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早搏是指心臟過早搏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現象,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藥物影響、不良生活習慣、心臟結構異常等。 1.生理性因素:如精神緊張、過度勞累、睡眠不足、大量飲酒或咖啡等,可導致早搏,通常去除誘因后可恢復。 2.病理性因素:患有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臟疾病,會增加早搏的發生風險。 3.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洋地黃類、抗心律失常藥等,可能引起早搏。 4.不良生活習慣:長期吸煙、肥胖、缺乏運動等,也可能誘發早搏。 5.心臟結構異常: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導致心臟結構改變,易出現早搏。 早搏是否需要治療取決于其頻率、癥狀以及基礎疾病。如果早搏頻繁發作,伴有心慌、胸悶等不適,應及時就醫,進行心電圖、動態心電圖等檢查,以明確病因,并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同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于減少早搏的發生。
2024-10-21 12:4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正常心臟的跳動是規則的,各次心跳間隔時間基本相等,如果出現突然提前的心跳,在醫學上稱為過早搏動(早搏),或稱期外收縮.早搏是因為心臟內某一部分的興奮性過高而引起,若心房內有一處興奮性過高而產生的早搏,便稱為房性早搏;如在房室結或心室內有較高的興奮點引起的早搏,則稱為房室結性或室性早搏.搭脈搏時可出現早跳或“漏跳”.作心電圖檢查可以將其分辨出來.按早搏發生的頻度,每分鐘在6次以上的,被稱為頻發性早搏,不足6次的為偶發性早搏.若早搏兩兩成雙地出現,則稱為二聯律;若三個三個一組出現,則稱為三聯律.你好,出現早搏時不必過于緊張,請醫院進一步檢查早搏原因,評價早搏的嚴重程度.如果能找到早搏原因,只要將誘發早搏的原因去除,治好誘發早搏的疾病,早搏便可逐步消除.如果無法找到早搏原因,請醫生決定是否需要對早搏進行治療.絕大部分早搏的病人預后都是良好的.護理要點1過早搏動簡稱早搏或稱期外收縮,是心臟病病人常見的臨床表現.早搏本身并非嚴重疾病,所以病員應消除思想顧慮,保持樂觀情緒,積極配合治療.2注意勞逸結合,使睡眠充足.3不吸煙,不飲酒,飲食不過飽,少吃刺激性食物.4活動后早搏不增多的慢性病人應適當參加文體活動.5伴有嚴重心臟病或有明顯癥狀者須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此類藥物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2024-10-21 12:4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莊緒山 醫師
山東省莒南縣相溝衛生院
其他
外科
-
我在懷孕初期的時候也是早搏,心律不齊。但是現在暈5個月了倒是沒有什么反應了,但是既然醫生說了應該去做就做一個吧,做心電圖對寶寶是沒有影響的,我也做過了!還是做一下放心比較好吧!!!
2024-10-21 12:4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早搏是指心臟過早搏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現象,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藥物影響、不良生活習慣、心臟結構異常等。 1.生理性因素:如精神緊張、過度勞累、睡眠不足、大量飲酒或咖啡等,可導致早搏,通常去除誘因后可恢復。 2.病理性因素:患有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臟疾病,會增加早搏的發生風險。 3.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洋地黃類、抗心律失常藥等,可能引起早搏。 4.不良生活習慣:長期吸煙、肥胖、缺乏運動等,也可能誘發早搏。 5.心臟結構異常: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導致心臟結構改變,易出現早搏。 早搏是否需要治療取決于其頻率、癥狀以及基礎疾病。如果早搏頻繁發作,伴有心慌、胸悶等不適,應及時就醫,進行心電圖、動態心電圖等檢查,以明確病因,并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同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于減少早搏的發生。
2024-10-21 19:2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什么是早搏,其發生的機制及共同的心電圖特征是什么?在心臟的搏動過程中,有時會發生一個或數個提前出現的異位搏動,稱為過早搏動,又稱為期前收縮,簡稱早搏。早搏是主動性的異位搏動,是較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引起早搏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健康人的心臟也可能發生早搏,而在病態心臟更易發生。健康人發生早搏往往有一些人為的誘因,如情緒激動、飽餐、過勞、上呼吸道感染、膽道系統的疾病、電解質紊亂、藥物作用等。過早搏動約40%發生于心血管疾病,易發生早搏的心臟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肺源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等。引起早搏的其他疾病有甲狀腺機能減退、貧血、低血鉀等。各種對心臟的刺激性因素,如心導管檢查,由于對心壁的直接刺激,可出現房性或室性早搏;在心導管檢查過程中過度用力,或過快地抽取血液標本,或加壓快速向心臟腔內注射造影劑等,都可以發生過早搏動。心臟手術時對心臟的按壓、牽拉或者進行瓣膜分離、安裝心臟起搏器都可以產生過早搏動,這些刺激因素一旦消除,早搏就可以消失。應用某些藥物也可以引起過早搏動,尤其是洋地黃類藥物,其他如咖啡因、異丙腎上腺素等,停用這些藥物早搏可以消失。?目前,關于早搏發生的機制有三種觀點:一種理論認為是心肌的局部存在一個興奮性增高的異位起搏點,這個異位起搏點,在某種因素的誘發下,主動地發生激動,使心房或心室發生提前搏動;另一種理論認為是由于折返,即竇性沖動下傳時,一部分心肌尚處于相對不應期,而當其余部位的心肌激動已完畢,激動再傳至這部分心肌時,可使這部分心肌產生一次提前搏動;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在心肌內,特別是在心室肌內存在一個活躍的、有一定節律的異位起搏點。?早搏的共同心電圖特點是提前出現的單個或兩個異位節律的電激動,常因干擾下一周期的正常心律而出現代償間歇,少數是插入性的。可依其出現的頻率而人為地分為偶發早搏、多發早搏、頻發早搏。某些頻發的早搏可出現一定的配對規律,如二聯律、三聯律;如先后出現的早搏之間在時間上存在一定的倍數關系,而與正常節律之間則沒有固定的偶聯時間關系,此種早搏可出現在心動周期的任何部位,因而可以產生房性或室性融合波。早搏能影響健康嗎??在臨床工作中,經常有人問:“早搏”能影響健康嗎??前面已經談過,心臟的跳動是受竇房結指揮的。在正常情況下,竇房結發出的規律性的沖動,經過心臟的傳導系統傳至心房和心室,從而帶動整個心臟的跳動。由于某種原因使心房內或心室內的某一部分心肌的興奮性過高,或者由于傳導系統發生故障,這時就可使正常節律中突然出現提前興奮與收縮,這種情況就是早搏,又稱為過早搏動或期前收縮、期外收縮。根據早搏起源的部位不同,可分為房性、房室交界性與室性早搏三種。最多的是室性早搏,其次是房性早搏,最少見的是交界性早搏。早搏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有人報告在無癥狀的正常人群中,連續24小時觀察動態心電圖,可有50%的人出現早搏;連續48小時觀察,則有70%~80%的人出現早搏。?通常情況下,心臟跳動時,自己是感覺不到的。發生早搏時,由于心室強力收縮,可以感到心臟跳動;再由于早搏后有一段停頓間隙,故又可有心跳停頓的感覺。各人感覺不一致,有的說是心臟蕩了一下,有的感覺心臟欲從喉嚨里跳出來,有的為明顯心慌不適。此外,還可伴有胸悶、惡心、咳嗽、頭昏等不適。也有的人甚至發生頻繁的早搏,可毫無感覺和癥狀,僅在醫生聽診或心電圖檢查時才被發現。?心臟整齊、規則的跳動,主要是搏出血液滿足全身組織器官的需要。發生了早搏,尤其是室性早搏,可使心搏出量減少。但是,每分鐘少于6次的早搏,對身體健康幾乎無影響。偶發房性早搏,所減少的冠狀動脈血流量僅為5%,偶發室性早搏減少12%,兩者對腦循環均無影響。每分鐘多于6次的頻發早搏,情況就不一樣了,它可減少冠狀動脈血流量達25%左右,減少腦循環血量8%~12%,減少腎循環血流量8%~10%,這樣對健康就會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關鍵在于有無器質性心血管疾病,如果有嚴重的心臟病,那么頻發早搏會導致心肌缺血、心絞痛或心力衰竭。頻發房性早搏常為心臟病人發生心房顫動的信號,頻發室性早搏可發展為室性心動過速,甚至心室顫動而猝死。如果無嚴重心臟病,即使早搏頻發,也不至于造成嚴重后果。臨床上,功能性即生理性早搏甚為常見。正常人在過勞、緊張、激動、焦慮不安時,或在大量吸煙、飲酒、喝咖啡、喝濃茶時均可發生早搏,也可在休息或臥床睡眠時發生;老年人可在便秘后發生。這種功能性早搏在誘發原因去除后即可消失,對發生者作全面深入的檢查,也無任何心臟病證據可見。有些健康者出現幾個早搏后,思想上十分緊張與恐懼,這樣反而促使早搏增多。?
2024-10-22 02:25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