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自我測試:什么時候需要作個眼部檢查?
以下六個問題,如果你有半數以上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該向眼科醫師求助了。
1.覺得眼睛干澀、缺少淚水嗎?
2.覺得眼皮沉重下垂,無法張開來嗎?
3.覺得眼睛有灼熱感嗎?
4.視力不穩定、看東西有時清楚有時模糊嗎?
5.覺得眼睛內有異物存在嗎?
6.覺得眼球酸脹、前額不適或痛嗎?
威脅一:開角型青光眼有年輕化趨勢
臨床上最常見的青光眼有兩種:開角型青光眼和閉角型青光眼。后者多見于5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一種急診中能見到的病癥,患者會短時間內出現虹視(看東西像彩虹一樣),霧視(看東西像蒙了一層霧)、眼睛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因為眼壓高導致視力迅速下降。這種病不及時治療的話,幾個小時內就會急性致盲。而開角型青光眼在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達到1%-2%,特別是在高度近視者和家族中有青光眼病史的人中容易出現,每天大量使用電腦的白領有患此病的風險。
專家分析:開角型青光眼不會一下子致盲,但正因病情進展緩慢,不容易早期發現,如果沒有及早診斷,患者的視野一點點縮小,有失明的危險。高度近視患者、糖尿病患者、高眼壓的患者以及有青光眼家族史者都是開角型青光眼的高發人群。定期眼部檢查是及時發現開角型青光眼的最好方法。
威脅二:干眼癥最愛襲擊年輕白領
如果你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如果同時你一天使用電腦超過8小時,如果你連續一段時間出現眼部酸脹、怕光發紅、有異物感、分泌物增多等情況,那你就要警惕,因為你有患上干眼癥的重大可能。
正常人的眼珠之所以能夠保持黑白水靈,除了其本身必備的特殊組織結構外,和淚液的潤澤和防護作用密不可分。當淚液膜不能發揮潤滑、營養、祛除異物和細菌等正常功能時,人們就患上了程度不同的干眼癥。
專家分析:用電腦是干眼癥發病增多的重要原因。眼睛的濕潤一般依靠眨眼,正常情況下我們一分鐘眨眼十幾次,但看電腦時,我們往往因為過于專注而忘記眨眼,導致淚液揮發過多。
輕度的病人僅僅表現為雙眼干澀疲勞、異物感,眨眼不順暢,雙眼不時刺痛,看東西沒有以前那樣清亮,常常要仔細端詳才能看清;病情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結膜充血、角膜有點狀脫落的癥狀。
除了盡早治療,還有一些方法可預防干眼癥的出現。首先,使用電腦盡量以俯視15°-30°的角度;其次,看電腦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增加眨眼次數;再次,距離電腦距離盡量保持在50公分左右,另外,電腦的對比度不要調得太高,字號可以稍微大一點。
威脅三:小心患上早期“老花眼”
某IT公司高級經理駱先生本來就是近視眼,前段時間覺得眼睛又酸又干。有時看紙質文件,戴著眼鏡看不清,反而要拿下眼睛后才能看清楚,但脫了眼鏡看遠又不行,去醫院檢查發現,這是老視也就是“老花眼”引起的。
專家分析:很多人認為40歲出頭正當青壯年,不會患上“老花眼”,但其實人的眼睛在40多歲的時候就開始慢慢退化了。老視的產生是由于人眼中的晶狀體彈性下降,眼部肌肉調節能力下降,不能對眼前近距離目標進行清晰聚焦。
人老了都會發生老視,但不同的人,受原來的屈光狀態 (如原來是近視、遠視,以及是否戴鏡)、身高、閱讀習慣、全身健康狀況、人種、地域等影響,老視癥狀發生早晚和嚴重程度也不一樣。如果年輕時常常用眼過度,就會加速老視的出現。專家建議,有了老視后要配老視矯正眼鏡來調節。
威脅四:中老年人要小心白內障
白內障是指眼睛內部晶狀體的混濁導致的視力下降。在如今不斷老齡化的城市中,白內障的發病率正逐步提高,老年性白內障也是目前世界首位致盲眼病。
一般情況下,白內障患者視力是緩慢下降,但是如果一段時間內接觸有害射線較多,可能會造成眼睛警惕渾濁加劇,從而導致視力突然下降較快。
專家分析: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能治愈白內障的藥物,目前的藥物只能起到減緩白內障發展的作用。所以年輕人要注意用眼衛生,及早發現和治療還是能夠取得較好療效。
威脅五:高度近視患者警惕視網膜脫落
眼睛不痛不癢,一天到一周時間內發現視力急劇下降,而且感覺到眼睛從一個方向出現固定性黑影,好像有一塊黑色幕布逐漸遮蓋過來,最后把整個眼睛的視野蓋住,導致失明。這就是發病速度非常快的視網膜脫離,在高度近視患者(600度以上)和眼睛有外傷的人群中比較容易發病。
專家分析:發病前常有先兆癥狀,如在眼球運動時出現眼前閃光感,像雷雨時的閃電一樣迅速;視物變形,看直的東西會變成彎曲的。由于近視眼患者越來越多,視網膜脫離病也在增多,比起40年前,其發病率大約增加了一倍。一旦出現前述癥狀,應及時找眼科醫師將患眼瞳孔放大,詳細檢查眼底,以明確診斷是否視網膜有裂孔和脫離。
對于尚未發生脫離的視網膜裂孔,可以用激光“焊”住裂孔,以防止發生視網膜脫離。但如果已發生視網膜脫離的話,就只能手術治療。視網膜脫離手術后,在2個月之內應好好休息,不宜長時間看書看報看電視,也不宜作重體力家務勞動或外出活動,可以聽聽廣播。近期內不宜參加激烈運動,不宜負重物,避免碰撞眼或頭部。雖然視網膜脫離的后果比較嚴重,但發病率還是比較低,大約為萬分之一,而且發現得早治愈的成功率也較高。建議高度近視患者每年做一次眼部檢查,近期有眼外傷史也建議進行眼底檢查。
威脅六:視力下降暗示可能患了糖尿病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常見而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目前我國糖尿病發病率居高不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患病率在城市糖尿病患者中約為25%-50%。
初發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一過性的近視。因為血糖突然升高導致滲透壓高,從而令眼部晶狀體膨脹,屈光指數改變引起視力模糊。但是一旦血糖恢復,視力就會恢復。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而且也沒有每年檢查血糖的習慣,導致糖尿病長期隱匿,多年后就醫時發現眼底視網膜出血,同時檢測血糖后才發現患了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專家分析:如果一個人有糖尿病史,那么原有的白內障發病就會加速,再加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引起的失明,其致盲率比常人高三到五倍。
養眼私房餐
【菊杞茶】
枸杞子含有豐富的β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C、鈣、鐵,具有補肝、益腎、明目的作用。對眼睛疲勞、視力變差等問題都有幫助。還可以用來泡茶,比如在菊花茶中加入枸杞,泡出來的茶就是有名的“菊杞茶”,由于菊花與枸杞都是中藥護眼的藥材,這種搭配具有更好的護眼作用。
【維生素】
1.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
如果維生素A不足,嚴重時造成夜盲癥。如果膳食中維生素A繼續缺乏或不足將會出現干眼病,此病進一步發展則可成為角膜軟化及角膜潰瘍。維生素A最好的食物來源是各種動物肝臟、魚肝油、魚卵、禽蛋等;而胡蘿卜、菠菜、莧菜、苜蓿、紅心甜薯、南瓜等蔬菜中所含的胡蘿卜素能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
2.維生素B:
維生素B1不足,眼睛易疲勞;可以多吃些芝麻、大豆、鮮奶、小麥胚芽等食物。
3.維生素C:
維生素C可減弱光線與氧氣對眼睛晶狀體的損害,從而延緩白內障的發生。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柿子椒、西紅柿、檸檬、獼猴桃、山楂等新鮮蔬菜和水果。
4、花青素:
花青素能恢復視網膜的感光色素視紫紅質,顯著提高視力清晰度,花色素可以提高在昏暗燈光下的視力。這對于夜間駕車者,長時間注視屏幕的人等都有幫助。藍莓的花青素含量排名第一。
5、護眼相關微量元素:
第一是鈣,缺鈣會導致近視眼。含鈣多的食物,主要有奶類及其制品、貝殼類(蝦)、骨粉、豆及豆制品、蛋黃和深綠色蔬菜等。
第二是鉻,缺鉻也易發生近視。鉻多存在于糙米、麥麩之中,動物的肝臟、葡萄汁、果仁含量也較為豐富。
第三是鋅,鋅缺乏可導致視力障礙。含鋅較多的食物有牡蠣、肉類、肝、蛋類、花生、小麥、豆類、雜糧等。(由市眼病防治中心防治科科長朱劍鋒提供
【養眼操】
第一節,雙眼向左上左下看,6×8拍。
第二節,雙眼向右上右下看,6×8拍。
第三節,雙眼向左向右看,6×8拍。
第四節,雙眼順時針轉著看,四拍轉一圈,把操作者的臉當成時鐘的表面,眼球按左、下、右、上的方向依次轉動,5×8拍。
第五節,雙眼逆時針轉著看,四拍轉一圈,轉動方向與第四節相反,眼球按右、下、左、上的方向依次轉動,5×8拍。
第六節,稍稍用力閉眼,再稍稍用力睜眼向上看,4×8拍。
注:高度近視眼一般不推薦做此操,如做的話一定要注意動作輕柔并放慢速度。此外,最好的眼部保健就是及時讓眼睛得到休息,連續用眼超過4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同時,注意放松心情,鍛煉身體,少用空調,冬季要采取加濕措施,少用眼藥水,女性眼部最好不化妝或化淡妝。
(責任編輯:張燕君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