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參苓白術散的主要功效是:補氣健脾,和胃滲濕的功效。重在健脾,其次益氣,不僅調理,且治大病。藥性中和,甘溫且不燥而不熱,淡潤而不膩又不寒。對治療脾虛腹脹、飲食不消、嘔吐泄瀉、胸脘滿悶,功效尤為顯著。
該方出自于《和劑局方》(公元1151年),方藥組成為:黨參110克,山藥110克,蓮子肉60克,白術(炒)110克,茯苓110克,薏苡仁(炒)60克,白扁豆80克,甘草(炙)110克,砂仁60克,陳皮110克,桔梗60克。研為細末,制成散劑或制成水丸。
經臨床應用,該方加減衍化成多種方劑,可以治療以下幾類疾病:
1、 肺氣虛自汗:大病漸愈,氣短神疲,惡風自汗,少食納呆,免疫功能低下,這是病后肺氣、脾胃虛弱的表現,在服用本方的基礎上,加入玉屏風散(黃芪、白術、防風),對身體恢復健康有很好的療效。
2.、慢性氣管炎:平日常咳嗽,痰多,色白,易吐,是濕痰內蘊表現,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主運化,把胃消化的精微輸送到心肺,通過心肺而營養全身。若脾虛不能健運,可見水濕停滯,就會發生痰飲,潴留于肺,則出現咳嗽、吐痰、氣喘、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癥狀。此時服用參苓白術丸為基本方,加入半夏、杏仁;濕濁勝者,加蒼術、厚樸、藿香;痰涎壅盛者,加蘇子、萊菔子、葶藶子;舌苔黃加桑白皮、黃芩、梔子;咳嗽較甚者加麻黃、射干、白果、貝母等。
3、五更瀉:又稱雞鳴瀉,黎明瀉,腹瀉時腸道會出現咕咕響且肚臍疼痛,腹瀉后疼痛減弱,大便稀薄,混雜不消食物,形寒肢冷,四肢不溫,腰膝酸冷,疲乏無力,小便清長,夜尿頻多。舌質淡,舌體胖、多有齒印,脈沉細無力。本病多由腎陽不足、脾失健運所致。可在本方的基礎上加入豆蔻、吳茱萸、附子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4、肺結核初期:本病伴隨以下癥狀:潮熱盜汗,體倦納差,時有咳嗽,脈細數,可在服用本方的基礎上,加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療效甚好。
5、慢性腹瀉:本病是脾虛型的慢性細菌性痢疾,見下痢時發時止,遷延日久,發作時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有赤白黏液呈膿血便,時有食欲不振,食后腹脹,舌淡紅苔膩,脈濡細。治則健脾化濕,在本方的基礎上加入木香、黃連;苔黃有熱者,加白頭翁、秦皮、馬齒莧、魚腥草;舌淡肢冷有寒者,加附子、干姜、肉桂、肉豆蔻;氣虛下陷者,加生黃芪、升麻;腹痛者加炒白芍、制香附、烏藥;腹脹納少者加炒枳殼、神曲、內金。
6、 糖尿病:本病屬“消渴”范疇,癥以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為特征。多食以屬脾虛型,治宜健脾化濕,運用參苓白術丸為基本方,益氣加生黃芪、五味子、生內金;有熱者加生石膏、知母、花粉、葛根、黃連等;腎陰虛加山茱萸、枸杞、黃精;腎陽虛加附子、肉桂等。
參苓白術散的注意事項為:
服本藥時不宜同時服用藜蘆、五靈脂、皂莢或其制劑。
不宜喝茶和吃蘿卜以免影響藥效。
不宜和感冒類藥同時服用。
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糖尿病嚴重患者及孕婦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泄瀉兼有大便不通暢,肛門有下墜感者忌服。
本品宜飯前服用或進食同時服用。
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兒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家庭醫生在線溫馨提示:參苓白術散方劑加減需要在藥師/中醫師的辯證施治下進行,切勿擅自服用。
(責任編輯:黃歷歷 )
文章關鍵詞:
參苓白術散具有調節胃腸運動,改善代謝和提高免疫等作用。本方小劑量用時對腸道蠕動有興奮作用,大劑量則有抑制作用,可解除腸道痙攣;能增強腸道……詳細>>
生脈飲、苓桂術甘湯都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兩者組合使用效果更好,可以治療心衰,研究表明,已有不少運用兩者組合來緩解心衰病情的案例。詳細>>
參苓白術散的主要功效是:補氣健脾,和胃滲濕的功效。重在健脾,其次益氣,不僅調理,且治大病。藥性中和,甘溫且不燥而不熱,淡潤而不膩又不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