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俗稱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夜間為甚,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達到某種程度后逐漸緩解,直至最后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癥。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病癥。目前,對肩周炎主要是保守治療。口服消炎鎮痛藥,物理治療,痛點局部封閉,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綜合療法。同時進行關節功能練習,包括主動與被動外展、旋轉、伸屈及環轉運動。當肩痛明顯減輕而關節仍然僵硬時,可在全麻下手法松解,以恢復關節活動范圍。而,今天我們要給肩周炎患者介紹幾個中藥方劑。
中醫臨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為以下4型:風寒侵襲,寒濕凝滯,瘀血阻絡,氣血虧虛。
一、風寒侵襲型肩周炎
該型多由風寒侵襲于患者的肌膚經絡,導致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治法以祛風散寒、溫經通絡為原則,代表方為蠲痹湯加減。
內服中藥方劑:姜黃10克,羌活12克,當歸12克,黃芪15克,白芍10克,甘草6克,防風10克,桂枝10克,威靈仙10克。
外敷中藥方劑:防風、細辛、威靈仙、羌活、獨活各20克,乳香、沒藥、川烏、草烏各15克,桂枝30克。
二、寒濕凝滯型肩周炎
該型多由外界寒濕之邪侵及并滯留于肩部,日久寒濕內結,使肩部經脈閉阻而引起,治法以散寒除濕、化瘀通絡為原則,代表方為獨活寄生湯加減。
內服中藥方劑:獨活12克,桑寄生10克,細辛2克,秦艽10克,防風10克,牛膝10克,杜仲10克,肉桂6克,生地黃12克,當歸12克,川芎10克,芍藥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黃芪15克。
外敷中藥方劑:防風、威靈仙、羌活、獨活、乳香、沒藥、木瓜、吳茱萸各20克,川烏、草烏、細辛、紫蘇葉各15克。
三、瘀血阻絡型肩周炎
該型多由外傷內挫,導致肩部經絡損傷而引起。治法以活血祛瘀、通絡止痛為原則,代表方為肢傷一方加減。
內服中藥方劑:當歸12克,芍藥10克,桃仁10克,紅花12克,黃柏10克,防風10克,木通12克,生地黃15克,甘草6克,乳香10克。
外敷中藥方劑:歸尾、川芎、桃仁、烏藥、木通、蘇木各20克,紅花、乳香、沒藥、川烏、草烏各15克。
四、氣血虧虛型肩周炎
該型多由外邪乘虛侵襲,閉阻經絡,使肩部筋脈失于榮養而引起。治法以益氣養血、疏經散寒為原則,代表方為十全大補湯加減。
內服方:黃芪15克,肉桂10克,黨參10克,茯苓15克,白術12克,炙甘草6克,當歸15克,川芎12克,熟地黃12克,白芍10克。
外敷方:白芍、當歸、秦艽、川芎、細辛、威靈仙各20克,赤芍、雞血藤、葛根各30克。
以上各型中藥方劑,內服方用水煎服,每日一劑,若用黃酒煎服,則每兩日一劑;外敷方將藥材碾成細末,用適量黃酒調成泥膏狀并蒸熟,待溫度適中時,用紗布包成長方塊,外敷在患處,用繃帶固定,8~12小時后去掉,每服藥可循環利用3~5次。
相信,通過以上針對性的介紹肩周炎的中醫臨床病型,大家對于肩周炎的認識又多了一些,中醫治病講究的是辨證論治,如果想要使用中藥方劑治療自己的肩周炎疾病,最關鍵的就是要先了解清楚這些病型,只有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責任編輯:梁燕瓊 )
文章關鍵詞:
小茴香治肩周炎效果不錯。肩周炎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如何治療呢?中醫認為,因風寒引起的肩周炎,用小茴……詳細>>
秋季是頸肩腰腿痛疾病的多發季,患者容易出現僵硬,麻木等癥狀。此時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藥進行緩解治療。木竭膠囊具有補腎活血,溫經止痛的功效……詳細>>
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3年)》中指出,中藥注射劑安全狀況平穩。中藥注射劑與其他藥品聯合使用……詳細>>
據悉,天津建立起了中醫藥保護數據庫,規定家傳方劑可入庫保護,這主要是為了避免中醫藥傳統知識與技術的流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