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現病史:患者男性,41 歲。2個月前在農田中勞動時右眼不慎被玉米葉劃傷,自用氯霉素眼水點眼。10天后,患者右眼疼痛、畏光、視力下降。當地縣醫院診斷為“細菌性角膜炎”,給予“氧氟沙星眼藥水”、“妥布霉素眼藥水”8次/日,治療2周后未見好轉,隨后到當地醫學院附屬醫院就診,診斷為“病毒性角膜炎”,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0.1%阿昔洛韋眼藥水”4次/日,“更昔洛韋眼用凝膠”2 次/日,治療2周,隨后給予抗真菌治療,0.2%氟康唑眼藥水滴右眼,每小時1次,無效,轉至大醫院。
既往史:無眼病及高血壓、糖尿病病史。
眼部檢査:
視力:右眼眼前手動,左眼1.0。眼壓右眼T+2,左眼13mmHg。
右眼結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偏顳側可見灰白致密浸潤病灶,范圍5 mm×6 mm,表面粗糙不平,略隆起,大量壞死組織附著,少許基質毛刺,熒光素鈉染色(+),角膜內皮少許皺褶,前房深度正常,淡白色積膿,液平面高度2~3 mm(圖 1A)。
虹膜紋理欠清晰,瞳孔圓,部分后粘連。
晶狀體透明,余檢查不入。
左眼眼科檢査未見明顯異常。
右眼角膜刮片鏡檢可見大量中性粒細胞,未見明顯病原體。遂行角膜活體共聚焦顯微鏡(HRT)檢査,發現在角膜基質層內大量高反光真菌菌絲,走形較直,無明顯斷裂,反光均勻一致(圖1B)。
診斷:右眼真菌性角膜炎。
臨床治療:0.15%兩性霉素B滴眼液滴右眼,每小時1次;0.25%鹽酸特比萘芬滴眼液滴右眼,每小時1次;1%阿托品眼用凝膠,每日2次;特比萘酚片0.25,每日1次口服,共7天。
治療2周后復査,患者右眼視力0.1,結膜充血減輕,角膜中央致密浸潤灶部分吸收,前房積膿吸收。再次角膜刮片見多量衰老菌絲。真菌培養顯示腐皮鐮孢菌生長。對兩性霉素、氟康唑、酮康唑耐藥、特比萘酚敏感。根據藥敏結果調整用藥方案:停兩性霉素B滴眼液,加用那他霉素滴眼液滴右眼,每小時1次;再次治療2 周,右眼視力0.3,患者無刺激癥狀,角膜潰瘍愈合,留有淺層斑翳。
【討論】
該患者有植物外傷史,病情進展緩慢,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治療無效,前期使用的抗真菌藥物治療效果欠佳,具有典型的真菌性角膜病損害特征,HRT檢査可見大量真菌菌絲。盡管刮片未見明顯真菌,但HRT表現非常典型,大量絲狀高反光真菌菌絲,結合臨床診斷應該確立。該病例提示我們真菌性角膜炎病原體多位于基質層,單純刮除上皮鏡檢微生物可能獲得陰性結果,但HRT可以彌補這一缺點,所以對感染性眼病診斷,不應僅局限于一種手段,HRT檢査聯合傳統刮片、培養會使診斷更加可靠準確。
(責任編輯:吳任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