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血管性癡呆是一種因腦血管疾病導致的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征,其發病與腦血管病變、腦血流量減少、腦組織損傷、神經炎癥和遺傳因素等有關。 1.腦血管病變:如腦梗死、腦出血等,損害腦組織,影響認知功能。 2.腦血流量減少:長期腦部供血不足,導致神經元代謝障礙,引發癡呆。 3.腦組織損傷:包括腦細胞死亡、神經纖維斷裂等,破壞大腦正常功能。 4.神經炎癥:炎癥反應損傷神經細胞,影響神經信號傳遞。 5.遺傳因素:某些基因變異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總之,血管性癡呆是腦血管疾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延緩病情進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至關重要。患者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2024-10-08 19:06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血管性癡呆?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由于腦血管病引起的癡呆。1896年,Emil Kraepelin首先提出動脈硬化性癡呆(arteriosclerotic dementia)的概念,之后許多學者又提出了不同的命名,如腔隙狀態、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SAE)、多發梗死性癡呆(MID)、腔隙性癡呆(lacunar dementia)、遺傳性多發梗塞性癡呆(HMID)等。為避免誤解,有專家建議凡與血管性因素有關的癡呆統稱為血管性癡呆。血管性因素主要指腦內血管即頸動脈與椎基底動脈兩大系統,可以是這些血管本身的病變,也可以是顱外大血管及心臟的病變,間接影響腦內血管供血不足而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改變,最終使大腦功能全面衰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