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10月22日,首屆粵港澳仿生視覺與主動眼健康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辦。來自人工智能、類腦計算、神經再生、視覺功能訓練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參與會議。
論壇由鵬城實驗室指導,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會、廣東省醫師協會、粵港澳視覺健康創新聯合主辦。論壇邀請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暨南大學蘇國輝、深圳大學丁文華,上海交通大學范先群4位院士分別圍繞視覺認知、顯示技術、眼科手術機器人、視神經功能恢復等縱論“視覺未來”前沿技術。
本次論壇恰逢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論壇的成功舉辦正呼應了時代背景,眼科學最新研究成果、臨床技術突破、成果有效轉化等在論壇上精彩分享和交流,正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蓬勃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的真實寫照。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吳世文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二十大報告對科技領域作出了重要論述,說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仿生視覺”與“主動眼健康”作為科技和眼科醫學前沿,從科研到實現成果轉化,未來將為眼科疾病患者在治療上邁出一大步,實現眼科醫學領域的重大突破。
論壇現場
論壇主題為“視覺未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高松表示,本次高峰論壇對超前布局眼科學和類腦計算等前沿領域,促進粵港澳地區乃至全國眼病學科與產業融合具有重要意義。他希望,以高峰論壇為契機,積極對接國家重大需求,共同開展前沿科學與產業科學的跨界合作,為打造健康灣區,建設健康中國,為服務人民眼健康貢獻新的力量。
“仿生視覺是用計算機的來看世界,人用生物眼看世界,計算機的觀察會比人眼更高速,但怎么樣讓計算機連接到神經與大腦,并且讓計算機看到的東西跟人眼看到的相一致,這就是現在發展的方向與重點。”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粵港澳視覺健康創新聯合體主席卓業鴻說道。
提及到目前的研究近況,“目前芯片植入后能看到模糊的、沒有顏色的圖像,但這是相對重大的進展。”同時他表示,接下來如何將芯片改造得更接近人的視覺通路,成為了往后努力發展的方向。
“醫工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都可以和眼科融合發展,特別是與鵬城實驗室的聯合,是眼科與通信等范疇的結合,不僅是物理疊加,更是化學聚合,涅槃成新,推動雙方學科發展,這才是中山眼科中心想要的”,中山眼科中心院長劉奕志在致辭中表示。
本屆論壇作為國內頂尖的行業盛會,邀請數十名院士及知名專家學者,組成強大的醫工融合“智囊團”,聚焦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開展理論和實踐探討,搭建了一個高質量的學術交流平臺,進一步促進學科合作和產業融合,省醫師協會副會長、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余敏斌認為,論壇順利舉辦對加快推進“仿生視覺”“主動眼健康”等方面的科研攻關具有重要意義,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努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圍繞眼科醫學加快推進學科間的交叉互融,業內權威組織有責任勇擔使命助推大灣區以科技創新驅動提高眼科診療水平和眼科醫學高質量發展。
仿生視覺與主動眼健康研究囊括領域廣泛,為更深入進行各方向學術交流,精研學術,本次大會共設置了14個課題分享研討,中國科學院鄭海榮教授,復旦大學孫興懷教授,溫州醫科大學瞿佳教授、中山眼科中心葛堅教授等權威專家發表主旨演講,數十位教授學者參與專題發言討論,享譽國內、蜚聲國際的著名院士專家,以及權威學者們紛紛拿出自己專業領域的“看家本領”,針對人工智能、類腦計算、神經再生、視覺功能訓練等內容主題激情演講,分享“干貨”,為觀眾們呈現一幕激蕩思想、碩果累累的學術盛宴。
其中,北京大學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黃鐵軍以“從生物視覺到機器視覺”為主題作發言,其團隊基于對生物視覺現有認識,提出了逼近光電器件物理極限的連續攝影新原理,研制了超高速光電傳感芯片和相機,實現了超高速高動態連續成像和超高速機器視覺系統。
關于“主動眼健康”,卓業鴻解析道:“以往是有眼睛出問題的情況才會想去干預,而現在說的主動眼健康是指主動地去干預、避免出現眼健康的問題。”
“兒童在0-6歲眼部發育的正常與否、青少年的近視問題、中老年的眼健康問題十分值得重視。對于兒童與青少年,應該做到積極篩查,如果發現有問題的苗頭,需要積極屏蔽負面因素;對于中老年人來說,人們的視覺環境與以往相比有很大的變化,過度應用眼睛使得老花或白內障出現的年齡提早。這正需要我們積極篩查,在察覺到有部分跡象的時候,及時給予尋求相應的指導,才能做到真正的預防。”
論壇開幕式由大會主席,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粵港澳視覺健康創新聯合體主席卓業鴻主持。北京大學李革教授作為大會主席主持院士專家主旨演講環節。十余所知名院校、科研醫療機構的眼科專家學者、青年學子參與學習研討,打造視與聽的學術盛宴,使眼科、工科領域工作者在互動交流,思想碰撞中不斷前進,嘉賓觀眾們加深對醫工融合的認識,領略科研奧妙,共同展望學科發展的未來前景。
(責任編輯:梁旭恒 通訊員:邰夢云)
文章關鍵詞: 仿生視覺;主動眼健康;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一般情況下,一歲左右卵圓孔閉合。超過3歲卵圓孔仍然沒有閉合,這被判斷為卵圓孔未閉,一小部分成年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卵圓孔不完全閉合。卵圓孔未……詳細>>
“醫生,這是我爸/媽,這幾年聽力越來越差。我們正常講話他聽不到,拍門、打電話也總聽不到,大聲點說話又嫌我們太吵,都產生家庭矛盾了,希望醫……詳細>>
長壽是每個人都孜孜不倦所追求的,上到古代帝王,下到平民百姓。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醫學也進一步完善,居民平均壽命大幅度提高。雖然一個人的壽……詳細>>
隨著“2022年中國家庭常備健康產品上榜品牌”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主辦方已收到了來自國內眾多一線藥企、大牌健康企業200余個產品的報名申……詳細>>
睡眠跟健康以及壽命長短息息相關,但很多年輕人出現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長時間睡眠不足可損害大腦以及血管健康,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三高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