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越來越多的人為了改善視力選擇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然而專家卻指出,手術必然有風險,不是所有近視眼都適合。從矯正視力來看,已有的框架眼鏡及隱形眼鏡安全有效且成本很低,比近視手術更可靠。
四年前,中學地理教師楊明在醫院做了近視手術,術后眼前有霧感,醫生解釋這是短暫恢復期內的必然反應,無須擔心。然而三個月后,楊明的眼前仍然一片模糊,重回醫院問詢時,戴著框架眼鏡的主刀醫生宣布,高階像差增大是手術沒法解決的痼疾,楊明該做的是“適應”而不是“治療”。究竟近視手術有沒有作用呢?
中國近視手術數量居世界首位
據了解,我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近視人群,在13億國民中,超過30%的人看不清這個世界。在中學生中,近視發病率超過一半,而在大學生中,甚至高達70%~80%。由于框架眼鏡影響美觀,不方便運動,而隱形眼鏡本身就有一定的問題,再加上入學、招飛及參軍體檢時,對視力又有諸多要求,準分子激光手術應運而生,并日益受到越來越多近視患者,尤其是學生的青睞。有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每年至少有70萬人通過手術摘掉眼鏡,近視手術數量居世界首位。
近視手術存在視力消失等風險
與國內近視手術的火爆相比,國外對準分子手術則極為謹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附屬醫院對1019名接受近視手術者進行的研究發現,8.6%的病人在手術當中或手術后,出現了與角膜瓣有關的并發癥,如角膜瓣移位、角膜瓣起皺等,造成視力模糊或有異物感。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曾警告說,近視手術可能存在危險和一些并發癥,包括永久性的視力消失、術后附加的治療、手術的效果不持久等。根據美國眼科協會的統計,有5%~15%的病人在接受近視手術后不得不進行另外的手術治療。英國衛生部門調查發現,近視手術的并發癥高達10%,并一度在英國國內叫停準分子激光手術。
眼科專家說,手術僅僅是一種矯正近視的可選擇方法之一,不是所有近視眼都適合手術。近視手術實施前,檢查結果應如實向患者告之,并科學地和實事求是地答復患者提出的問題,既不夸大手術效果,也不回避手術風險。
矯正視力用眼鏡安全有效,比手術可靠
據了解,LASIK(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手術本身是激光技術發展到現在最為成熟的一項技術,但是手術就有風險,由于個體差異的關系,不同的角膜對激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做出來的效果也不同。當然也有一些其他因素會左右手術結果。
事實上,近視手術矯正視力的同時,其他視覺質量的降低幾乎是視力回復的必然代價。由于正常人的瞳孔變化范圍都會大于手術設定的切削光區,所以從手術原理上分析,任何一個術后患者都會出現眩光,只是大部分人的大腦能夠在術后一段時間內適應視覺質量的變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現代光學研究所所長母國光也曾表示,從矯正視力來看,已有的框架眼鏡及隱形眼鏡既安全有效又成本很低。舍這些成熟的方法不用,硬要采取帶有不安全和有后遺癥的LASIK手術,這不能不令人質疑。
其實,究竟是戴眼鏡還是做手術,眾多近視患者有一個參照,看看那些進行近視手術的主刀醫生到底有多少還是戴著眼鏡的吧。既然主刀醫生都在戴眼鏡,那么除非必要,近視患者何必一定要進行手術。
(責任編輯:吳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