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年僅30余歲的小伙子張三(化名)平時身體挺好,在一次與朋友爬山回來后感覺全身沒勁、胃口變差,以為是爬山勞累所致,也沒在意。誰知道過了4、5天不但沒好轉,還出現了吃一點油膩的東西就惡心、嘔吐的癥狀,于是趕緊到南方醫院增城分院肝病門診就診,檢查提示肝功能異常,最后被確診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經過口服抗病毒藥物及護肝對癥治療,半個月后其肝功能恢復正常,不適癥狀消失,但仍需繼續抗病毒治療。
張三及其家人非常奇怪:為什么年紀輕輕的沒有一點征兆就會得肝炎呢?對此,南方醫院增城分院感染內科(肝病中心)副主任醫師涂鳴漢表示,肝炎的早期癥狀不明顯,可有感冒樣癥狀,如發熱、頭暈、乏力,疲憊,有的會有食欲不振、厭油、惡心、嘔吐、腹脹、腹瀉或便秘等胃腸道癥狀,發展下去會出現肝區脹痛、皮膚鞏膜發黃、尿色發黃等。
2022年3月18日是“全國愛肝日”,旨在廣泛開展預防肝炎肝病科普知識,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為此,南方醫院增城分院副主任醫師涂鳴漢為大家帶來乙肝相關的日常小科普。
得了乙肝,日常生活中會傳染給別人嗎?
涂鳴漢介紹,乙肝病毒的傳染途徑非常明確,主要是血液傳染、性傳染、母嬰垂直傳播,一般日常生活不會傳染乙肝,但是,如果母親有乙肝,則在懷孕期間應充分評估母親乙肝病毒復制是否活躍,做好乙肝傳播的母嬰阻斷,包括母親抗病毒藥物治療與寶寶的乙肝疫苗接種,及部分寶寶注射乙肝高效價免疫球蛋白,可以較好的保護寶寶不被乙肝病毒感染。
也有人擔心,乙肝肝硬化是不治之癥嗎?
涂鳴漢指出,乙肝肝硬化是感染乙肝病毒時間較長,同時未進行正規隨訪與治療的后果之一,但是,并不是得了肝硬化就完全沒有希望。肝硬化一定要分期分型,評估肝硬化嚴重程度,一般來說,大部分早期乙肝肝硬化經過長期抗病毒治療,可以達到肝硬化逆轉,甚至肝纖維化消失,目前已經有明確的科研論文證實。而肝硬化出現失代償情況時,應該積極預防并發癥,堅持抗病毒,可以達到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的效果。
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習慣會導致肝損傷?如何保護自己的肝臟?
涂鳴漢介紹,日常生活中會損害肝臟的不良習慣有以下6種:1)經常熬夜,23點到3點是肝臟自我修復和肝細胞再生的黃金時間,長期熬夜會加重肝臟負擔;2)長期酗酒;3)經常生氣發怒 ,怒則傷肝;4)暴飲暴食,高脂高熱量飲食;5)濫用藥物;6)不良衛生習慣,如與人共用牙刷、剃須刀等。
對于如何護肝,涂鳴漢則建議: 1)清淡飲食,注意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切忌過饑或過飽;2)保證規律、充足的睡眠;3)適當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重;4)戒煙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5)不亂用藥物,不食用不明野生蘑菇、魚膽等;6)調節情緒,保持心情愉快;7)定期體檢,了解肝臟功能,發現異常及時就診。
(責任編輯:黃日金 通訊員:劉進娣 曹伊敏)
所謂脂肪肝,指的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肝臟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它是世界第一大肝病,已超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成為我國第一大慢性肝臟疾病,也……詳細>>
世界肝炎日到來之際,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團隊將于7月28日(周三)上午9:00-11:00在醫院門診前廣場開展義診活動。屆時,現……詳細>>
雖然我國已摘掉乙肝大國的帽子,但乙肝病例仍然很多,乙肝一直放任不管可能會發展成肝硬化或肝癌。患者除了積極配合抗病毒治療外,也要做好飲食方……詳細>>
眼睛是人類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腦中約有80%的信息都是通過眼睛來獲取的,而作為一個體表器官,它也是全身唯一可以直接觀察到神經組織和動靜……詳細>>
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據世衛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肝癌死亡約83萬人,其中我國肝癌死亡病例占全球的47%,約39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