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大家可能都知道益生菌這個概念,但是在腸道微生態里頭,除了細菌之外,還有大量的病毒和真菌,在某些程度上,它們在糞便微生物移植(FMT)治療腸道微生態紊亂的效果中,同樣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受國際著名期刊Lancet子刊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邀稿,以醫院為第一單位在線發表題為“Roles of the gut virome and mycobiome in 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的綜述,詳細闡述了腸道病毒和真菌在糞便微生物移植(FMT)治療不同疾病中的作用。
該院左濤研究員、蘭平教授和吳小劍主任醫師為共同通訊作者,悉尼大學Siu Lam、該院白小武博士、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Andrey Shkoporov和哥倫比亞大學Heekuk Park為共同作者。
左濤介紹到,人體多種疾病如艱難梭菌感染、肥胖癥、2 型糖尿病、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炎癥性腸病等,其實與腸道微生態紊亂密切相關。前文所提到的FMT就是一種通過移植健康供體的糞便微生物制備液至患者腸道中,以達到重置患者腸道微生態、治療疾病的目的。腸道微生態中,除了細菌之外,還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真菌,也分別被統稱為腸道病毒群和真菌群。病毒組和真菌組對 FMT 治療成功的影響直到最近才得到重視。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腸道病毒群和真菌群在人體健康和疾病的發生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FMT微生物移植定植和療效中其作用日益明顯。該綜述詳細闡述了腸道病毒群和真菌群在FMT治療不同疾病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同時,文章也闡述了病毒群和真菌群的移植對宿主帶來利弊不同的影響。其中,噬菌體(細菌病毒)的移植和念珠菌(真菌)的移植在FMT治療中扮演了尤其重要的角色。
圖1:腸道病毒群的組成和功能
(A)人類腸道病毒群的組成和影響因子。(B)腸道病毒群在宿主中的功能。
據介紹,人類腸道病毒組主要包括原核病毒(主要是噬菌體)和真核病毒。其中,噬菌體在胃腸道具有有溫和型和裂解型交替的生命周期,可以通過整合和裂解的方式影響腸道細菌的組成。健康的人類腸道病毒組由溫和型噬菌體控制,在宿主炎癥期間其可以從溫和型復制轉變為裂解型復制。由于腸道病毒組中噬菌體對真核病毒占有優勢及其在調節細菌組組成中的直接作用和功能,噬菌體一直是大多數人類腸道病毒組研究關注的焦點。FMT的病毒以及細菌移植已被證明與多種疾病的療效相關,包括艱難梭菌感染、炎癥性腸病和造血干細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2019 年以來,已經有一些使用無菌糞便濾液和糞便病毒移植的研究來闡述腸道病毒組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包括肥胖癥、2 型糖尿病、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和抗生素后微生物群失調等。
圖2 腸道真菌群的組成和功能
(A)人類腸道真菌群的組成和影響因子。(B)腸道真菌群在宿主中的功能。
另一方面,人體胃腸道含有豐富的真菌,統稱為腸道真菌群。宏基因組測序顯示真菌約占腸道微生物群的 0.1%。研究表明,腸道含有超過 50種真菌屬,其中念珠菌屬、酵母菌屬、枝孢菌屬和馬拉色菌屬最豐富。腸道常駐真菌與腸道細菌具有共生和拮抗性,共同來塑造宿主免疫力。腸道真菌已經被證明與微生物組裝和免疫發育有因果關系。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真菌群可以強烈地影響宿主免疫系統,這種相互作用與細菌活性相關。腸道真菌群失調在各種疾病的發病機制中起重要的作用。這表明靶向腸道真菌群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治療方法。
左濤表示,FMT治療疾病的主要功效是依靠復雜的人體細菌群-病毒群-真菌群-宿主免疫互作來實現。在未來的基礎研究和轉化研究中,將會進一步揭示真菌和病毒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并由此指導進一步的臨床轉化。
原文鏈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as/article/PIIS2468-1253(21)00303-4/fulltext
(責任編輯:湯秀媚 通訊員:簡文楊 戴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