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寶寶脂溢性皮炎多因皮脂腺分泌旺盛、馬拉色菌感染、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異常、營養缺乏等引起。治療上,需注意日常護理,必要時使用藥物。 1. 皮脂腺分泌旺盛:寶寶出生后一段時間內,皮脂腺功能活躍,易出現脂溢性皮炎。通常隨著年齡增長可逐漸改善。 2. 馬拉色菌感染:這種真菌可導致炎癥反應。需保持皮膚清潔,減少真菌滋生。 3. 遺傳因素:若家族中有脂溢性皮炎患者,寶寶患病幾率可能增加。 4. 免疫功能異常:寶寶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易受外界影響。應增強免疫力,保證充足睡眠和合理飲食。 5. 營養缺乏:如維生素 B 族缺乏,要注意補充營養。 6. 治療方法:癥狀較輕時,可使用溫和的嬰兒洗發水清潔頭皮,涂抹保濕霜。嚴重時,在醫生指導下外用酮康唑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等藥物。 總之,寶寶脂溢性皮炎需要綜合護理和治療。家長要密切觀察寶寶癥狀,如有加重,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2024-10-13 13:3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煥臣 主治醫師
鹽城市亭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其他
預防醫學門診部
-
得脂溢性皮炎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細菌感染,健康皮膚表面的PH值約為5.2-5.5,不利于細菌生長。由于皮脂分泌增多和化學成分的改變,因而抑制細菌作用降低,使存在于皮膚表面的正常菌群如葡萄球菌,馬拉色糠疹菌及鏈球菌等,大量繁殖,侵犯皮膚而致病。二是游離脂肪酸刺激,由于皮脂分泌過多,通過皮膚上的非致病性菌分解出游離脂肪酸,引起炎癥,但并未證實皮脂的組成有異常,如原存在于皮膚表面正常菌群如圓形糠秕孢子菌,不僅大量繁殖成為機會性病原菌侵犯皮膚,也能激活補體替代途徑釋放脂肪酸引起皮膚炎癥。三是消化不良、內分泌功能失調、代謝障礙、遺傳因素、精神因素、維生素B族缺乏、飲酒、過食辛辣油膩的食物以及物理、化學刺激,特別是經常搔抓或用堿性洗滌用品等均可加重脂溢性皮炎的發作。需要注意的就是營養的平衡與合理:膳食中要注意控制脂肪量,脂肪不宜過多,否則會加重癥狀,每天供給總膳食脂肪量應在50克左右。可適當給予高蛋白飲食,因為蛋白質有利于保持正常皮膚角化代謝和毛囊正常暢通。還應注意少吃甜食,因為含糖較多的飲食可促使脂肪異生后產生更多的脂肪。值得注意的是要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維生素A的食物要適量多吃,豬肝、胡蘿卜、蛋黃等,以糾正毛囊皮脂角化異常,防止毛囊堵塞。有人研究,缺鋅也可產生脂溢性皮炎,應在膳食中補充含鋅高的食物,如動物肝、瘦肉、禽類、堅果類等,以糾正人體內鋅含量相對不足。避免高碘飲食很重要,因高碘飲食可使毛囊角化或堵塞,要控制海帶、紫菜等海產品的攝入。
2024-10-13 1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