油、動物腦和內臟,可影響心梗的恢復,或引起停藥后的復發。血液中有兩種主要的血脂: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其中膽固醇又主要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形式存在,隨著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產生斑塊,就會阻礙血液向身體各部位運送營養,故要低鹽飲食、少食動物脂肪、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反而會阻礙治療藥物的作用,降低治療效果。2.食高維生素、高纖維飲食及適當的水果、蛋白質類,因患者消耗過多,需補充足夠的熱量和營養。3.飲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心梗患者精神神經興奮,情緒容易激動,忌用刺激性飲料,以免過度興奮,引起睡眠障礙及病情變化。4.熱量分配均衡,饑飽不宜過度,改變晚餐豐盛或食夜宵的習慣。保持大便通暢,防止大便時過分用力,應保持每1~2天大便一次,多飲水,必要時,服緩瀉劑。5、心肌梗死患者發病初期,應少食多餐,以流質為主,并避免過冷或過熱的食物。隨著病情好轉,可適當增加半流食,并逐步增加熱能。6、心肌梗死患者要避免暴飲暴食和刺激性飲料,暴飲暴食會加重心肌耗氧,加重或誘發心肌梗死。特別是高脂飲食后,還易引起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避免血流緩慢,血小板易于聚集凝血,而誘發心肌梗死。 日常生活中,可適量吃一些瘦肉、魚類、水果等;少食易產生脹氣,如豆豉、土豆、蔥、蒜及過甜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濃茶、白酒、辣椒、可可粉、咖啡等以免心肌受到不良刺激;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肥胖病人要忌食或少食白鰱魚、黃花魚等助濕、雍滯之品。7、經常保持胃腸道通暢,以防大便時因過分用力加重病情。8、飲食應平衡,宜清淡且富有營養,以改善機體,包括心肌細胞的營養供給,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9、避免進食大量脂肪,因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黏度增加,導致血流緩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10、注意鈉、鉀平衡,適當增加鎂的攝入,以防止或減輕并發癥,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發生和發展。膳食中鈉、鉀、鎂的攝入,應據病情隨時調整。
2024-10-23 05:1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一種急癥。是由于冠狀動脈急性閉塞,使部分心肌因嚴重而持久的缺血發生的局部壞死。95%以上的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如果冠狀動脈閉塞較慢,側支循環形成較好,則可不發生心肌梗死。非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如冠狀動詠栓塞、冠狀動脈炎、主動脈夾層累及冠狀動脈開口、冠狀動脈先天畸形、心肌橋等,均會導致心肌梗死。本病在歐美常見,美國35~84歲人群中年發病率男性為71‰,女性為22%。;每年約有80萬人發生心肌梗死,45萬人再梗死。在我國本病遠不如歐美多見,70和80年代北京、河北、哈爾濱、黑龍江、上海、廣卅等省市年發病率僅0.2‰~0.6‰,其中以華北地區最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