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詳情:秋季養生究竟該怎么“養”為宜?下面盤點常見秋季養生誤區,一起科學健康養生。
誤區一:“春捂秋凍”強體質?
真相:春捂秋凍要因人而異,老年人、兒童、心腦血管病患者、慢性腎病、胃病患者不宜“凍”,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凍”得適度。最好的辦法是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不用過早穿得太厚實,適度即可。
誤區二:“貼秋膘”好過冬?
真相:現代人的飲食結構不同于古人,日常飲食已經可以保障我們攝入足夠的脂肪、蛋白質和營養。對于老年人、兒童、胃火旺或肥胖者,以及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高蛋白高脂肪的攝入一定要適量,否則容易“上火”或積食造成消化不良。
誤區三:秋季進補多多益善?
真相:適當進補有益健康,但不可濫補,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岸喑匝a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選擇食品、藥品前,可向專業醫師咨詢,對癥進補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
誤區四:防止秋燥多喝白開水?
真相:對付“秋燥”最簡單也是最重要手段就是“喝水”。但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會給腎臟帶來負擔,使身體受到危害。喝水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則:每次以100—150毫升為宜,間隔時間為半小時左右,每日飲水量最好保持在1500—1700毫升。小口喝水比大口灌水更加解渴,也有利于人體吸收。
誤區五:降溫后仍可以長時間使用空調?
真相:夏末初秋,天氣仍然較熱,有些地區還在使用空調。其實立秋以后,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的時間不宜過長,夜里溫度要把控,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以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宜多開空調。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責任編輯:家醫在線 )
文章關鍵詞:
10月25日上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后滘門診部(頸肩腰腿痛診療中心)啟用儀式在海珠區舉行。后滘門診部(頸肩腰腿痛診療中心)的正式……詳細>>
【高能爆料】女子酒后嘗試催吐,誤吞17厘米的梳子。1月3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急診接診一位神色非常著急的女性患者,原來這位女子因酒……詳細>>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也就是新生寶寶出生后出現呼吸困難或呼吸衰竭等,這是因為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質造成的,使得肺泡出現進行性萎陷。一般出生后……詳細>>
10月16日-22日是中國鎮痛周。10月18日,以“提高預防意識,遠離劇烈之痛”為主題的廣深媒體圓桌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廣州、深圳兩地的疾……詳細>>
人們常說女性40豆腐渣,其實不然,只要做好保養工作,同樣也能綽約風資。但沒有好好保養,易引起月經不調、臉上滋生皺紋、斑點以及皮膚松弛,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