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殷恒諱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血管外科
-
主動脈縮窄的病因較為復雜,主要包括多種因素。患者若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檢查。身體不適時,要及時看醫生,根據醫囑進行治療,切勿自己胡亂用藥。
2016-03-12 10:58
1.胚胎發育異常:在胚胎發育過程中,主動脈壁的結構異常可能導致縮窄。
2.遺傳因素:某些遺傳基因突變可能增加主動脈縮窄的發生風險。
3.血流動力學改變:如縮窄近心端血壓增高,會加重左心室后負荷。
4.動脈導管位置影響:導管后型縮窄位于發出動脈導管之后,多較局限、單純且程度較輕;導管前型則可能延伸至主動脈弓方向,范圍較廣、解剖復雜且狹窄嚴重。
5.主動脈自身發育不良:病變部位的主動脈可能呈管狀發育不良。
總之,主動脈縮窄的病因多樣,明確病因對于制定治療方案和評估預后非常重要。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主動脈縮窄? 主動脈縮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COA)是指在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區域附近的先天性狹窄。主動脈縮窄段病變的部位絕大多數(95%以上)在主動脈弓遠段與胸降主動脈連接處,亦即主動脈峽部,鄰近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區。主動脈縮窄在各類先天性心臟病中約占5%~8%。根據狹窄和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的關系分為二型:①導管前型;②導管后型。導管前型又稱嬰兒型,動脈導管多開放,常合并心內畸形;導管后型又稱成人型,動脈導管常閉合,很少合并心內畸形。本病在1760年由Morgagni首先描述,其發病率在西方國家較高,占先心病發病率的7%~8%,男多于女(2:1~5:1)。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