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建成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三級甲等
關節骨病外科
-
你好,這需要看是什么原因所引發的感冒,如果是熱感冒,可以選擇板藍根,受涼引起的感冒,也可以選擇感冒清熱膠囊,同時有流鼻涕,較為明顯的話,可以同時配合口服頭孢等消炎藥,如果您自己也不知道具體是受涼還是受熱引起的,那也可以口服感康,快克等感冒藥的。
2019-11-09 22:0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1、什么是脫肛?脫肛是直腸粘膜、肛管、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并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
2、脫肛的特點:直腸粘膜及直腸反復脫出肛門外伴肛門松弛。
3、脫肛相當于西醫的什么病?脫肛相當于西醫的直腸脫垂。
4、如何診斷脫肛?根據脫出病史,視診看脫出物即可診斷。脫肛可分為三度:
(1)I度脫垂:為直腸粘膜脫出,脫出物呈淡紅色,長3~5cm,觸之柔軟,無彈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納。
(2)II度脫垂:為直腸全層脫出,脫出物長5~10cm,呈圓錐狀,淡紅色,表面為環形而有層次的粘膜皺襞,觸之較厚,有彈性,肛門松弛,便后有時需用手回復。
(3)III度脫垂: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脫出,長達10cm以上,呈圓柱形,觸之很厚,肛門松弛無力。
5、脫肛的鑒別診斷I度直腸脫垂應與內痔脫出相鑒別,內痔脫出時痔核呈分顆狀,無環狀粘膜皺襞,黯紅色或青紫色,容易出血。此外,還有一些疾病應與脫肛相鑒別,如直腸息肉、肛管直腸癌、肛乳頭瘤、肛管疣、贅皮性外痔等。治療脫肛有哪些方法(
1)保守療法如果脫肛繼發于便秘、腹瀉等疾病,就要積極治療這些原發病,原發病治好了,脫肛多能痊愈。治療期間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側臥位或仰臥位排便,小嬰兒可直著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堅持1~2個月,多數脫肛可以痊愈。如改變排便方法后脫肛未愈則可行手法復位,用紗布折成厚墊,壓住肛門,用粘膏將兩臀拉緊粘牢,令小兒臥床1~2周,堅持臥位排便,多可痊愈。
(2)中醫治療此病多為氣虛下陷,長時間腹瀉不愈、久病臥床傷氣、大便干結,均可以出現脫肛。治以補益中氣,升提下陷。藥用炙黃芪、黨參、白術、升麻、柴胡、當歸、陳皮。便秘加熟軍;有熱加連翹、梔子;陰虛加玄參、生地。另外可以針灸百會、長強,病久加足三里。治脫肛方:參麥芩連歸地湯(肖正安教授)組成:沙參5克,麥冬12克,黃芩10克,黃連5克,當歸6克,生地15克,枳殼6克,厚樸9克,烏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熱涼血,利肛收斂。主治:肺熱氣虛之脫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收肛散(柏蓮松教授)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龍骨9克,木賊草9大象。功效:收澀固脫。主治:肛門直腸粘膜脫垂Ⅰ、Ⅱ度。用法:共研細末,干擦或麻油調敷。提肛湯(王靜安主任醫師)組成:黃芪15克,升麻5克,當歸10克,枳殼10克,炒淮山藥15克,沙參15克,麥冬10克,烏梅15克,白芍15克。功效:升陽舉陷,益氣滋陰。主治:小兒脫肛。加減:若小兒滑瀉不禁,可加煨訶子10克;炙粟殼5克,以清之;若久瀉虛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溫補中陽。本方為自擬方,臨床運用30余年,有效率達96%。用法:日1劑,水煎,分早、中、晚服。脫肛液(李潤庭主任醫師)組成:明礬6克,鹽酸普魯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功效:固腸收澀。主治:直腸脫垂。用法:注射于直腸周圍或直腸粘膜層與肌層之間。益氣升陽湯(張夢儂名中醫)組成:黃芪15克,當歸10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樹皮10克,陳皮10克,罌粟殼10克。功效:益氣升陽。主治:脫肛。用法:每日1劑,水煎3次分服。另外:脫肛,又叫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甚至乙狀結腸下段的粘膜層或全層腸壁從肛門向外脫出。這種病癥多見于兒童,老年人和多次孕產的婦女。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直腸粘膜下層組織和肛門括約肌松馳,或者直腸的發育缺掐和支持松馳無力,加上用力大便等促使腹腔內壓增高而引起脫肛。祖國醫學認為脫肛多由稟賦不足、久泄久痢或老年人長期便秘,慢性咳嗽,婦女分娩過多或產程用力等原因而致。以下介紹幾幾則成功治愈“脫肛”的秘方、偏方:
1)取陳醋(最好用鎮江陳醋)1000毫升,放在痰盂內,舊秤砣1只(或用1塊帶銹的鐵代替)燒紅后放入醋內,醋即沸騰,患者坐痰盂上10分鐘,1日1次,5日后即可收肛不脫。
2)用韭菜250克,水1000毫升。煎開洗肛門,1日2次,洗3天。
3)取蝸牛(鮮活)洗凈,用冰片撒在鍋牛的貼地肉上。放洗凈的瓦體中,讓其分秘粘液,加蓋蓋好。用進先用鹽水洗凈患處,將蝸牛粘液涂在脫出的直腸周圍,頃刻后將直腸壓進,貼膠布作丁字形固定。
4)用黃芪、黨參各30克,炙甘草、白術、五味子、訶子、石榴皮各10克,升麻、柴胡各6克。
水煎服,每日1劑。愛心提示:以上介紹用方,請務必咨詢當地正規中醫醫院,結合自身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選擇使用。有脫肛疾患的老人,除積極治療外,平時飲食宜清淡,不要過食辛辣及肥甘厚味食物,節制飲酒,生活規律,注意休息,養成按時排便習慣,避免使腹壓增加的動作。如直腸脫垂,應立即予以復位,并保持肛門清潔。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脫肛,或稱直腸脫垂,指肛管直腸外翻而脫垂于肛門外.多見于3歲以下小兒,男女發病率相等,隨著年齡增長,多可自愈,近來發病率有所下降. 此病多為氣虛下陷,長時間腹瀉不愈,久病臥床傷氣,大便干結,均可以出現脫肛. 治以補益中氣,升提下陷.藥用炙黃芪,黨參,白術,升麻,柴胡,當歸,陳皮.便秘加熟軍;有熱加連翹,梔子;陰虛加玄參,生地. 另外可以針灸百會,長強,病久加足三里. 治脫肛方:
2016-05-20 20:59
1.參麥芩連歸地湯(肖正安教授) 組成:沙參5克,麥冬12克,黃芩10克,黃連5克,當歸6克,生地15克,枳殼6克,厚樸9克,烏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熱涼血,利肛收斂.主治:肺熱氣虛之脫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2.收肛散(柏蓮松教授)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龍骨9克,木賊草9大象.功效:收澀固脫.主治:肛門直腸粘膜脫垂Ⅰ,Ⅱ度.用法:共研細末,干擦或麻油調敷.
3.提肛湯(王靜安主任醫師)組成:黃芪15克,升麻5克,當歸10克,枳殼10克,炒淮山藥15克,沙參15克,麥冬10克,烏梅15克,白芍15克.功效:升陽舉陷,益氣滋陰.主治:小兒脫肛.加減:若小兒滑瀉不禁,可加煨訶子10克;炙粟殼5克,以清之;若久瀉虛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溫補中陽.本方為自擬方,臨床運用30余年,有效率達96%.用法:日1劑,水煎,分早,中,晚服.
4.脫肛液(李潤庭主任醫師)組成:明礬6克,鹽酸普魯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功效:固腸收澀.主治:直腸脫垂.用法:注射于直腸周圍或直腸粘膜層與肌層之間.
5.益氣升陽湯(張夢儂名中醫)組成:黃芪15克,當歸10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樹皮10克,陳皮10克,罌粟殼10克.功效:益氣升陽.主治:脫肛.用法:每日1劑,水煎3次分服.
1.田螺燉豬肉用田螺肉120克,豬肉120克.將洗干凈的田螺肉,豬肉入鍋共燉.每日1劑,分4次服食.
2.何首烏煲雞何首烏30克,雌雞1只(約500克).將雞宰殺去毛及內臟,以白紗布兩,三層包何首烏末,納雞腹內,加清水適量,放入鍋內,煲至雞肉離骨,取出首烏末,加鹽,油,姜,酒調味,飲湯食雞肉.一日內分2次服完.
3.黃花木耳湯黃花菜(又名金針菜)100克,木耳25克,白糖5克.將黃花菜,木耳洗凈去雜質,加水煮1小時,原湯加白糖調勻服食.
4.鯽魚黃芪湯鯽魚150—200克,黃芪15—20克,枳殼9克(炒).將鯽魚去鰓,鱗,內臟,先煎黃芪,枳殼,30分鐘后下鯽魚,魚熟后取湯飲之,可少加生姜,鹽以調味.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早期便后有黏膜自肛門脫出,并可自行縮回;以后漸漸不能自行回復,需用手上托能復位,常有少許黏液自肛門流出,排便后有下墜感和排便不盡感,排便次數增多;再后在咳嗽,噴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脫出,脫出后局部有發脹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脹痛,脫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發生充血,水腫,糜爛和潰瘍,分泌可夾雜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膚,可引起瘙癢.由于肛括約肌松弛,很少發生嵌頓,一但嵌頓發生,病人即感到局部劇痛,腫物不能用手托復位,脫出肛管很快出現腫脹,充血和紫紺,黏膜皺襞消失,如不及時治療,可發生絞窄和壞死.未脫出時,體檢可見肛口呈散開狀,指檢往往發現肛括約肌松弛,收縮力減弱.檢查時應排除直腸帶蒂息肉和重度內痔脫出,可囑病人下蹲用力,等肛管全部脫出后,再行檢查,確定為部分和完全脫垂.在臨床上按脫垂程度輕重分成三度:一度為直腸黏膜脫出,二度為直腸全層脫出,三度為直腸及乙狀結腸脫出. 治脫肛方:
2016-05-20 21:06
1.參麥芩連歸地湯(肖正安教授) 組成:沙參5克,麥冬12克,黃芩10克,黃連5克,當歸6克,生地15克,枳殼6克,厚樸9克,烏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熱涼血,利肛收斂.主治:肺熱氣虛之脫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2.收肛散(柏蓮松教授)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龍骨9克,木賊草9大象.功效:收澀固脫.主治:肛門直腸粘膜脫垂Ⅰ,Ⅱ度.用法:共研細末,干擦或麻油調敷.
3.提肛湯(王靜安主任醫師)組成:黃芪15克,升麻5克,當歸10克,枳殼10克,炒淮山藥15克,沙參15克,麥冬10克,烏梅15克,白芍15克.功效:升陽舉陷,益氣滋陰.主治:小兒脫肛.加減:若小兒滑瀉不禁,可加煨訶子10克;炙粟殼5克,以清之;若久瀉虛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溫補中陽.本方為自擬方,臨床運用30余年,有效率達96%.用法:日1劑,水煎,分早,中,晚服.
4.脫肛液(李潤庭主任醫師)組成:明礬6克,鹽酸普魯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功效:固腸收澀.主治:直腸脫垂.用法:注射于直腸周圍或直腸粘膜層與肌層之間.
5.益氣升陽湯(張夢儂名中醫)組成:黃芪15克,當歸10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樹皮10克,陳皮10克,罌粟殼10克.功效:益氣升陽.主治:脫肛.用法:每日1劑,水煎3次分服.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1,注射法:注射療法主要是將藥物注射于直腸粘膜下層,造成瘢痕,使粘膜與肌層粘連固定;或注射到直腸周圍,便宜腸與周圍組織粘連固定,不再下脫.
2,粘膜切除縫合術:適用于肛管脫垂和直腸下部脫垂.
3,瘢痕支持固定術:適用于I,Ⅱ度直腸脫垂,并伴有肛門松弛者,但對腸炎,痢疾,腹瀉和肛門直腸急性炎癥的病人,不宜使用.
4,線狀烙法
5,縱切橫縫術:適用于Ⅰ度和Ⅱ度脫垂.
6,肛門緊縮術:適用于直腸脫垂并發肛門松弛和肛門失禁者,但對肛門直腸急性炎癥,腸炎和腹瀉等疾病患者,不宜采用.
7,肛管直腸縮窄術:適用于老年人和全身情況不好的不能做大手術的病人.
8,直腸前方懸吊固定術:此術式為目前美國和加拿大等國用來修復完全性直腸脫垂的最常見手術.中醫治療 此病多為氣虛下陷,長時間腹瀉不愈,久病臥床傷氣,大便干結,均可以出現脫肛. 治以補益中氣,升提下陷.藥用炙黃芪,黨參,白術,升麻,柴胡,當歸,陳皮.便秘加熟軍;有熱加連翹,梔子;陰虛加玄參,生地. 另外可以針灸百會,長強,病久加足三里. 治脫肛方:
1.參麥芩連歸地湯(肖正安教授) 組成:沙參5克,麥冬12克,黃芩10克,黃連5克,當歸6克,生地15克,枳殼6克,厚樸9克,烏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熱涼血,利肛收斂.主治:肺熱氣虛之脫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2.收肛散(柏蓮松教授)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龍骨9克,木賊草9大象.功效:收澀固脫.主治:肛門直腸粘膜脫垂Ⅰ,Ⅱ度.用法:共研細末,干擦或麻油調敷.
3.提肛湯(王靜安主任醫師)組成:黃芪15克,升麻5克,當歸10克,枳殼10克,炒淮山藥15克,沙參15克,麥冬10克,烏梅15克,白芍15克.功效:升陽舉陷,益氣滋陰.主治:小兒脫肛.加減:若小兒滑瀉不禁,可加煨訶子10克;炙粟殼5克,以清之;若久瀉虛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溫補中陽.本方為自擬方,臨床運用30余年,有效率達96%.用法:日1劑,水煎,分早,中,晚服.
4.脫肛液(李潤庭主任醫師)組成:明礬6克,鹽酸普魯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功效:固腸收澀.主治:直腸脫垂.用法:注射于直腸周圍或直腸粘膜層與肌層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