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血液病是原發于造血系統的疾病,或影響造血系統伴發血液異常改變,以貧血、出血、發熱為特征的疾病。有多種血液病是由藥物引起的。
1、再生障礙性貧血:氯霉素是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代表藥物,還有保泰松、吲哚美辛、苯巴比妥、羥基保泰松、安乃近、巰嘌呤、沙可來新、長春新堿、白消安、秋水仙堿、卡比馬唑、氯磺丙脲、三甲雙酮等。中藥狼毒也可以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2、粒細胞減少癥:一是直接導致粒細胞的核碎裂溶解,從而造成造血干細胞的損傷。氮芥類藥物,巰嘌呤、阿糖胞苷、大劑量的氯霉素、氯丙嗪、丙米嗪、丙硫氧嘧啶、地巴唑、卡比馬唑、磺胺類藥物等均可引起。二是與機體的免疫反應有關,典型藥物是氨基比林。此外,左旋咪唑、半合成青霉素也可引起。
3、血小板減少癥:抗腫瘤藥物、磺胺類藥物、雌激素及鏈霉素、異煙肼、苯妥英鈉、甲基多巴、氫氯噻嗪、阿司匹林、利福平、保泰松、肝素、奎尼丁等都可引起。常常發生于用藥后幾小時或幾天內,絕經后的女性發生率較高。
4、溶血性貧血:其一為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貧血,能夠誘發此病的藥物較多,如抗瘧藥有伯氨喹、奎寧、氯壁;抗菌藥有磺胺類藥物、氯霉素及呋喃類藥物;解熱鎮痛藥有阿司匹林、乙酰苯胺;維生素K、丙磺舒、肼屈嗪、奎尼丁等也可引起溶血性貧血。其中伯氨喹導致溶血的作用最強。其二為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又可分為3型。自身免疫型:溶血發病在服藥3個月至4年后,有卡比多巴、左旋多巴、苯妥英鈉、非那西丁、氯丙嗪、吲哚美辛等;青霉素型:青霉素、氨芐西林、羧芐西林、鏈霉素及頭孢菌素類藥物等均可引起;奎寧型:由于少量藥物即可導致大量紅細胞的破壞,所以此型溶血的發生較突然,病情進展快而且嚴重,出現腎衰竭者常可見到。奎寧、奎尼丁、保泰松、磺胺二甲嘧啶、異煙肼、對氨基水楊酸鈉、氯磺丙脲等藥物可以導致此型溶血。
5、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新霉素、對氨基水楊酸鈉可導致維生素B缺乏;苯妥英鈉、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甲氧芐啶及氨苯蝶啶等可引起葉酸缺乏;巰嘌呤、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等能夠干擾核酸的合成,這些藥物都可導致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6、白血病:藥物導致白血病以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為主。常見藥物有氯霉素、環磷酰胺塞替派、白消安、西咪替丁、保泰松、明哚美辛及磺胺類藥等。
在應用上述藥物時要經常定期驗血,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停藥,并做相應治療。
(責任編輯:譚佩茵 )
文章關鍵詞:
對已感染結核菌的人群,投予抗結核藥物,以防止發生結核病,就是藥物預防;但健康人無須服抗結核藥物進行預防,而且即使服了也無效。詳細>>
臨床肯定能致畸的藥物有:詳細>>
類風濕是一種侵犯多關節、容易導致關節破壞畸形的慢性炎癥性疾病。類風濕關節炎仍舊病因不明,但其發病與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包括遺傳因素、感染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