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哈爾濱醫科大學科研人員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首次鎖定并破譯了我國東北地區先天性無虹膜致病基因新突變位點,并證實了PAX6基因的單倍劑量不足是先天性無虹膜致病的最主要原因。該項科研成果對先天性無虹膜疾病的產前診斷、遺傳咨詢和基因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填補了國內眼科在這一研究領域的一項空白。
兩年前,哈醫大二院眼科主任原慧萍在門診時發現兩個眼睛無虹膜遺傳家族。其中,家住延壽縣的16歲的男孩因眼睛畏光、視力不好到醫院診治,發現其患有先天性無虹膜眼疾,后經對其家族成員檢查發現,其家族3代成員6人中有4人患有無虹膜眼疾。家住哈市的另一家族同樣因7歲男孩眼睛畏光、視力下降到醫院就診,專家發現男孩及其家族兩代成員3人中有2人患有無虹膜眼疾。
先天性無虹膜是一種臨床罕見的遺傳性眼發育性疾病,以全部或部分虹膜缺失為特征,并伴有其他眼部異常,包括眼球震顫、白內障、青光眼和中心凹發育不良等并發癥,其發病率極低,大約2/3的先天性無虹膜病例是家族性的,且具有很高的外顯率,致盲率占30%。患者眼部病變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加重,不僅致盲率高,還可能合并有無虹膜Wilms瘤綜合征、智力遲鈍、泌尿生殖系異常或顱面部畸形等疾病。目前,醫學界尚無完全治愈先天性無虹膜疾病的方法。
由原慧萍等人共同完成的這項研究,首次破譯了我國東北地區先天性無虹膜致病PAX6基因新突變位點,并證實了PAX6基因的單倍劑量不足是先天性無虹膜致病的最主要原因。
人類PAX6等位基因變異體數據庫中,導致先天性無虹膜的PAX6基因突變方式有257種,但我國關于先天性無虹膜致病基因及其位點報道只有1例,并且尚無東北地區先天性無虹膜家系致病基因的報道。
研究人員對東北地區上述兩個先天性無虹膜家族患者和正常人群的PAX6基因進行了分析,通過大量的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實驗技術以及T載體克隆測序等手段,證實先天性無虹膜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PAX6基因是我國東北地區家族性先天性無虹膜的致病基因;同時為人類PAX6等位基因變異體數據庫增加了兩個新突變位點,即:c.483del9和IVS10+1G>A;并證實了PAX6基因的單倍劑量不足是先天性無虹膜致病的最主要原因。
據悉,這項研究成果已相繼在國際醫學雜志Molecular vision、《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中華眼科雜志》等刊物發表,并在第12屆中華醫學會眼科年會上作學術交流,引起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同時獲2008年度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林嘉豪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