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1.血常規檢查 急性淚囊炎時進行血液常規檢查,可明確感染的程度和性質。
2.淚囊分泌物的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 明確感染的性質和致病菌的種類,并為藥物治療提供重要參考。
3.病理學檢查 慢性發炎的淚囊,囊壁纖維化,變厚可達正常者的2~3倍,囊腔極度縮小;但擴大成黏液囊腫時,囊壁極度變薄。黏膜粗糙呈絨狀,皺褶增多,肉芽團或息肉可充滿囊腔或在淚囊下端引起完全阻塞。黏膜下組織大量炎性細胞浸潤,隨急、慢性程度不同其細胞成分各異。急性期為多形核白細胞和淋巴細胞;慢性期為單核細胞、嗜酸性細胞、漿細胞和上皮樣細胞;病程長者則有成纖維細胞。黏膜下的彈性組織被纖維組織代替,瘢痕組織形成,囊腔縮小,淚囊與鼻淚管連接處為纖維索狀閉塞。淚囊瘺管黏膜面為復層上皮,與皮膚表皮相連續,瘺管周圍大量漿細胞浸潤,瘺管早期排出膿液,久之,急性炎癥消退則轉變為水樣液。
CT檢查:慢性淚囊炎形成囊腫時,表現為圓形或類圓形囊狀水樣密度影,膿腫的密度略高于水的密度。強化掃描有不同程度的環形強化。CT對于小的鈣化與結石也可顯示,表現為斑點狀的高密度影。另外可發現眶骨的增生、肥厚、破壞等改變。CT淚囊造影是將造影劑注入淚囊系統,同時進行CT掃描顯示其內結構,可發現鼻淚管阻塞、狹窄及擴張的部位及程度。并可顯示淚道系統及眶內軟組織、眶周結構、鼻部和鼻旁竇的病變。有記者報道淚道狹窄、阻塞的CT正確診斷率為95.6%。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張瑩瑜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