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中醫理論中,“火”是外邪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之一,由于外界氣候變化,引起人體的“邪氣”。火氣大時,會讓口干舌燥,口臭、牙齦浮腫疼痛等癥狀。由肝火引起的癥狀,可以用龍膽瀉肝丸。
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證是由于肝氣郁結,郁而化火,肝經氣火上過所致的病證。臨床表現為頭暈脹痛,耳鳴,面紅,目赤腫痛,急躁易怒,心煩不眠或多夢,口苦口干,便秘,尿短黃,或脅肋灼痛,衄血吐血,婦女月經量多、超前,舌紅苔黃,脈弦數。
如何服用:肝火旺服用龍膽瀉肝丸多久見效是根據臨床經驗來確定。如一個療程7天,服用2個療程,就是連續服用14天。而龍膽瀉肝丸一個療程一般是兩三周。
上火口苦
口苦的病因很多,肝失疏泄最為常見,多與情志、情緒、情結等方面有關,一為肝氣郁結,疏泄失職。二為情志抑郁,郁怒傷肝所致。三為情結所致常見郁郁寡歡,悲憂欲哭,胸肋、兩乳或少腹部位脹痛不舒等癥。四為肝氣亢逆,或疏泄太過,多為暴怒傷肝,氣機紊亂所致。五為肝陽亢盛,日久化火,火迫膽汁妄行上逆于口而苦。后兩種口苦患者常有心煩易怒、頭暈頭痛、目赤脅痛、小便黃短、大便偏干、舌邊尖紅等,可服用龍膽瀉肝丸。
如何服用:治療可用龍膽瀉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肝膽濕熱
肝膽濕熱證為濕熱內蘊肝膽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證。臨床表現為脅肋灼痛脹痛,或脅下有痞塊按之疼痛,目黃,小便黃,身黃,色鮮明如橘子色,發熱,口苦,納差,惡心嘔吐,腹脹,大便或閉或溏,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弦滑。肝膽濕熱以濕熱內蘊,肝膽功能異常為特征。或陰囊濕疹,或睪丸腫脹熱痛,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等。龍膽瀉肝丸由龍膽草、柴胡、黃芩、梔子(炒)、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生地黃、甘草組成,是治療肝膽濕熱(癥見口干、口苦、頭暈、目赤)之良方。
如何服用:龍膽瀉肝丸口服。一日2次,每次6克。大便每日2次以上停服。無肝膽濕熱之人、老年體弱之人及孕婦慎用。
上火耳聾
足少陽膽經上人于耳,下絡于肝而屬于膽,故情志抑郁,肝氣失于疏泄,郁而化火,或暴怒傷肝,肝膽之火上擾,清竅被蒙,則生耳鳴、耳聾之證。龍膽瀉肝丸適用于肝膽火旺引起的突然耳聾,以及膽蘊濕熱引起的耳內癢痛、流膿、聽力下降等癥。
如何服用:首選方劑龍膽瀉肝湯:龍膽草大苦大寒,瀉肝膽之實火;黃芩、山梔苦寒瀉火;木通、車前、澤瀉清熱利濕;火盛必劫陰液,故用生地、當歸滋養肝血,使邪去而不傷正;柴胡條達肝氣;甘草和中解毒,并以協調諸藥。本方適應于肝膽火盛引起之耳鳴、耳聾。或龍膽瀉肝丸每次服6-9克。日服2次。
熬夜上火
對煙酒過多,經常熬夜,出現口干、口苦、頭暈、目赤之人,特別常服成藥三黃片、黃連上清片、枝麥清火片等無效者應為首選。
如何服用:每次服6-9克。日服2次。
龍膽瀉肝丸作為一種老字號中藥,“清火”功能顯著,用于上述各種“肝上火”的治療。
(責任編輯:黃麗麗 )
文章關鍵詞:
目前的研究已經證實龍膽瀉肝丸可以引起腎損害,但與用量,服用時間密切有關,可能存在個體差異。資料表明間斷服用2個月即可引起腎損害,甚至有報……詳細>>
最近,“龍膽瀉肝丸”在使用中發生的不良反應問題,引起社會的關注。我局也正在不斷收集整理和分析各地報送的有關“龍膽瀉肝丸”的不良反應病例。詳細>>
龍膽瀉肝丸主要作用是清肝膽實火,瀉下焦利濕熱。不過,方中的木通的成分中含有馬兜鈴酸,臨床觀察表明,長期小劑量服用含馬兜鈴酸的藥物,可致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