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艾灸是指點燃艾炷或艾條在體表的一定部位進行熏灼,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種療法,是針灸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艾灸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散寒的作用,尤其適用于慢性虛弱性及風寒濕邪為患的病證,艾灸具體可用于哪些疾病?什么時候做艾灸效果更好?
艾灸具體可用于哪些疾病?
廣東省中醫院針灸專科徐振華主任醫師早前接受家庭醫生在線采訪時介紹到艾灸的多種用法和具體適應癥:
(1)艾灸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散寒的作用。可用來治療風寒濕邪為患的病證及氣血虛引起眩暈、盆血、乳少、閉經等證;溫補中氣,回陽固脫。可用治久泄、久痢、遺尿、崩漏、脫肛、陰挺及寒厥等;消瘀散結。對于乳癰初起、瘰癘、療腫未化膿者,有一定療效。
(2)隔姜灸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的作用,可用于外感表證、虛寒性嘔吐、泡瀉、腹痛等。
(3)隔蒜灸有清熱、解毒、殺蟲的作用。可用于療腫瘡瘍、毒蟲咬傷、對哮喘、臍風、肺癆、瘰癘等也有一定療效。
(4)附子餅灸有溫腎壯陽作用。可用于命門火衰而致的遺精、陽痿、早泄等。
(5)隔鹽灸有溫中散寒、扶陽固脫的作用。可用于虛寒性嘔吐、泄瀉、腹痛、虛脫、產后血暈等。
(6)溫針灸具有針刺和艾灸的雙重作用,一般針刺和艾灸的共同適應證均可運用。
什么時候做艾灸更好?
徐振華主任醫師提到:“艾灸最好的季節是夏季,因為艾灸可溫通經絡,祛除寒濕,補益人體陽氣,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更佳。其次,在冬季,如果經常出現怕冷和感冒,也可以經常艾灸。一天當中,早上人和大自然的陽氣升發,到中午午時(中午11點-13點)最旺,而后逐漸減退,因此,需要補益陽氣的人群可以在上午時段進行艾灸,如果在晚上補益陽氣進行艾灸,可能造成夜晚陽不入陰而引起失眠。”
雖然艾灸適用于多種疾病,但做艾灸的時候,應注意安全,防止艾絨脫落,灼傷皮膚或衣物。凡實證,熱證及陰虛發熱者,一般不宜用灸法。顏面五官和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施瘢痕灸,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責任編輯:蘇雅婷 )
冠心病已成為影響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疾病。冠心病的發作常常與季節變化、情緒激動、體力活動增加、飽食、大量吸煙和飲酒等有關。一旦發現冠心病的……詳細>>
導讀:許多人有通過艾灸來治療疾病的習慣,但是往往不同的人在進行艾灸后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癥狀,那么哪些癥狀預示著哪些疾病呢?詳細>>
導讀:身體濕氣重的話,就要注意祛濕,祛濕要注意避免居住潮濕的屋子,飲食清淡,結合穴位艾灸也可以祛濕,下面我們來看看艾灸祛濕的穴位和方法。詳細>>
艾灸好處多多,特別是到了秋冬之際,許多人都開始選擇艾灸養生,究竟自己艾灸有哪些禁忌事項呢?家用艾灸工具應該如何選擇呢?下面我們不妨一起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