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2021年9月22日,由廣東省生殖醫院男科主任、廣東省人類精子庫主任、中國婦幼保健協會輔助生殖技術監測與評估專委會人類精子庫與生殖男科學組組長張欣宗教授為通訊作者的又一個專家共識——“關于篩查合格供精志愿者的標準更新的中國專家共識”,在中國計劃生育與婦產科雜志2021年第13卷第9期正式出版發行,并在封面標識作為該期雜志的重點推薦內容。
如何篩查合格供精者 面臨實際問題
人類精子庫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篩選出健康的合格供精者為有資質的輔助生殖醫療機構提供服務。截至2020年底,全國有27家經國家衛健委批準成立的人類精子庫。最大的人類精子庫一年平均篩查4000-5000名潛在合格供精者。
人類的精子質量下降一直是地區性乃至全球性的社會問題。人類精子庫捐獻者合格率也在不斷下降,國內一項持續15年、納入3萬多名供精志愿者的研究顯示,2015年供精志愿者中,不足20%的人精液參數達到合格供精志愿者標準,供精合格率僅為2001年的1/3?!禬HO人類精液檢查與處理實驗室手冊》第五版,將前向運動精子的下限參考值由50%調整為32%,將精子正常形態率的下限參考值由30%調整為4%。
同時,隨著國內外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2003年開始執行的《人類精子庫基本標準和技術規范》的局限性也逐步顯現。在如何篩查合格供精者等方面出現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難以達成共識。
由中國婦幼保健協會輔助生殖技術監測與評估專業委員會精子庫與生殖男科學組組長張欣宗教授發起,運用廣東省生殖醫學領域唯一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衛生健康委男性生殖與遺傳重點實驗室的龍頭優勢,唐運革教授、王奇玲副研究員等以及全國人類精子庫專家組成專家共識工作組,由學組秘書黃川博士起草,副組長朱文兵教授指導,經過前期問題收集整理和文獻總結,多次專家研討最終形成共識。
專家提出降低年齡下限等9條建議
該專家共識聚焦供精志愿者檢查標準,內容涉及供精志愿者檢查的各方面,包括供精志愿者年齡、精液參數、精子形態率的選擇,供精志愿者體檢標準的補充,供精志愿者檢查結果標準解讀等3個部分,共9條建議。
男性的精子質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不同國家和地區對男性供精志愿者的年齡要求各有不同,美國要求19-38歲,丹麥要求18-45歲,俄羅斯要求小于40歲,我國要求22-45歲。目前中國大陸大學生為精子庫供精志愿者主要人群,在校大學生普遍年齡為18-22歲。為避免高齡男性供精者精子帶來潛在風險,同時招募更多優秀在校大學生,參考不同國家捐獻者年齡標準,專家共識建議供精志愿者年齡為20-40周歲。
在精液參數和精子形態率方面,專家共識建議參考最新版的《WHO人類精液檢查與處理實驗室手冊》,供精志愿者精液檢查前向運動精子不低于50%,冷凍復蘇后前向運動精子百分率不低于32%,精子正常形態率不低于4%。
此外,專家共識還建議根據地區發病率針對性進行供精者基因篩查檢測,如地貧基因、耳聾基因等;建議補充血常規檢測;建議對供精志愿者評估心理和精神狀態,以避免一些精神類病患的發生;推薦近視度數超過600度可判定為嚴重屈光不正,不建議納入合格供精者等。
該專家共識已在國際實踐指南注冊平臺( International Practice Guideline Registry Platform,IPGRP) 國內版進行了注冊( 注冊號為IPGRP-2021CN132),可供全國人類精子庫借鑒,為規范我國人類精子庫合格供精者篩查標準,設立標準化供精者篩查工作流程,提供指導和參考,也為人類精子庫建立一致的供精志愿者檢查標準提供幫助。
據悉,這是精子庫與生殖男科學組推出的第二個專家共識,學組首個專家共識《人類冷凍精液質量安全專家共識》同樣由廣東省生殖醫院牽頭制定。連續牽頭制定兩個專家共識,標志著廣東省生殖醫院在人類精子庫技術標準、質量控制和規范管理、篩查合格供精志愿者標準等方面,均處于全國的領先地位,為全國定標準、出共識發出了生殖醫學領域的廣東聲音。
(責任編輯:黃日金 通訊員:薛佳琪)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女性因為各種原因,晚婚晚育,無法在最佳生育年齡懷孕生子,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最近60多年來人口……詳細>>
隨著生活壓力增大、生育年齡推遲,以及生活方式變得不健康,越來越多現代人遭遇生殖障礙的疑難問題,例如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子宮內膜異位癥、復發……詳細>>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民航院區(以下簡稱“民航院區”)不孕不育與生殖中心,經過一年的整合和試運行,將于2021年7月1日正式開診。詳細>>
國家醫保局近日針對“關于建議將不孕不育治療納入免費醫療的提案”進行答復,表示將逐步把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鹬Ц斗秶?a href="http://m.zpeb.net/news/a/202302/2885782.html" target="_blank">詳細>>
最近一段時間,我國多個省份連續出現本土病例,多個地區已成為中高風險地區,使得人們惶惶不安。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任何方法能攻克新型冠狀病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