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據加拿大當地媒體報道,多倫多大學精神病學華裔教授劉芳領導的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一種無副作用的治療精神病的新方法,這無疑給廣大精神病患者帶來福音。
精神分裂癥(英語:Schizophrenia,臺灣于2014年改譯為思覺失調癥)是一種嚴重精神疾病,癥狀為思考方式及情緒反應出現崩潰。常見病征包括幻覺、妄想及胡言亂語,嚴重者會有自毀及傷人的傾向,并出現社會或職業功能退化。患者通常于青壯年顯現初期病征,其中約1.5%的患者終身為此病所苦。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方式為患者自述經歷以及觀察患者行為等。
傳統的抗精神病類藥物主要是通過阻斷或干擾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D2受體,從而發揮療效。但是每個受體兼具多種訊號途徑,當受體被阻斷時,也會影響其他與發病源無關的訊號途徑傳遞,從而造成副作用。目前市面上有許多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藥物,由于這些藥物有嚴重的副作用,所以讓不少病人很抗拒服藥,不利于復原。但研究小姐經過五年時間研究,發現D2受體能夠與一種蛋白質(Disrupted-In-Schizophrenia;DISC1)結合。同時在死后精神分裂癥患者腦部,研究小組也發現大量這種結合蛋白質,由此可以推斷這種蛋白質與精神病有關聯。據劉教授介紹,而此項發現能夠消除副作用,減少患者抗藥情緒。
研究小組根據這個研究結果,使用縮氨酸(Peptide)阻斷兩種蛋白質結合。通過動物實驗結果證明,此方法可以達到抗精神病的治療效果,而且沒有出現副作用。這項研究已經在最新的《神經元》期刊中刊登,目前動物測試是研究小組研發的第一步,還需要進行毒理學和其他各項化驗。如果進行臨床試驗,還需要幾年時間。希望這項研究在未來能夠幫助更多的病人。
(責任編輯:黃莉莉 )
文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