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最近睡眠不好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心理壓力、不良生活習慣、環境因素、疾病影響以及生物鐘紊亂等。 1. 心理壓力:工作、學習或生活中的壓力過大,容易導致焦慮、緊張等情緒,進而影響睡眠。 2. 不良生活習慣:睡前使用電子設備、睡前大量進食或飲水、睡前劇烈運動等,都可能干擾睡眠。 3. 環境因素:噪音、光線過強、溫度不適宜、床品不舒適等環境問題會影響睡眠質量。 4. 疾病影響:患有神經衰弱、抑郁癥、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可能導致睡眠不佳。 5. 生物鐘紊亂:經常熬夜、跨時區旅行等造成生物鐘失調,也會引起睡眠問題。 總之,睡眠不好的原因較為復雜。如果長期睡眠不好,建議及時調整生活方式,若仍無改善,應前往正規醫院就診,查明原因并進行針對性治療。
2024-10-20 19:2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預防失眠的妙招1.盡量不熬夜。由于社會競爭劇烈,許多人每天加班加點工作。到了晚上飲濃茶、咖啡提神以繼續工作。長此以往,打亂了人體的生物鐘,破壞了睡眠規律,從而出現失眠。所以睡前不能喝濃茶、咖啡等興奮型飲料。2.避免精神高度緊張,保持良好心態。每個人要根據自身特點,安排工作、學習,期望值不要過高。這樣,可能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3.生活盡量保持規律性。生活規律對人的健康非常重要,沒有很好的休息,就不能很好地工作。所以要想有充沛的精力應對競爭,就必須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4.適當運動,防止失眠。每天早晚可適當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這樣有利于精神放松,使人的睡眠中樞工作正常,入睡順利。5.飲食要合理。在每天保證三餐的基礎上,晚餐要少吃,避免大魚大肉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中醫有句名言:“胃不和,而臥不安?!闭f的就是吃得不舒服會造成失眠,所以晚飯不可吃得過飽,且以吃清淡、易消化食物為好。6.晚上泡腳利于睡眠。每晚用溫水泡腳10分鐘,并用手按摩腳以促進血液循環,可促進睡眠。7.睡前避免過度興奮或思慮過度。如睡前不看過于激烈的電影、電視、小說,也不要想過度悲傷的事,使精神放松,則利于入睡。治療失眠,從臨床應用上看,如果是輕度失眠,以上療法不失為較好的輔助治療。如失眠時間較長或較為嚴重的患者,建議結合以上療法并服用藥物治療,如中藥助眠寶,可取得快速、顯著的療效。對于服用西藥控制睡眠的患者,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盡量避免服用西藥以免產生依賴性,讓病情進一步惡化。
2024-10-20 19:2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一,不要緊張,樹立信心,尋求合理,有效的方法戰勝失眠,失眠不是一種嚴重疾病,1天或幾天少睡幾個小時沒啥關系.可以配合食療,中藥,西藥,針灸,理療,氣功等. 二,對于繼發性失眠,以處理引起失眠的基本疾病或情況為主,一般來說,對失眠的病因解決后則失眠就會不治而愈. 三,對原發性失眠的治療,最重要的是調整睡眠習慣,恢復正常的生物節律,睡眠時間各人不同,睡眠時間短些對人體并無多大影響. 四,一般失眠癥經過病因,心理,軀體松弛治療即可治愈. 五,臨床上常用的安眠藥分3大類,即苯二氮卓類,巴比妥類和其它非巴比妥類.服用安眠藥的患者不可駕駛車輛和操縱機器,以免發生事故.兒童不宜,老年病人應慎重使用,肝腎功能減退者慎用,哺乳期婦女及孕婦忌用. 六,一般的失眠患者可以使用中藥調理,,合歡花,酸棗仁等.從根本調理睡眠質量. 以上藥物的劑量及用法,須遵醫囑.睡眠良好是心身健康的主要標志.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入睡困難,早醒,患者常有精神疲勞,頭昏眼花,頭痛耳鳴,心悸氣短,記憶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表現. 患者一般進入睡眠的潛伏期延長,睡眠時間縮短,在入睡過程中生理性覺醒增多.主要表現:輕者入睡困難,睡眠中易醒,并難于再次入睡;清晨過早醒來.重者徹夜難眠,常伴有頭痛頭暈,神疲乏力,心悸健忘,心神不安,多夢等,患者常對失眠感到焦慮和恐懼.
2024-10-20 19:2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的黑眼圈考慮與睡眠不好有關.經常聽到有人說:“昨晚沒有休息好,做了一夜的夢”、“我晚上夢多,簡直沒有睡著”。于是,這一天學習、工作起來似乎還真感到有點精神不振、精力不足,仿佛做夢真的耽誤了休息。有些醫生按照傳統觀念,也承認多夢是大腦不曾休息或休息不好的表現。其實,這種舊觀念是不對的。做夢并能回憶夢境并不是睡眠不深的指標,也不能說做了夢就表示不曾睡好。正如前面談到的那樣,夢是一種普遍的生理現象,不管你有沒有夢的回憶,或有沒有夢感,你每天晚上都必定做4~5回夢。說整夜做夢是夸張,說沒有做夢也不現實,更談不上夢多夢少。國內外都有人對主訴失眠、整夜作夢或夢多的慢性失眠癥,進行過生理測驗,應用多種生理儀進行腦電波描記和研究,客觀地記錄證明,這些主訴“夢多”、“整夜作夢”病人的睡眠周期和正常人并沒有什么差別,他們伴有夢的快波睡眠期所占的比例和實際時間也并沒有明顯縮短或延長,“整夜做夢”和“夢多”的體驗與各項睡眠參數并沒有相互聯系。還有人對這類病人進行心理測驗,認為這類體驗與性格有關系。無論從人類睡眠的普遍規律,還是從實驗研究的結果看,夢感與失眠未必有必然的聯系。有無夢感及夢感的程度也不能作為失眠與否及失眠程度的客觀指征。既然如此,人們為什么總習慣把做夢和失眠扯在一起呢?正如我們前面多次談到的那樣,夢是在快波睡眠期出現的一種必然的生理現象,是一種主動的生理過程,其表現形式有表象成分又帶有感性性質的記憶活動和超常規的聯想。而夢感則是指醒來后對夢中某些情節的回憶,或只留有曾做過夢的印象,連夢的內容大多也很難講清楚。主訴失眠伴多夢或失眠無夢的人所說的夢應該指的是夢感,而夢感又與情緒因素和性格特點有關。比如,性格內向的人,多將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內部的感受,睡眠較表淺易醒或驚醒,常能回憶起生動的夢境;情緒抑郁、焦慮的人容易從夢中驚醒,因而自感夢多且睡而不實。研究人員還發現,夢多與睡眠的驚醒程度密切相關,自訴平日夢多的人,睡眠中都比較易驚醒。在睡眠實驗中,只要20分貝的音量便足以喚醒他們,他們的夢境回憶程度也高。臨床上常常見到突然多夢的人,往往與受到七情所傷、心情不暢、睡眠不安有關,因此失眠者往往伴有多夢。臨床觀察及實驗結果都證明:失眠,尤其是長期失眠的主訴是不可靠的。許多學者對主訴失眠的病人進行研究后發現,失眠與心理紊亂有關。他們對睡眠潛伏期往往估計過高,而對實際睡眠時間又往往估計過低。實驗測試時,失眠病人對有關睡眠參數的敘述與客觀記錄不符,不是夸大就是縮小。大多數專家認為,失眠的體驗與情緒、性格有關。為什么很多的失眠患者訴述自己“整夜做夢或夢多”呢?有人通過調查分析,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1)睡眠知識及睡眠與夢感的關系所知甚少:許多人不了解睡眠的周期交替變化,不知道夢在睡眠中的地位,在生理上的作用,以及夢與夢感的區別,不知道夢或夢感沒有什么副作用。舊的傳統觀念、封建迷信思想對夢的不科學解釋,使人對夢懷有恐懼感,以訛傳訛,使許多人盲目陷入對夢的恐懼中。(2)與人的情緒狀態有關:許多人對情緒障礙缺乏認識,不知道情緒障礙是一種疾病,往往忽略了情緒障礙本身,都過分注重情緒障礙伴發的失眠、多夢、疼痛等癥狀。不知道如何調節和改善自己的情緒,反而夸大了不太客觀的體驗。(3)對自己的健康過分關心,對夢感過分關注,導致夢感增強;夢感增強的結果反過來又加重對健康的擔心、對失眠的恐懼,以至形成惡性循環。(4)有些人在快波睡眠期醒來或緊接著快波睡眠期之后醒來,致使對夢境的回憶程度增高。(5)個體功能狀態差異:不同的個體對夢感不同,即使同一個體在不同的時期,功能狀態不同,對夢感的程度也不盡相同。所以,有的人一段時間夢感強(夢多),另一段時間夢感弱(夢少)。失眠作為一種現象是客觀存在的,而夢作為一種普遍的生理現象也絕非多余。我們承認失眠的存在,但不能認為失眠和夢感有必然的聯系。
2024-10-20 2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