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新生兒分娩頭部水腫,又稱產瘤,是常見的新生兒現象。主要由產程因素、胎兒體位、分娩方式、顱骨骨膜特點、產道擠壓等導致。 1.產程因素:產程過長,胎兒頭部在產道內受到長時間的壓迫,容易引起頭部水腫。 2.胎兒體位:胎位不正,如枕后位、顏面位等,可能增加頭部受擠壓的程度。 3.分娩方式:自然分娩時,尤其是急產或難產,頭部受到的壓力較大。 4.顱骨骨膜特點:新生兒顱骨骨膜較疏松且富含血管,易出現水腫。 5.產道擠壓:產婦產道狹窄或胎兒頭部較大,產道對頭部的擠壓作用明顯。 一般來說,新生兒分娩頭部水腫無需特殊處理,多在出生后數天內自然消退。但如果水腫長時間不消退或伴有其他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在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2024-10-13 14: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新生兒在出生后2~3天會在頭頂一側出現一個隆起,摸起來有波動感,四周邊緣較清楚,按壓時不疼也無凹陷,這稱為頭顱血腫.是由于分娩時嬰兒頭顱經過產道時受到擠壓,首先通過產道的頭頂部顱骨骨膜下小血管受到損傷破裂而發生出血,在骨膜下形成一個局限的血腫所致一般小血管出血會自然停止,不會出個不停.頭顱血腫引起的頭頂部隆包,要等血腫里的血液逐漸吸收后,才會慢慢消失,但約需要幾個月才能縮小平復.1.血腫初期可局部冷敷,防止血腫增大;2.血腫大者應作X線攝片檢查,了解是否有顱骨損傷,抽血驗凝血功能,如有異常及時給予相應的治療;3.頭顱血腫任其自然吸收,切勿揉擦血腫,禁忌自血腫內抽血,以防感染.如發生感染形成膿腫時應及時切開引流;4.有血腫的患兒宜少搬動,向健康側臥.
2024-10-13 14:0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初生的嬰兒常常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樣漂亮,尤其是頭形,變得長長的,有時偏向一側.這是由于有些孩子有產瘤(又叫先鋒頭),少數新生兒還有頭顱血腫的緣故.目前這個寶寶的癥狀應該是頭皮血腫.較小的頭皮血腫在1~2周左右可自行吸收,巨大的血腫可能需4—6周才吸收.采用局部適當加壓包扎,有利于防止血腫的擴大.為避免感染,一般不采用穿刺抽吸.處理頭皮血腫時,要著重于考慮到顱骨損傷甚至腦損傷的可能.最好是做個頭顱ct確診下.
2024-10-13 14:0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廖愛賢 主治醫師
南寧市第九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婦產科
-
這個包,硬不硬。如果硬有可能是枕隆突,是骨性隆起,沒關系的,如果不是,那要看看活動不活動,活動的一般也不會有什么大問題,另外還要看看寶寶有沒有個傷過,如果有那就有可能是血腫了,如果都沒有,那要考慮先天性的腦膨出一類的,那需到醫院檢查一下,做個CT之類的查一下明確病情。
2024-10-13 14:0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剛剛出生的新生兒,有的頭形外觀不正,或在頭頂可見凸起腫物或軟包,摸上去有柔軟的感覺.可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分娩過程中,胎兒的先露部位頭部,經過子宮口及產:道時,常常受壓,血流不暢而引起頭皮局部水腫,這種腫塊又稱為“產瘤”.腫塊范圍可以超越顱骨的正中骨縫界限,邊緣不清,腫塊范圍較大,逐漸變小.出生時就可見到.另一腫塊是頭顱血腫,發現于出生后幾小時或幾日之后,是因為頭顱經過產道時受到擠壓,引起骨膜下血管破裂而出血,腫塊內有血液,摸上去有波動感覺,腫塊的范圍不超過正中骨縫的界限,腫塊開始較小,以后可以增大,數日內可達極點,大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壓迫血管止血.吸收時間長短視腫塊大小而異,短者約2月,長者可達3—4月,有的新生兒頭顱上二種腫塊同時存在.兩種情況均不必治療,只須保護皮膚,不使受感染,并均不能穿刺抽血,以防穿刺后引起感染.對較大的頭顱血腫或不幸化膿者應及時到醫院治療.建議你隨診,密切觀察孩子的情況.不能在耽誤了孩子重要.不要大意.
2024-10-13 1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