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較為復雜,包括血流緩慢、血管內皮損傷、血液高凝狀態、遺傳因素和其他疾病影響等。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物理治療等。 1.血流緩慢:長期臥床、久坐等導致下肢血液流動減緩,易形成血栓。 2.血管內皮損傷:外傷、炎癥等損害血管內皮,使凝血系統被激活。 3.血液高凝狀態:如懷孕、腫瘤、自身免疫病等,使血液處于易凝狀態。 4.遺傳因素:某些遺傳因素會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5.其他疾病影響:像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也可能促使血栓形成。 治療方面: 1.藥物治療:常用的有抗凝藥物如華法林、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溶栓藥物如尿激酶等。但使用時需遵醫囑,監測凝血功能。 2.手術治療:對于嚴重的血栓,可采取手術取栓或置入濾網。 3.物理治療:如加壓治療、間歇充氣加壓裝置等,促進血液回流。 下肢靜脈血栓需要引起重視,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患者應遵循醫生的建議,積極治療,并注意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2024-10-21 17:3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下肢靜脈血栓病現在為一種常見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但老年人多于青年人.要預防這種疾病,請注意以下幾點:1,飲食因素:高脂肪飲食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和引起血栓病的重要因素,采取戒煙和限制飽和脂肪酸攝入等措施.2,吸煙因素:有人總結,65%~95%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有吸煙史,每天吸煙在20支以上,時間持續長達20年以上者,其血栓病發病率較同齡不吸煙者高出幾倍.3,妊娠和服用避孕藥因素:產后期血栓形成較產前期高出6倍,建議多采用輸卵管結扎術或用避孕工具避孕為妥,這對中年以上育齡婦女尤為重要.4,肥胖因素:適當增加活動量,控制飲食和減輕體重,降低血脂,血糖,血壓和血粘度,對預防血栓病具有重要意義.5,體位和活動因素:長久處于某一體位少活動的人,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例如,司機,編輯,文書,打字員等以及整天長時間站著工作的警察,機床工人,教師和久病臥床病人等,由于血流緩慢和血流改變,容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因此,主張做些工(課)間操,散步,肢體運動,以增加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尤其是下肢靜脈血栓形成.6,創傷和手術因素:嚴重創傷和大手術后的病人,易發血栓或血栓栓塞癥.因此,手術后的病人要盡可能早起床,早活動,多飲水,多咳痰,切勿整天蜷縮于床上,協助患者做下肢伸屈運動,改善足,趾與肢體血液循環.對于術后24小時不能下床活動的患者,鼓勵做深呼吸,促進血液回流;協助患者翻身,鼓勵在床上做肢體活動;活動不便者,應做肢體上下被動活動或腓腸肌的按摩,以便改善下肢血運.輸液時注意更換穿刺部位.如盆腔手術后的患者,不宜采用下肢補液.7,疾病因素:常見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支氣管哮喘,高脂血癥,高血壓,不穩定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等.因此,必須加強對血栓前狀態的檢查,及早給予抗栓藥物防治.8,我們還建議您穿著醫療彈力襪:彈力襪因為能夠明顯改善下肢靜脈血流淤積狀況,促進靜脈血回流,因此,能夠有效預防下肢靜脈血栓,降低肺栓塞致死的可能性.更可緩解或減輕因長途旅行引起的下肢腫脹.
2024-10-21 17:3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下肢靜脈血栓病現在為一種常見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但老年人多于青年人,要預防這種疾病.請注意以下幾點:1,飲食因素:高脂肪飲食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和引起血栓病的重要因素,采取戒煙和限制飽和脂肪酸攝入等措施.2,吸煙因素:有人總結,65%~95%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有吸煙史,每天吸煙在20支以上,時間持續長達20年以上者,其血栓病發病率較同齡不吸煙者高出幾倍.3,妊娠和服用避孕藥因素:產后期血栓形成較產前期高出6倍,建議多采用輸卵管結扎術或用避孕工具避孕為妥,這對中年以上育齡婦女尤為重要.4,肥胖因素:適當增加活動量,控制飲食和減輕體重,降低血脂,血糖,血壓和血粘度,對預防血栓病具有重要意義.5,體位和活動因素:長久處于某一體位少活動的人,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例如,司機,編輯,文書,打字員等以及整天長時間站著工作的警察,機床工人,教師和久病臥床病人等,由于血流緩慢和血流改變,容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因此,主張做些工(課)間操,散步,肢體運動,以增加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尤其是下肢靜脈血栓形成.6,創傷和手術因素:嚴重創傷和大手術后的病人,易發血栓或血栓栓塞癥.因此,手術后的病人要盡可能早起床,早活動,多飲水,多咳痰,切勿整天蜷縮于床上,協助患者做下肢伸屈運動,改善足,趾與肢體血液循環.對于術后24小時不能下床活動的患者,鼓勵做深呼吸,促進血液回流;協助患者翻身,鼓勵在床上做肢體活動;活動不便者,應做肢體上下被動活動或腓腸肌的按摩,以便改善下肢血運.輸液時注意更換穿刺部位.如盆腔手術后的患者,不宜采用下肢補液.7,疾病因素:常見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支氣管哮喘,高脂血癥,高血壓,不穩定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等.因此,必須加強對血栓前狀態的檢查,及早給予抗栓藥物防治.8,我們還建議您穿著醫療彈力襪:彈力襪因為能夠明顯改善下肢靜脈血流淤積狀況,促進靜脈血回流,因此,能夠有效預防下肢靜脈血栓,降低肺栓塞致死的可能性.更可緩解或減輕因長途旅行引起的下肢腫脹.
2024-10-21 17:3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近年下肢靜脈血栓的治療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一)急性期近年來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治療主要是非手術療法,但偶爾仍需手術治療. 1.非手術療效 ⑴臥床休息和抬高患肢:患急性深靜脈血栓病人,需臥床休息1~2周,使血栓緊粘附于靜脈內膜,減輕局部疼痛,促使炎癥反應消退.在此期間,避免用力排例以防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患肢抬高需高于心臟水平,約離床20~30cm,膝關節處安置于稍屈曲位.如抬高適宜,就不需用彈力繃帶或穿彈力襪.開始起床活動時,需穿彈力襪或用彈力繃帶,適度地壓迫淺靜脈,以增加靜脈加回流量,以及維持最低限度的靜脈壓,阻止下肢水腫發展.彈力襪使用時間:①對小腿深靜脈或淺靜脈血栓性靜脈炎,一般不需用,但如踝部及小腿下部出現水腫,可用數周;②對腘,股靜脈血栓形成,一般使用不超過6周;③對髂股靜脈血栓形成,先使用3個月,以后間斷取除,一般不超過6月,但如水腫出現,則需繼續應用.病人在早期,禁忌久站及久坐.對重型髂股靜脈血栓形成病人,適當限制站立及坐位,并抬高患肢3個月,這樣可促使下肢建立側支靜脈以減輕下肢水腫. ⑵抗凝血療法:這時深靜脈血栓形成現代最主要的治療方法這一.正確地使用抗凝劑可降低朏栓塞并發率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后遺癥.其作用在于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繼續滋長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并促使血栓靜脈較迅速地再管化. 適應證:①靜脈血栓形成后1月內;②靜脈血栓形成后有肺栓塞可能時;③血栓取除術后. 禁忌證:①出血素質;②流產后;③亞急性心內膜炎;④潰瘍病. 常用抗凝血劑有肝素和香豆素類衍化物. 肝素是一種有效抗凝劑,藥效迅速,靜脈注射10分鐘后,就能有效地控制血液凝結力.其作用時間短,在體內迅速被破壞,大部被酶破壞,小部經腎排泄.靜脈注射3~6小時后,血液凝固時間即能恢復正常.肝素水溶劑有12500μ和5000μ兩種針劑,每100μ相當于1mg.一般劑量近墾素1~1.5mg/dkg/4~6h計算.給藥途徑可經皮下脂肪層,肌肉,或靜脈注射:①深脂肪層注射:一般注射在腹壁深脂肪層,用濃的肝素溶液(100mg/dml),劑量每次按公斤體重1~1.5mg計算.每隔8~12小時注射1次;②肌肉注射:肝素劑量每次50mg,每隔6小時注射1次;③靜脈注射:連續靜脈滴注法和間歇靜脈注射法,可每次注射50mg,每4~6小時1次. 肝素應用時,需測定凝血時間調節肝素劑量.一般用試管法測定,在間隔注射前1小時測定,以調節下次的注射劑量,凝血時間(試管法)正常值為4~12分鐘.在進行肝素療法期間,要求凝血時間維持在15~20分鐘.如凝血時間為20~25分鐘,肝素劑量減半;凝血時間超過25分鐘,暫停注射1次.4~6小時后再次測定,以決定肝素用量.肝素療程一般為4~5天,然后應用口服抗凝藥物,如香豆素類藥物. 肝素一般很少有過敏反應.用量過多,可引起出血,如血尿,創口出血或內臟出血等.一旦發生,可用硫酸魚精蛋白拮抗,劑量按1~1.5mg對抗肝素1mg.它具有完全的拮抗作用,可每隔4小時注射1次直到出血停止.必要時可輸新鮮血. 香豆素類衍化物是一種凝血酶原抑制劑.其作用誘導期長,一般需在用藥后24~48小時才開始起作用.作用消失時間也長,并有藥物累積作用,要停藥后往往要經過4~10天作用才完全消失.香豆素類衍化物均用口服法.凝血酶原值應維持在20~30%(濃度%). 現國內常用香豆素類衍化物有:雙香豆素(dicoumarin),新抗凝(stntrom)和華法靈鈉(warfarinsodium).一般以華法靈鈉最常用,第一日每次5mg,每日3次;第二日每次5mg,每日2次;第三日開始每次2.5mg或5mg,每日1次,根據凝血酶原時間調節. 香豆素類衍化物引起出血時,處理為靜脈注射維生素K110~20mg.嚴重出血者,需靜脈注射大劑量維生素K1,每次50mg,每日1~2次,并輸新鮮血. 凡肝腎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傾向者,禁用抗凝血療法.抗凝血療法,一般選用肝素4~5天,停肝素前一天起口服香豆素類衍化物,療程應根據病變部位及有無肺栓塞而定.1975年Hirsh指出,小腿深靜脈血栓形成需4~6周;髂股靜脈血栓形成需3~6月;輕度肺栓塞需4~6周;重度肺栓塞需6個月. ⑶溶血栓療法: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或并發肺栓塞,在發病1周內的病人可應用纖維蛋白溶解劑包括鏈激酶及尿激酶治療.1984年Zimmermann主張在血栓形成2周內,仍可應用溶栓藥物. 鏈激酶是從溶血性鏈球菌培養液提制,尿激酶則由人尿提制,兩者均是有效的活化劑,能激活血液中纖維量白酶原使之轉變為纖維蛋白酶.此酶可水解纖維蛋白成為小分子多肽,達到溶解血栓的目的. 尿激酶的使用法:①初劑量:一般為5萬μ/次,溶于5%葡萄糖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靜脈滴注,每日2次;②維持劑量:纖維蛋白原正常值為200~400ml/dl,如測定低于200mg/dl,暫停注射1次.同時測定優球蛋白溶解時間,正常值大于120分鐘,如小于70分鐘,也需暫停次.使用時間可長達7~10天;③副作用:尿激酶無致熱反應,副作用遠較鏈激酶為輕,可有出血如創口出血,但很少發生,發熱,惡心,嘔吐,頭痛,倦怠,胸悶及皮疹等.并發嚴重出血時,可用10%6-氨基已酸10~20ml,靜脈注射,必要時可輸注纖維蛋白原. 近年來,已研制成功作用僅限于血栓部位的新溶栓藥物,使溶栓藥物史上又增添新的一頁.①人體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自子宮組織或人體黑色素瘤細胞瘤培養液中提取,能特異地激活血栓表面凝膠狀態的纖溶酶原,但對血液循環中溶解狀態的纖溶酶原無作用,故無全身影響,該藥產量甚微,價貴.1989年Krupski報道臨床應用TPA治療血管阻塞,8例中有7例血栓完全溶解,1例部分溶解,無并發癥.國內實驗研究已完成,尚未攤投入臨床應用.②尿激酶前體(Pro-UK),是尿激酶的活作用,國內外均處于實驗階段. ⑷其他藥物:中分子量(平均分子量7~8萬)或低分子量(平均分子量2~4萬)右旋糖酐靜脈滴注,是治療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輔助藥物,現已被廣泛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消除紅細胞凝聚,防止血栓繼續滋長及改善微循環.療程為10~14天.可與肝素或尿激酶同時應用.副作用:偶有過敏反應,胸悶,呼吸困難,腰痛,出血和寒戰等. 2.手術療法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一般不作手術取栓.但對于廣泛性髂股靜脈血栓形成伴動脈血供障礙而肢體趨于壞疽者(股青腫),則常需手術取栓.髂股靜脈血栓取除術的手術時間,一般在發開門見山72小時內,尤以48小時內效果最好.手術時間越早,血栓與靜脈壁粘連,炎癥反應程度越輕,靜脈內膜破壞越輕,繼發血栓形成越少,手術取栓越可徹底,術后療效更佳.在作髂股靜脈切開取栓時,需暫時性阻斷下腔靜脈或髂總靜脈,以防取栓時血栓脫落發生肺栓塞.如采用進腹途徑顯露,鉗夾阻斷下腔靜脈,創傷較大且費時.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先在健側腹股溝部在局麻下作一小切口,顯露股靜脈,插入帶氣囊的腔靜脈阻斷導管,在取栓時鼓張氣囊,暫時性阻斷下腔靜脈回流.然后再作病側用股溝部切口,顯露股靜脈,插入Fogarty導管(一種帶氣囊的導管)向近心端到達髂總靜脈,鼓張氣囊后,將血栓緩慢地拉出.萎癟腔靜脈阻斷地管的氣囊,恢復靜脈血回流.用塑料帶暫時控制股靜脈近端,將Fogarty導管再向遠心端插入腘靜脈,鼓張氣囊后,將遠端血栓緩慢地拉出.同時可在體表反復輔以向心方向的手法擠壓,擠出小腿靜脈及分支內的血栓.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否則可發生繼發血栓.兩側的靜脈壁切口宜用7-0或5-0尼龍線作精細的間斷縫合或連續縫合,要求內膜對合整齊,勿使外膜內翻.術后需應用抗凝血療法. Andriopulos報告164例髂靜脈血栓切除術,其中87例在發病4天內手術,41例在發病8天內手術,其余更晚.有6例發生肺栓塞,2例死亡.在165例中遠期隨訪者134例,療效最好者是發開門見山1~4天內手術的病人.134例中50%痊愈,295偶有中度腫脹,僅4例存在嚴重血栓形成后綜合征.手術效果較為滿意.1980年Nüllen報道46例急性髂股靜脈血栓形成,對其中13例凝有肺栓塞患者作了及時的血栓切除術.取栓后同時作暫時性動靜脈瘺,3月后關閉瘺口.13例患者術后均未發生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所有病人均保存了靜脈瓣膜功能,無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征癥狀.掌握好手術適應證,髂股靜脈血栓切除術仍是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
2024-10-21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