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家長們都知道,孩子生病后給孩子喂藥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有的孩子因為太小不會吞藥,有的因為藥物味道太差,孩子太抵抗等等。但是不用藥治療,疾病就沒辦法好,這時候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選用其他劑型的藥物治療。
口服給藥經濟方便,且可減少注射給患兒帶來的不良刺激,因此能夠口服給藥的要盡量口服給藥。除新生兒口服藥物比較困難外,對較大患兒應鼓勵其自己吃藥。對嬰兒及不會吞服藥片、膠囊的小兒,可以選用水劑、沖劑、滴劑或干糖漿制劑,或臨時將藥片壓碎加水溶化后再喂服(注意有些腸溶片及緩釋制劑不可用此法)。
有特殊味道的藥物不可和食物放在一起喂。年齡較大的小兒應該在家長監督下服藥,不應將藥發給患兒自行掌握,以免發生誤服或小兒自行扔掉藥物的情況出現。
注射給藥時一般藥物起作用比口服快,重癥、急癥或有嘔吐者多用此法;有些藥物不能口服,或為增加療效,亦需用注射法。但是注射法對小兒精神刺激較大,可造成一定的局部損傷,靜脈注射較易出現反應,故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注射用藥。
某些藥是需要局部皮膚給藥的,如滴眼、滴鼻、滴耳、敷傷口、涂擦于皮膚等,主要是利用藥物的局部治療作用。給小兒使用外用藥時須注意避免患兒用手抹入眼中或吃入口內,并注意適應證、用法等問題,不能因為是外用藥而粗心大意。
灌腸法給藥吸收不穩定,嬰兒又難以保留藥液,故一般較少使用。
吸入法對于一些呼吸道疾病如支氣管哮喘、喉炎、肺炎等,可以用此法使藥物應用于需要的部位。
除此之外,家長還要特別關注兒童用藥不良反應。兒童用藥后,要注意孩子的反應。由于兒童常常無法清楚表述自己的感受,如果家長疏忽觀察,一旦發生不良反應而不及時處理,可能會給孩子健康帶來無法挽回的傷害。
由于藥品種類很多、疾病不同、個人遺傳特質不同,藥物不良反應千差萬別、多種多樣,家長不易明確判斷,在用藥期間,家長應該注意觀察、記錄一些異常情況,一旦懷疑有藥物不良反應的可能,應該第一時間帶患兒和使用的藥品及時就診,由醫師進一步分析判斷、指導處理。
(責任編輯:沈麗娜 )
5月4日是“世界哮喘日”。呼吸科專家指出,目前是花粉過敏誘發哮喘的高峰期。要控制哮喘,哮喘患者要隨身攜帶藥物噴劑以防急性發作時救急。詳細>>
猝死是過敏性哮喘最嚴重的并發癥,既然它的危害性這么大,我們就必須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哮喘。詳細>>
據報道,巴西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哮喘藥對身高的影響很小。所以,家長們不需要因為擔心哮喘藥影響孩子長高而給孩子停藥。詳細>>
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及細胞組分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癥,常導致反復發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和(或)咳嗽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導致呼吸衰竭、猝死,因此哮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