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直腸脫垂是指直腸壁部分或全層向下移位。其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腹壓增加、發育不良、營養不良、年老體弱、手術損傷等。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1. 腹壓增加:長期便秘、慢性咳嗽、排尿困難等導致腹壓增高,可通過治療原發疾病,改善生活習慣來緩解。 2. 發育不良:幼兒直腸周圍組織發育不完善,可先嘗試保守治療,如訓練排便習慣。 3. 營養不良:身體營養狀況差,影響組織功能,需加強營養支持。 4. 年老體弱:肛門括約肌松弛,可進行提肛鍛煉,增強肌肉力量。 5. 手術損傷:醫源性因素導致,根據損傷程度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直腸脫垂應引起重視,盡早治療。患者要注意飲食均衡,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旦出現相關癥狀,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肛腸科就診。
2024-10-21 19:5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直腸脫垂怎么辦,對于直腸脫垂怎么辦這個問題需要重視,關于直腸脫垂怎么辦這個問題為你解答如下:根據脫垂程度分為直腸部分脫垂和直腸完全脫垂兩種。①直腸部分脫垂(不完全脫垂):是由于直腸粘膜與肌層分離后,直腸下端黏膜脫出肛門外,稱直腸部分脫垂,又稱直腸黏膜脫垂。脫出長度2~3cm,一般不超過7cm。黏膜皺襞呈放射狀,脫垂部分為兩層黏膜組成。脫垂部分與肛門之間無環狀凹溝。②直腸完全脫垂:為直腸的全層脫出,嚴重者直腸、肛管均翻出肛門外。脫出度常在10cm左右,少數可達20cm。呈寶塔形,黏膜皺襞呈環狀排列,脫垂部為兩層折疊的全層腸壁組成。觸之較厚,兩層腸壁間為腹膜間隙,肛管未脫垂者,脫垂直腸與肛門之間有環狀凹溝,伴有肛管脫垂的嚴重脫垂者,環狀凹溝部分消失或完全消失。
2024-10-21 19:5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直腸脫垂的臨床癥狀,早期便后有黏膜自肛門脫出,并可自行縮回;以后漸漸不能自行回復,需用手上托能復位,常有少許黏液自肛門流出,排便后有下墜感和排便不盡感,排便次數增多;再后在咳嗽,噴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脫出,脫出后局部有發脹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脹痛,脫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發生充血,水腫,糜爛和潰瘍,分泌可夾雜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膚,可引起瘙癢.由于肛括約肌松弛,很少發生嵌頓,一但嵌頓發生,病人即感到局部劇痛,腫物不能用手托復位,脫出肛管很快出現腫脹,充血和紫紺,黏膜皺襞消失,如不及時治療,可發生絞窄和壞死.未脫出時,體檢可見肛口呈散開狀,指檢往往發現肛括約肌松弛,收縮力減弱.直腸脫垂最好是手術進行治療為好,
2024-10-21 19:5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有初起常有便秘、排便無規律,總感覺直腸滿脹和排便不凈。在排便的時候有腫物脫出,但可自行縮回。時間較久的行走及用力都能脫出,常需要送回。由于經常脫出而排出粘液污染內褲。腸粘膜受損傷發生潰瘍時還可引起出血和腹瀉。肛門和直腸感覺較遲鈍。肛門以上內脫垂癥狀常無變化,主要是在排便后感覺未完全排空,總用力才有排空感。脫垂在直腸內反復下降和回縮,引起粘膜充血水腫,常由肛門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墜脹、拖拽,會陰部及股后部鈍痛等。患者可以使用中藥的,比如雙紅提肛方
2024-10-21 19:5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腸脫垂指肛管,直腸,甚至乙狀結腸下端向下移位.只有粘膜脫出稱不完全脫垂;直腸全層脫出稱完全脫垂.如脫出部分在肛管直腸內稱為脫垂或內套疊;脫出肛門外稱外脫垂.直腸脫垂常見于兒童及老年,在兒童,直腸脫垂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可在5歲前自愈,故以非手術治療為主.成人完全性直腸脫垂較嚴重的,長期脫垂將致陰部神經損傷產生肛門失禁,潰瘍,肛周感染,直腸出血,脫垂腸段水腫,狹窄及壞死的危險,應以手術治療為主.本病的臨床癥狀,早期便后有黏膜自肛門脫出,并可自行縮回;以后漸漸不能自行回復,需用手上托能復位,常有少許黏液自肛門流出,排便后有下墜感和排便不盡感,排便次數增多;再后在咳嗽,噴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脫出,脫出后局部有發脹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脹痛,脫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發生充血,水腫,糜爛和潰瘍,分泌可夾雜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膚,可引起瘙癢.由于肛括約肌松弛,很少發生嵌頓,一但嵌頓發生,病人即感到局部劇痛,腫物不能用手托復位,脫出肛管很快出現腫脹,充血和紫紺,黏膜皺襞消失,如不及時治療,可發生絞窄和壞死.未脫出時,體檢可見肛口呈散開狀,指檢往往發現肛括約肌松弛,收縮力減弱.根據脫垂程度,分部分性和完全性兩種. (一)部分脫垂(不完全脫垂) 脫出部僅為直腸下端粘膜,故又稱粘膜脫垂.脫出長度為2~3cm,一般不超過7cm,粘膜皺壁呈放射狀,脫垂部為兩層粘膜組成.脫垂的粘膜和肛門之間無溝狀隙. (二)完全脫垂 為直腸的全層脫出,嚴重者直腸,肛管均可翻出至肛門外.脫出長度常超過10cm,甚至20cm,呈寶塔形,粘膜皺壁呈環狀排列,脫垂部為兩層折疊的腸壁組成,觸之較厚,兩層腸壁間有腹膜間隙. 發病緩慢.早期僅在排糞時有腫塊自肛門脫出,便后可自行縮回.隨著病情的發展,因肛提肌及肛管括約肌缺乏收縮力,則需用手幫助回復.嚴重者在咳嗽,噴嚏,用力或行走時亦可脫出,且不易回復.如未能及時復位,脫垂腸段可發生水腫,絞窄,甚至有壞死的危險.此外常有大便排不盡與肛門部下墜,酸脹感,有的可出現下腹脹痛,尿頻等現象.嵌頓時疼痛劇烈.脫垂程度輕重分成三度:一度為直腸粘膜脫垂,二度為直腸全層脫出,三度為直腸及乙狀結腸脫出長期脫垂將致陰部神經損傷產生肛門失禁,潰瘍,肛周感染,直腸出血,脫垂腸段水腫,狹窄及壞死的危險,應以手術治療.祝您早日康復!
2024-10-22 08: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