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腦癱是一種由于腦部發育異常或損傷導致的運動和姿勢障礙疾病。治療腦癱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主要通過綜合治療來改善癥狀,包括康復訓練、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治療效果因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時機和個體差異而異。 1.康復訓練:這是腦癱治療的關鍵,如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等,能幫助患兒提高運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 2.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巴氯芬,可緩解肌肉痙攣;腦蛋白水解物,有助于改善腦代謝;神經節苷脂,對神經修復有一定作用。但藥物治療需遵醫囑。 3.手術治療:對于嚴重的肌肉痙攣或骨骼畸形,可考慮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矯形手術等。 4.心理支持:關注患兒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輔導,增強其自信心和適應能力。 5.家庭護理:家長積極參與患兒的治療和護理,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營養支持。 腦癱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患兒、家長、醫生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及堅持綜合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兒的生活質量。
2024-10-21 17:0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您好,引起腦性癱瘓的原因很多,但找不到原因者可能達1/3以上。有時一些病例也可能存在多種因素。產前因素最常見,包括遺傳和染色體疾病、先天性感染、腦發育畸形或發育不良、胎兒腦缺血缺氧致腦室周圍白質軟化或基底節受損等。圍產因素指發生在分娩開始到生后一周內的腦損傷,包括腦水腫、新生兒休克、腦內出血、敗血癥或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缺血缺氧性腦病等。圍產因素可能是引起早產兒腦癱的重要原因。晚期新生兒以后的因素包括從1周至3或4歲間發生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血管病、頭顱外傷、中毒等各種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的病因。目前益智康腦丸可以治腦癱,您可以選擇它來改善治療腦癱疾病。供參考。
2024-10-21 17:0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很能理解家長焦急的心情,只要找準病因,對癥下藥并不是不能治療。小兒腦癱的原因是腦細胞死亡所致。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干細胞移植。干細胞具有能夠分裂增殖和向多種細胞分化的生物學特性及能力。干細胞治療主要通過移植干細胞替代衰老或死亡的腦細胞,恢復腦神經功能,提高大腦認知功能,為癡呆癥患者提供了較好的治療方法,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質量。癡呆癥實質上是神經細胞的退化,細胞數量減少、萎縮。干細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可以在特定的環境下分化為特定的功能細胞,可以用來修復各種細胞損傷性疾病,當然包括神經細胞損傷,退化和病理性改變。從根本上治療腦癱。
2024-10-21 17:0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腦癱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兩大類,一是產前因素,二是圍產期因素。腦癱的康復是個長期的過程,短期住院治療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許多治療需要在家庭里完成,家長需要和醫生密切配合,共同制定長期的訓練計劃,評估訓練效果,在醫生指導下糾正不合理的訓練方法。
2024-10-21 17:0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孩子得了小兒腦癱不要絕望,并不是不能治。小兒腦癱的原因是腦細胞死亡所致。關鍵是要讓壞死的細胞復生。而干細胞是具有自我復制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是機體的起源細胞,是形成人體各種組織器官的原始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或組織器官,醫學界稱其為“萬用細胞”。因此可以采用干細胞移植。干細胞移植治療是把健康的干細胞移植到病人或自己體內,以達到修復病變細胞或重建功能正常的細胞和組織的目的。干細胞療法就像給機體注入新的活力,是從根本上治療腦癱有效方法。干細胞具有能夠分裂增殖和向多種細胞分化的生物學特性及能力。所以,通過干細胞移植來替代、修復患者損失的細胞,恢復細胞組織功能,達到治療小兒腦癱的目標。干細胞移植治療小兒腦癱不用手術、安全可靠、而且干細胞移植治療尚未導致重大的副作用或不良反應。僅有個別病人在腰穿后產生穿刺部位疼痛,輕微頭昏、頭痛及低度發熱等。溫馨提醒:每個患者的病情和病歷不盡相同,如果想咨詢專家如果您還有什么問題可以點擊左下角的專家圖片,直接咨詢河南省總隊醫院干細胞治療中心的在線醫生祝:早治療,早康復
2024-10-21 18:09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腦癱? 小兒腦性癱瘓簡稱小兒腦癱,是一組在小兒早期即發病的非進行性癥侯群,表現為非陣發性的中樞性隨意肌功能受累,如肢體痙攣、姿勢控制異常和不隨意運動等,并可同時伴有癲癇、智力低下、語言和視覺障礙等。其發病率在我國尚無精確報道,圍外報道為1.5‰~5‰活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