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失眠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心理因素、環境因素、生理因素、生活習慣和疾病因素等。治療失眠通常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包括調整生活方式、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 1.心理因素:焦慮、抑郁、壓力過大等心理問題可能導致失眠??赏ㄟ^心理咨詢、認知行為療法等方式緩解心理壓力,改善睡眠。 2.環境因素:噪音、光線過強、溫度不適等環境問題會影響睡眠。營造安靜、黑暗、涼爽且舒適的睡眠環境有助于改善失眠。 3.生理因素:生物鐘紊亂、內分泌失調等生理狀況可能引發失眠。調整作息規律,保持規律的生物鐘,必要時進行內分泌調節治療。 4.生活習慣:睡前使用電子設備、睡前劇烈運動、晚餐過飽或過饑等不良生活習慣會干擾睡眠。養成良好的睡前習慣,如避免睡前使用電子設備、適量運動、合理飲食等。 5.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神經衰弱、高血壓、糖尿病等可能伴有失眠癥狀。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同時針對失眠癥狀進行對癥治療。 總之,治療失眠需要綜合分析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患者應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同時,建議到正規醫院就診,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2024-10-21 19: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治療失眠癥首先必須要對失眠的病因進行分析。失眠癥患者由于種種原因導致患者的腦細胞受損變性、壞死、萎縮,同時患者的心腦血流功能出現異常,致使腦細胞萎縮,壞死,長期得不到營養就會使腦神經遞質功能失衡,腦部神經系統的信息傳遞功能受損,導致大腦興奮異常,大腦情緒表達異常等,表現出失眠癥狀。細想來,并不難明白這一高速增長率的背后的原因。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的下降,免疫力的衰退,很容易患上失眠癥,這無可非議。但數據進一步顯示,失眠癥趨于年輕化?,F實生活中,經理瘋狂地要業績,主任不斷地要稿子,領導百般地要速度,在巨大的職業競爭和生活壓力下,很多人感到疲憊不堪。這正是失眠癥人群激增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于大的環境也許我們是改變不了的,但是對于我們自己我們是要想辦法改變的。在休息時間里我們應該盡量讓自己放松。調整好自己的睡眠時間。
2024-10-21 19:2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失眠的起因:對失眠的恐懼引起的失眠。有的人對睡眠的期望過高,認為睡得好,身體就百病不侵,睡得不好,身體上易出各種毛病。這種對睡眠的過分迷信,增加了睡眠的壓力,容易引起失眠。人難免有睡不好的時候,但有的人對這種暫時性的睡不好及其對身體的影響過于擔心,一想到睡覺,就會條件反射地恐懼,老想著一定要睡好,反而使人更難入睡。這樣就會形成害怕失眠致力于睡眠失眠更害怕失眠的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很可能演變成慢性失眠。不要緊張,樹立信心,尋求合理、有效的方法戰勝失眠多夢,失眠多夢不是一種嚴重疾病,1天或幾天少睡幾個小時沒啥關系。對于繼發性失眠,以處理引起失眠的基本疾病或情況為主,一般來說,對失眠的病因解決后則失眠就會不治而愈。有個正常的生活習慣,睡前不飲茶喝咖啡,白天的時候多做做運動。建議患者做正規的治療。
2024-10-21 19:2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首先需要看您老公失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只是疲勞過度導致的神經衰弱是可以緩解疲勞和飲食調理的,如果是壓力過大或者是其他原因導致的抑郁所導致就需要就診治療了。龍江惠好醫院健康指導為您解答
2024-10-21 19:28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失眠是指無法入睡或無法保持睡眠狀態,導致睡眠不足。又稱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DlMS),為各種原因引起入睡困難、睡眠深度或頻度過短、早醒及睡眠時間不足或質量差等,是一種常見病。1、定期運動面對壓力 劇烈運動后往往很難入睡。定期運動不但有助于緩解壓力,減少夢中驚醒,減輕失眠癥狀,舒緩壓力,達到身心健康的效果,而且可以延長深睡眠的時間,但需要注意的是,運動應該在睡前2小時前進行,因為運動會提高人體的體溫,促進腎上腺素的分泌,使人精神振奮,難以入睡?! ?、睡眠的環境 睡眠的好壞,與睡眠環境關系密切。在15至24度的溫度中,可獲得安睡。冬季關門閉窗后吸煙留下的煙霧,以及逸漏的燃燒不全的煤氣,也會使人不能安睡。在發射高頻電離電磁輻射源附近居住、長期睡眠不好而非自身疾病所致者,最好遷徙遠處居住?! ?、睡眠的時間 睡眠時間一般應維持7至8小時,但不一定強求,應視個體差異而定。入睡快而睡眠深、一般無夢或少夢者,睡上6小時即可完全恢復精力;入睡慢而淺睡眼多、常多夢惡夢者,即使睡上10小時,仍難精神清爽,應通過各種治療,以獲得有效睡眠,只是延長睡眠時間對身體有害。由于每個人有不同的生理節奏,在睡眠早晚的安排上要因人而異!事實上,不同生理節奏使睡眠出現兩種情況,即“夜貓子”和“百靈鳥”。順應這種生理節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反之,則對健康不利。
2024-10-21 1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