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胸悶感覺好多了!”
“看!監護儀上心率由95次/分降到了76次/分!”
在邢臺市第二醫院隔離病房內,邢臺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臨床救治組組長、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和廣東省中醫院鄒旭教授查房期間,一位使用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輔助呼吸的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經鄒旭教授針刺太溪穴治療后,胸悶癥狀明顯改善,心率由95次/分逐漸降到了76次/分。這一顯著效果讓現場人員驚嘆中醫針灸的神奇。
患者因發熱、咳嗽、氣喘乏力,核酸檢測結果陽性入院治療,診斷為普通型,后病情逐漸加重,出現發熱加重,胸悶氣喘明顯,稍微一動就呼吸困難,心率快,血氧低于正常范圍,病情一度惡化,臨床分型由普通型轉為重型。中西醫專家協同會診救治。張忠德教授和鄒旭教授四診合參,處方以運用中藥扶正救肺湯合麻杏石甘湯加減,西洋參、陳皮泡水飲用以加強補氣陰、清虛火之力,結合針刺,以求使機體達到供氧、耗氧的動態平衡。
經過中西醫協同,針藥結合,近日,患者癥狀好轉,各項檢查指標均改善,已由重型轉為了普通型。
自2021年1月12日馳援河北邢臺以來,張忠德、鄒旭兩位廣東中醫片刻不停歇地加入到邢臺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臨床救治工作。組織病例討論、會診查房,會同專家組制定當地的疫情防控方案等。
鄒旭教授每天為10余例患者進行針藥結合治療,迄今為止共查房診治60余例。這些患者以發熱、咳喘、胸悶、嗅覺味覺喪失、鼻塞、咽痛、心率快、呼吸困難等為主要癥狀,病情急驟,很容易惡化加重。張忠德和鄒旭教授100%運用中醫藥治療,以盡早解毒、盡早扶正、扶正祛邪以救肺為總治療原則,通過運用扶正救肺湯,固本正氣,提高患者本身的抗病能力,防止病情逆轉加重,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進行加減用藥。并通過針刺合谷穴、風池穴解表,止喘穴止咳,太溪穴補腎提升機體免疫力等,患者病情明顯改善。
急救回陽益腎氣——太溪穴
有謠曰:“啞門勞宮三陰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環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陽九針穴。”
“回陽九穴”之一——太溪穴,屬足少陰腎經,是腎經的原穴,具有極高的回陽救逆之功。在雷神山醫院稱曾被為“雷神穴”。
定位:其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鄒旭認為,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現的氣喘氣促、呼吸困難、失眠焦慮、心悸心慌、腸胃功能紊亂、身體酸痛乏力等癥狀,都是疫毒閉肺后而引發的,由于體內缺氧,腎氣升發被抑制,或功能受損。原穴能夠激發、調動身體的原動力。太溪是腎經的原穴,激活腎經原穴即可滋陰益腎,修復先天之本。不少呼吸頻率和心率過快的患者在針刺太溪穴(單穴治療或與其他穴位組合治療)后,情況逐漸趨于平穩,部分患者立竿見影 。
針刺方法:限于傳染病房,針刺手法平補平瀉為主,得氣為度,平衡針療法應用最多。
①突出快速針刺:即進針快、找針感快、出針快。整個針刺過程控制在3秒鐘之內。
②突出即時效應:也稱為一針見效。80%以上的病人3秒鐘即可見效。
③突出針感效應:針感是反映平衡針灸療效的重要標志。不同的穴位有著不同的針感要求。只要將針感扎出來即可產生治療效果。
(責任編輯:葉群華 通訊員:宋莉萍、尚寶令、朱海媚)
隨著人工關節置換越來越廣泛地開展,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百姓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接受髖、膝關節置換手術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據不完全……詳細>>
無癥狀感染者是指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如發熱、咳嗽以及咽喉疼痛和腹瀉等,不過做核酸檢測時新冠病毒病原學呈現陽性。無癥狀感染者分為兩類,一類是……詳細>>
大腸桿菌有很強的傳染性,主要通過食物、水和密切接觸傳播。感染大腸桿菌后可出現嚴重的痙攣性腹部疼痛和出血性腹瀉,同時伴有嘔吐和發熱等。最可……詳細>>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醫學技術也步入了人工智能化時代。近日,在南方醫院消化內鏡中心進行了一場人工智能和醫生的實際人機對比……詳細>>
二甲雙胍是治療二型糖尿病的一線藥物,降糖效果準確,能延緩胃腸道吸收葡萄糖,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抑制肝臟和腎臟過度糖原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