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夏季不少人在室外活動后喜歡立刻喝冷飲、吹空調,這種行為并不健康,還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中醫科梁東輝主任醫師此前接受家庭醫生在線采訪時介紹:“在高溫天氣里,人們會以“冷”對抗“熱”,但局部降溫可能導致人體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下降,容易著涼。”
出現發燒癥狀后,不少人會使用退燒藥進行治療,但使用退燒藥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低熱時不用。廣州市中醫醫院兒科謝康禧副主任醫師曾在接受家庭醫生在線采訪時指出:發熱通常可分為三種,1、低熱:37.4-38℃;2、中等發熱:38.1-39℃;3、高熱:39.1-41℃;4、超高熱:41℃以上。體溫低于38℃,一般不需服用退燒藥,可進行物理降溫,使用退熱貼,用冷水,或用冰袋敷額頭等,通過物理降溫,維持體溫不超過38℃,對有高熱驚厥史的患兒防止驚厥的發生更為重要。超高39℃應及時給予退熱藥。
第二,不過量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是市面上常用的退燒藥,多數在服用后2小時內起效,平均起效時間為服藥后1小時左右。一般每6~8小時服1次,最短用藥間隔為4小時,一天不超過4次。不要為了快速退燒,擅自縮短用藥間隔、加大藥量。過量使用退燒藥,可能引起肝腎損傷。
第三,用藥3天等不到改善及時就醫。一般情況下,布洛芬等退熱藥不宜連續使用超過3天,如用藥3天后病情得不到改善,最好到醫院就診。如果發燒時伴隨有嘔吐、腹瀉,或者持續的高熱不退,精神狀態很差,也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第四,盡量避免同時使用多種退燒藥。通常使用1種退燒藥就能緩解病情,如果同時用多種會增大不良反應的風險。而且,一旦出現藥物不良反應,也會增加鑒別難度。
以上就是使用退燒藥的幾點注意事項,謝康禧副主任醫師還提醒患者,疾病尚未痊愈的情況下發熱不可能在短期內消退,若已就診應遵照醫囑,按時服藥,高熱情況下給予退熱處理,切忌帶高熱患兒頻頻往返醫院看病,這樣會影響休息,容易再次受涼,加重病情,不利于康復。當汗出退熱時,要注意及時擦汗及更換汗濕衣物避免再次受涼。
(責任編輯:蘇雅婷 )
退燒藥起效是有一個過程的,不可著急頻繁加藥;低燒可考慮物理降溫;使用退燒藥時要注意用法用量;退燒藥最好只使用一種。 詳細>>
發燒是孩子的常見病,有時候只是孩子們的“成長信號”。有醫師指出,如果孩子發燒不到38.5℃,千萬不要孩子一發燒就給他吃退燒藥,特別是精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