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謝芳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長期便秘可能引發尿失禁,原因包括腹壓增加、盆底肌肉受損、神經反射異常、腸道菌群失衡、心理因素等。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診治,不宜自己隨意用藥。
2016-01-04 11:07
1.腹壓增加:長期便秘導致糞便積聚,使腹部壓力升高,壓迫膀胱,影響其正常功能,增加尿失禁風險。
2.盆底肌肉受損:排便用力過度會損傷盆底肌肉,減弱其對膀胱和尿道的支撐和控制能力。
3.神經反射異常:腸道和膀胱的神經反射存在關聯,便秘可能干擾正常反射,導致尿失禁。
4.腸道菌群失衡:便秘時腸道菌群失調,產生的有害物質可能影響泌尿系統神經調節。
5.心理因素:長期便秘帶來的困擾和焦慮,可能通過神經內分泌途徑影響泌尿系統功能。
總之,長期便秘與尿失禁存在一定關聯。若出現尿失禁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原因。可通過改善飲食、適量運動、藥物治療(如開塞露、乳果糖、聚乙二醇等)或物理治療來緩解便秘,預防尿失禁。同時,進行盆底肌肉訓練,如凱格爾運動,有助于增強盆底肌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