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缺氧缺血腦病是由于圍生期窒息等原因引起的腦部缺氧缺血性損傷,常見于新生兒。其癥狀包括意識障礙、驚厥、肌張力異常等。治療方法包括支持治療、控制驚厥、減輕腦水腫、促進神經細胞恢復等。 1.支持治療:維持良好的通氣功能,保證各臟器的血液灌注,維持血糖在正常高值。 2.控制驚厥:常用藥物有苯巴比妥、地西泮、咪達唑侖等。 3.減輕腦水腫:可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藥物。 4.促進神經細胞恢復:應用神經節苷脂、腦蛋白水解物等。 5.亞低溫治療:對中重度患兒有一定效果。 總之,缺氧缺血腦病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以減少后遺癥的發生。家長應密切關注患兒的病情變化,定期帶患兒到醫院復查。
2024-11-24 15:2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您好,我是北京爾康百旺醫院的醫生。(一)一般治療,保持安靜、吸氧、保暖、保持呼吸道通暢。糾正酸中毒。有凝血功能障礙者,可給予維生素K15mg/d,或輸鮮血或血漿。及時糾正低血糖、低血鈣等。(二)重癥監護,進行心肺、血壓、顱內壓及腦電監護,嚴密觀察體溫、呼吸、神志、眼沖、瞳孔大小、前囟情況及有無早期驚厥的情況。維持血氣和pH在正常范圍。當出現心功能不全和休克時要及時處理。(三)維持熱量和適當限制液量,一般生后3天之內液體量應限制在每口60~80ml/kg,輸注速度每小時4ml/kg。葡萄糖攝入量每天10~20g/kg,使血糖維持在4.2~5.6mmol/L,必要時給予靜脈高營養。應慎用碳酸氫鈉以免加重腦水腫。(四)抗驚厥治療,新生兒驚厥的治療首先是注意HIE時可能存在的代謝紊亂如低血糖癥,低鈣血癥、低鎂血癥、低鈉血癥等的立即處理。一旦確定驚厥不是由代謝紊亂引起,需用抗驚厥藥物。原則上選擇一種藥物,劑量要足,或兩種藥物交替使用。用藥期間經常監測藥物血濃度,用藥后密切觀察,以驚厥停止、安靜入睡、呼吸心律平穩、掌指彎曲有一定張力為度。1.苯巴比妥控制新生兒驚厥首選。2.安 定為治療新生兒驚厥持續狀態的?首選藥物。(五)腦水腫的治療1.20%甘露醇每次0.25~0.5g/kg(1.25~2.5ml/kg),可6小時使用一次,靜脈注時或快速靜脈滴注,顱內壓的高低及意識狀態可作為是否需要重復給藥的指標。2.腎上腺皮質激素早期應用有持續緩解腦水腫的作用,可減少甘露醇的重復使用。常用地塞米松,每次0.5~lmg/kg,每6~12小時1次,多在48小時內應用,48小時后根矚病情決定停用或減量。3.控制液量因腦水腫致顱內高壓時,控制液體量每日60~80ml/kg,并根據電解質、血漿滲透壓及尿量、體重變化進行調整。(六)恢復腦血管灌流量,當收縮壓低于6.67kPa(50mmHg)時可給予靜脈滴注多巴胺(每分鐘3~5ug/kg)和多巴酚丁胺(每分鐘2.5~10ug/kg),開始時用小劑量,漸增大至高量。(七)改進腦細胞代謝1.胞二磷膽堿每日100~125mg,加入10%葡萄糖液100~150ml內,靜脈滴注,生后第2日開始,每日1次,直至癥狀好轉或出院時。2.腦活素每日1~2ml,靜脈或肌內注射,每日1次,7~10天為一療程,可用2~3療程。3.其他可應用細胞色素C,ATP、輔酶A等。(八)高壓氧治療,可用高壓氧艙全艙給氧法,每日治療1次,氧濃度為90%~100%,壓力為2kPa,每次2小時,視病情可連續進行5~10次,至臨床癥狀及B超示腦水腫消失。有驚厥者,待抽搐停止、呼吸脈搏穩定后入艙,合并顱內出血則在病情穩定6小時后入艙。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2024-11-24 15:2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您好;小兒的癥狀可能是因為缺血缺氧引起的腦發育遲緩。小兒腦發育遲緩是有某種原因所致的腦組織減少,腦神經細胞發育不建全或受損而出現以智力低下和發育遲緩為特征的一種病癥。常見的原因主要有:胚胎期腦發育異常或母親妊娠期染疾、難產、產傷、出生時窒息,新生兒顱內出血、高熱驚厥、頭顱外傷以及遺傳因素等。主要臨床表現有:生長發育遲緩,智力發育障礙、聽力障礙,輕者智力接近正常或低下,多言多語或沉默寡言,多動或呆滯、動作不避親疏,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不穩、易沖動,多夢、遺尿等;嚴重者可出現癡呆、失語、偏癱、全癱、大小便失禁等。早期發現指的是在新生兒期或者是6個月以內發現腦發育遲緩,因為早期小兒的腦組織發育尚未完成,還有許多可以開發的領域空間。大腦中的某些區域在出生后可以代償性再生新的神經細胞,可以從結構上、功能上代償受損的腦組織。要做到早期發現小兒的腦發育異常,這就要求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在生長發育中的異常現象,如果孩子3個月時豎抱時頭軟,不能對至中線,俯臥時不能將頭抬高90度;視覺不敏感,不能追隨物體移動;不能將雙手放到眼前玩弄。不會大聲哭泣,不會發出“咿、噢、啊”的聲音,或到5個月仍然不會翻身,不能準確抓物,雙下肢肌張力高,不能全腳掌著地,只能用腳尖著地,不會自食餅干等情況時,就應該盡快送孩子到醫院就診。如果孩子確實出現了腦發育延遲,就應該早期進行治療和干預性功能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盡早康復,趕上正常兒童的發育速度。另外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也是腦發育延緩的高發人群,因此家長應在孩子滿月后,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和干預,以免留下后患。
2024-11-24 15:2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缺氧缺血性腦病是指圍生期,特別是新生兒分娩前后一段時間,由于宮內窘迫或出生時窒息缺氧引起的腦病,是目前我國小兒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臨床表現,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可分為輕,中,重度三種.輕度表現過度興奮,如易激怒,對刺激反應過強,下頜和肢體顫動,原始反應活躍,但肌張力正常,前囟門不緊張,無驚厥發生,一般出生24小時后逐漸減輕恢復,預后基本不會留下后遺癥.中度表現為嗜睡,對外界反應遲鈍,肌張力減低,擁抱,吸吮等原始反射減弱,一部分小兒可有驚厥,前囟門不緊張,大多數于一周后癥狀消失,只要積極采取治療,如果小兒對治療反應好,絕大多數不會留下后遺癥,個別會留下后遺癥.重度表現為昏迷,呼吸不規則,持續驚厥,肌張力消失,原始反射消失,前囟門飽滿或緊張,瞳孔對光反射消失,重癥者多在一周內死亡,雖有存活者,癥狀持續數周,多留有后遺癥.經醫學觀察該病預后與缺氧缺血的程度和持續時間,胎齡,腦部病變的范圍和部位,治療措施是否及時,得當及早期干預有關.因此,會不會留下后遺癥,要看孩子腦受損的情況而定.該病常引起的后遺癥為腦癱,智力低下,語言障礙.無論何種情況引起的腦受損,積極的有效的治療和康復鍛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對修復腦神經功能,減少后遺癥癥狀有著重要作用.并且患病小兒要定期進行復查.
2024-11-24 15:2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HIE)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是圍產期腦損傷最常見的原因,是新生兒致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由于HIE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還沒有一種肯定的特效療法,仍是以支持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法。護理是綜合治療的關鍵性環節。因此采用科學的方法加強對HIE患兒的護理就顯得更為重要。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男36例,女40例。入院日齡為生后30min~7天;胎齡<37周8例,37~42周62例,>42周16例;出生時體重<2500g7例,2500g~4000g59例,>4000g20例;病因:86例均有窒息史,輕度窒息12例,重度窒息74例。1.2臨床表現興奮、易激惹、抽搐、淡漠、嗜睡、體溫不升、昏迷、肌張力及原始反射異常,呼吸不規則或暫停。臨床分度:輕度12例,中度51例,重度23例。合并吸入性肺炎8例,顱內出血21例,硬腫12例。2護理體會2.1吸氧腦組織對缺氧極為敏感,及早合理給氧,保持血氧分壓(PaO2)在6.65~9.31kPa(50~70mmHg)以上,二氧化碳分壓(PaCO2)在5.32kPa(40mmHg)以下。防止PaO2過高和PaCO2過低。PaO2過高,可增加氧自由基,導致腦血管痙攣及影響腦血流量。而二氧化碳可刺激呼吸中樞,輕度二氧化碳分壓增高,可能對神經有保護作用。我們應用多功能監護儀對86例中的23例重度HIE患兒進行了持續動態監護,PaO2<6.65kPa時及時查找原因,增加氧流量,吸痰、拍背、改變體位,保持呼吸道通暢。不宜長期高濃度吸氧,易造成晶體后纖維組織增生及支氣管發育不良。一般足月兒的氧流量為0.5~1.0L/min,氧濃度為30%~40%,早產兒及低體重兒氧流量為0.3~0.5L/min,氧濃度為25%~30%為宜。2.2限制液體入量和控制腦水腫新生兒心肺發育不完善,需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和量,特別是在應用血管活性藥時,要精確控制輸液量和速度。輸液過程中要密切觀察輸液血管是否通暢,有無局部液體外滲,輸液反應等。同時還應注意觀察患兒神志、呼吸、前囟張力、瞳孔的改變,出現顱內高壓癥狀時,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防止顱壓進一步增高,盡可能減少神經系統后遺癥。2.3驚厥的處理HIE常引起抽搐,抽搐可增加腦組織氧耗加重腦缺氧及腦損傷,應密切注意有無抽搐先兆,如尖叫、興奮、易激惹、斜視、四肢肌張力增高等。本組先后33次發現抽搐先兆,及時給予抗驚厥處理,從而避免了抽搐發作。2.4保暖和喂養HIE患兒由于神經系統損傷較重,生存能力較差,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亦不健全,更易并發硬腫癥。本組12例硬腫癥患兒及5例體溫不升患兒,立即置保暖箱中復溫,復溫中注意不能操之過急,避免升溫過快過高導致肺出血,一般每小時提高箱溫1℃,復溫后腹部局部皮膚溫度維持在36℃~37℃,即可達到保溫的效果,適度復溫可使肌體耗氧及代謝率降低,蒸發熱量減少。一切治療及護理操作均在箱內集中進行,盡量減少打開箱門的次數,維持箱溫的穩定。經過正常復溫,12例硬腫癥患兒硬腫消退,5例體溫不升患兒體溫恢復正常。對吸吮反射減弱的患兒,我們采用小滴管喂奶,少量多次,每次1~2ml,據患兒情況逐漸增加劑量。病情嚴重且吸吮及吞咽反射消失的患兒,除靜脈營養外,采用胃管喂奶。喂奶后嚴密觀察患兒面色的變化以及呼吸、心率、肌張力及腹脹情況。同時患兒取右側臥位,頭稍抬高,以利胃排空減少潴留,防止誤吸及嘔吐后吸入。2.5基礎護理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無菌操作制度,預防交叉感染。每日定時開窗通風,定時進行電子滅菌燈照射消毒,消毒液擦拭保溫箱內外,工作人員接觸患兒前用消毒液浸泡雙手,并用清水沖凈。嚴禁探視,加強口腔護理,保持臍部、臀部等部位皮膚的清潔干燥,這些措施均有利于HIE患兒的恢復
2024-11-24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