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動脈導管未閉合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胎兒期發育異常、遺傳因素、母體因素、環境因素等。患者癥狀表現多樣,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 1.胎兒期發育異常:在胎兒發育過程中,動脈導管未能正常閉合,導致血液異常分流。 2.遺傳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可能與特定基因變異有關。 3.母體因素:如母親在孕期感染、接觸有害物質、患有某些疾病等。 4.環境因素:包括輻射、化學物質暴露等。 5.其他因素:如早產、低體重出生兒等也可能增加發病風險。 總之,動脈導管未閉合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患者應到正規醫院就診,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2024-10-22 12: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對于動脈導管未閉合一定要重視,你提到動脈導管未閉合為你解答如下。你好,出生時候做的心臟彩超檢查,那么孩子現在6個月了,應該做心臟彩超復查看看了。如果沒有變化,那么就準備手術,普通開胸手術,或者腋下美容小切口,一般從住院到出院總的費用在1-2萬左右。這個動脈導管離心臟瓣膜比較近,長期不及時治療,容易造成瓣膜損傷,甚至影響孩子正常發育。如果缺損在1-2毫米左右,可以繼續觀察,等到孩子1-2歲看看有無自愈。一般缺損小于3毫米在1歲內有30%可能性自愈的。平時在家注意保暖。
2024-10-22 12:3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動脈導管未閉是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常見類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總數的約15%。胎兒期動脈導管被動開放是血液循環的重要通道,動脈導管未閉常見于早產兒,在妊娠滿28周前出生的嬰兒中發生率可占80%,出生后約15小時發生功能性關閉,出生后一年在解剖學上應完全關閉。若持續開放,并產生病理生理改變,即稱動脈導管未閉。如果在出生后1年關閉就沒有問題,如果持續開放,并產生病理生理改變,就需要到小兒外科詳細詢問是否可以手術治療了。
2024-10-22 12:3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我家寶寶也是動脈導管未閉還感冒了,你家寶有這癥狀嗎
2024-10-22 12:3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動脈導管未閉(patentductusaneriosus)是臨床較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女性多于男性。動脈導管未閉是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的一根管道,為胎兒循環的重要通路。動脈導管未閉小兒出生后,動脈導管即在功能上關閉,絕大多數嬰兒生后3個月左右在解剖上逐漸閉合成為動脈韌帶,若不閉合即稱動脈導管未閉。臨床表現l.癥狀:導管細者,可無癥狀,往往在體檢時才發現動脈導管未閉。導管粗者,嬰兒期即有喂養困難、氣促、多汗、蒼白,易患肺炎及心力衰竭,生長發育落后。2.合并癥:常見為支氣管肺炎、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分流量大者早期發生心力衰竭動脈導管未閉。對于先天性動脈導管未閉心臟病的治療,傳統的方法是做外科手術動脈導管未閉,這種方法是在低溫體外循環下,動脈導管未閉對先天性心臟病的先天異常進行矯治動脈導管未閉,但外科手術需要開胸,動脈導管未閉對身體損傷很大,動脈導管未閉并有一定的手術并發癥和術后疤痕動脈導管未閉,病人難以接受。為此,專家們竭力探索治療先天性心臟病更好的方法,于是,動脈導管未閉方法出現了,其優點是創傷小、痛苦輕、恢復快、效果好、不留疤痕,是心臟病診斷和治療的一場革命。近年來,動脈導管未閉我國在先天性心臟病的動脈導管未閉上發展很快,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動脈導管未閉。雖然動脈導管未閉好處很多,但并不是誰都適合做,它有一定的范圍:動脈導管未閉:各種類型和不同大小的未閉動脈導管均可做介入治療。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缺損的邊緣殘端大于5mm、缺損直徑小于34mm者適合做封堵治療。動脈導管未閉:此病外科手術困難,應首選動脈導管未閉。缺損邊緣距主動脈瓣3以上、缺損直徑小于10mm者可行封堵治療動脈導管未閉。另外、肺動脈瓣膜狹窄可用球囊擴張術動脈導管未閉。冠狀動脈瘺、肺動靜脈瘺可用彈簧圈等材料栓塞治療動脈導管未閉。動脈導管閉合手術,一般在學齡前施行為宜。如分流量較大、癥狀較嚴重,則應提早手術。年齡過大、發生肺動脈高壓后,手術危險性增大,且療效差。患細菌性動脈內膜炎時,暫緩手術,但若藥物控制感染不力,仍應爭取手術,術后繼續藥療,感染常很快得以控制。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視為手術禁忌證。1.并患肺血流減少的紫紺型心血管畸形者,導致紫紺的病變不能同期得到糾治時。2.靜止時或輕度活動后出現趾端紫紺,或已出現杵狀趾者。3.動脈導管未閉的雜音已消失,代之以肺動脈高壓所致肺動脈瓣關閉不全的舒張期雜音(GrahamSteell雜音)者。4.體(股)動脈血氧測定,靜止狀態血氧飽和度低于95%或活動后低于90%者。5.超聲多普勒檢查,示導管處呈逆向(右至左)分流,或雙向分流以右至左為主者。6.右心導管檢查,測算肺總阻力已超過10Wood單位者。手術方法與技術:手術一般采用左胸側后切口,經第4肋間或骨衣內切除第5肋骨經肋床進入胸腔。以導管處為中心,縱向剪開降主動脈表面的縱隔胸膜,沿主動脈表面向前解剖,直至顯露導管。如此,左側迷走神經、喉返神經和肺動脈端導管表面的心包返折處均被拉向前方,脫離導管本身,因而可免受損傷。以彎形直角鉗(米氏鉗)自導管下方沿著主動脈壁向導管后壁滑動,待導管全長游離后,參照導管的具體情況、器械條件和手術醫師的技術能力和經驗等,分別選用下列閉合導管的手術方式。(一)導管結扎術 又分單純結扎法和加墊結扎法。1.單純結扎法 系用兩根粗線繞過導管作雙重結扎,或在主動脈側作荷包縫合結扎,或在兩結扎線之間附加貫穿縫合結扎。適用于導管細長而富于彈性者。2.加墊結扎法 系用寬如導管長度的滌綸布片,?成略細于導管直徑的圓柱狀,將其游離緣與卷體縫固,并保留布卷中段作結后的線備用,縫攏布卷兩端以防其松散。將布卷順置于導管上,以繞過導管的兩根粗線將其結扎于導管上,并將兩結扎線分別與留置于布卷上的縫線相互作結,以防卷墊滑動。此法系結扎線著力于卷墊上將導管腔壓閉,而結扎線對導管壁的扯割力甚微,可避免像單純結扎法導管壁有被結扎線扯裂的危險和導管復通之虞。如墊結扎法特別適用于導管粗大、導管壁彈性較差(如并發肺動脈高壓或曾患導管內膜炎)的病例。(二)導管切斷縫合術 用兩把專用無創傷導管鉗,分別夾在導管的主動脈側和肺動脈側盡端。如導管較短,其主動脈端可用長彎動脈鉗或Potts-Smith鉗夾在降主動脈上,以擴大導管的長度。在兩鉗之間邊切邊用3-0無創傷針線連續縫合導管的主動脈切端,待導管切斷后再連續縫返起針處作結,繼之連續往返縫合導管的肺動脈切端。導管切斷縫合術要求有質量可靠的導管鉗和良好的血管縫合技術,否則手術時有出血致死的危險。兩反映導管鉗分別夾在導管的兩端,虛線示準備切斷處。導管處近、遠端主動脈套置紗帶,以備不測時控制出血。導管切斷后縫閉兩切端(三)導管鉗閉術 適用于直徑在2cm以內、管壁彈性較好的導管。用特制的動脈導管鉗閉器,于導管的主動脈端及肺動脈端各鉗閉1次,使鉗閉器內裝的成排鈦釘穿過導管的前后壁而彎曲將其壓閉(釘書機原理)。由于局部操作空間較小,妥貼安放鉗閉器有時會遇到困難,甚至引致導管壁損傷出血,應引起警惕。(四)其他手術方式 導管手術后復通的病例再次手術時,可切開心包,在導管的肺動脈起始部繞以粗線加墊結扎之。導管壁鈣化、動脈瘤形成或窗形動脈導管的病例,可在阻斷導管處近、遠端主動脈血流的情況下,切開主動脈,以滌綸織片縫補導管的主動脈內開口。為防止阻斷主動脈血流引起脊髓缺血性損傷,宜在低溫麻醉下施行,必要時采用近、遠段主動脈轉流法??在主動脈阻斷的近、遠端之間,以口徑不小于1cm、內壁具有防凝作用的特制管道“架橋”,使阻斷主動脈時,血流通過管道供應降主動脈;如無特制管道,亦可用質佳的塑料管,但為防止轉流過程中塑料管內發生血凝,可按1mg/kg經靜脈注入肝素。晚近,對難以用上述方法安全地完成手術者,采用前胸正中切口,在體外循環低溫條件下,切開肺總動脈,從腔內縫閉或以滌綸織片縫補導管開口;為防止操作過程中氣體進入主動脈,宜取頭低位,采用低流量灌注法,如此,既可防止發生體動脈氣栓,又不致因導管口處血流過多,影響操作。對肺動脈高壓已達臨界水平的病例,手術中在閉合導管操作之前,應作導管阻斷試驗,如在15分鐘的阻斷期內血壓及心電圖無顯著改變,再完成閉合導管手術,否則應放棄手術。為提高動脈導管閉合術的安全度,可在游離及處理導管之前,在導管處近、遠端的主動脈上套置紗帶,以備不測時勒緊紗帶控制出血。在閉合導管操作之前,麻醉師給予適度降壓措施,使動脈收縮壓維持在12.0kPa(90mmHg)左右,有助于減少導管破裂出血的機會。
2024-10-23 01:44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動脈導管未閉? 動脈導管是胎兒賴以生存的肺動脈與主動脈之間的生理性血流通道,由胚胎左側第6主動脈弓形成,位于主動脈峽部和左肺動脈根部之間的主動脈一肺動脈通道,通常于生后10~20小時呈功能性關閉。在胎兒期,開放的動脈導管是生存所必需的生理性血流通道,多數嬰兒在出生后4周左右隨著血流動力學的改變而迅速閉合而形成纖維條索,稱為動脈導管韌帶。動脈導管如未能閉合,稱動脈導管未閉(patentductus arteriosus,PDA)。本病多見于女性,男女之比約為1:2。約有10%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臟大血管畸形,如合并主動脈縮窄,大血管轉位,肺動脈瓣狹窄,室間隔缺損,法洛四聯癥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