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血管性癡呆的引發因素較多,包括腦血管疾病、年齡、不良生活習慣、遺傳因素、基礎疾病等。行用藥存在隱患,身體出現不適時,請務必咨詢醫生,科學治療。
2016-01-04 16:12
1.腦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腦缺血缺氧等腦血管問題,會損傷腦組織,導致認知功能障礙,引發血管性癡呆。
2.年齡:高齡是血管性癡呆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年齡增長,血管老化,大腦功能逐漸衰退,增加患病風險。
3.不良生活習慣:長期吸煙會損害血管內皮,影響血液循環,增加血管性癡呆的發生幾率。
4.遺傳因素:有癡呆家族史的人群,患血管性癡呆的可能性相對較高。
5.基礎疾病:患有復發性卒中史、低血壓等基礎疾病,會影響大腦的血液供應,容易誘發血管性癡呆。
總之,血管性癡呆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日常生活中,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預防和控制基礎疾病,以降低患病風險。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神經內科就診。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血管性癡呆?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由于腦血管病引起的癡呆。1896年,Emil Kraepelin首先提出動脈硬化性癡呆(arteriosclerotic dementia)的概念,之后許多學者又提出了不同的命名,如腔隙狀態、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SAE)、多發梗死性癡呆(MID)、腔隙性癡呆(lacunar dementia)、遺傳性多發梗塞性癡呆(HMID)等。為避免誤解,有專家建議凡與血管性因素有關的癡呆統稱為血管性癡呆。血管性因素主要指腦內血管即頸動脈與椎基底動脈兩大系統,可以是這些血管本身的病變,也可以是顱外大血管及心臟的病變,間接影響腦內血管供血不足而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改變,最終使大腦功能全面衰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