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似乎是每個女生的終身事業——我要瘦大腿,我要減小肚子,我要瘦手臂......隨著夏天的到來,女生對減肥的熱情可以說是有增無減。可不要小看肥胖,它可導致多種生理和心理疾病,如骨關節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癥、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不育等,或由于社會偏見,出現抑郁、社交障礙等心理問題。夏季到來,我們應該如何正確減肥呢?閱讀全文
譚榮韶,男,廣州紅十字會醫院營養科負責人,曾留學日本昭和大學。中山醫科大學醫學營養系畢業,暨南大學碩士研究生,曾留學日本昭和大學,在讀博士。
擅長
糖尿病、慢性腎病、慢性腎功能不全、高脂血癥、高血壓、兒童、孕產婦、代謝綜合癥、中風、炎性腸病、重癥病患等營養治療,同時開展家庭腸內、腸外營養治療。 閱讀全文
近日,全球營養改善聯盟(GAIN)在華盛頓發布的《全球營養不良狀況報告》顯示,中國逾3億人屬于超重和肥胖人群。
當今社會為什么越來越多人進入肥胖行列?"導致肥胖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社會環境因素。"譚榮韶主任表示,肥胖有高度的遺傳性,目前有不少研究表明肥胖與多基因遺傳有關。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是肥胖者,后代可能肥胖的幾率約為40%,若父母雙方均肥胖,其子女的肥胖機率高達70%-80%...閱讀全文
"肥胖是多因素影響下的結果,因此,除了內在因素發揮作用外,外在因素同樣少不了。"譚榮韶主任表示,現代社會上涌現出越來越多"吃貨",一些尋找美食的電視節目更是受到大眾的追捧,朋友相聚首先考慮——去什么地方吃好吃的;外出旅游不可錯過——品嘗當地美味小吃;招呼遠道而來的朋友——帶他品嘗當地特色美食。
"吃"似乎成為了人與人之間最主要的娛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人們無法阻擋美食的誘惑,同時在不知不覺中一步步邁向肥胖...閱讀全文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肥胖標準,"現在主要通過BMI值的計算,判斷一個人是否屬于肥胖。"譚榮韶主任說,BMI指數又稱體重指數,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但不同地方,人種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有所不同。"根據20世紀90年代中國人群有關數據的匯總分析報告,提出了適合中國成人的肥胖標準:體重指數在18.5-23.9之間,屬于正常范圍;指數在24-28之間為超重,大于等于28時為肥... 閱讀全文
春季不減肥,夏季徒傷悲。拿什么拯救這肥胖的身軀?"夏季減肥沒有特效藥,也沒有捷徑可循,最重要是有恒心。"譚榮韶主任說,雖然每天都有很多女生說,"我要減肥!""我從今天開始不吃零食!""我要堅持每晚跑步!"可是,能堅持下來的又有多少... 閱讀全文
以堅定的毅力作為基礎,再配合健康飲食,效果就能立竿見影。譚榮韶主任說,飲食減肥第一步需要求美者自覺控制食量——一日三餐攝取的總熱量只需要滿足身體所需熱量就可以了,但具體的飲食搭配需因人而異。例如,上文提及的王小姐,根據年齡、體重... 閱讀全文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也是夏季減肥方法之一——胡蘿卜、花生、蘋果等等,這類食物富含膳食纖維,能阻礙食物的吸收,同時纖維在胃內吸水膨脹,形成較大的體積,使人產生飽腹感,有助于減少食量,對控制體重有一定的作用... 閱讀全文
"除了依靠自己不斷努力外,還可以尋找外力支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進行相互監督。"譚榮韶主任說,社會上有不少肥胖人群自發組織的俱樂部、團隊,除了能起到相互監督的作用外,還能讓肥胖者了解自己并非孤軍奮戰,感受到朋友的支持,從而增加... 閱讀全文
王小姐今年40歲,是某公司的白領,平時運動較少,喜肉食,身高160cm,體重卻達到80kg,體質指數為31.25kg/m2。近來覺膝蓋疼痛,行走不便,就診骨科醫師,骨科醫師診斷為骨關節退行性病變,醫師交代除骨科治療外,建議營養科進行減重治療。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營養科主任譚榮韶表示,這位女性的體質指數大于28,屬于典型的肥胖。可不要小看肥胖,它可導致多種生理和心理疾病,如骨關節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癥、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不育等,或由于社會偏見... 閱讀全文
對很多人來說,節食是最低成本的減肥方法,原因在于:簡單、見效快。但是也有不少人擔心,節食減肥取得一定成效后,復食會使體重反彈更嚴重。"體重反彈嚴重并不是復食引起,而是由于減肥成功后,求美者沒有堅持控制食量。"譚榮韶主任表示,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體攝入過多熱量,而適當的節食在是保證人體攝入每天所需熱量的基礎上,減少攝入多余的脂肪... 閱讀全文
相信大部分有減肥經歷的女生都聽說過這樣一種說法:跑步減肥很容易使小腿變粗,變成肌肉腿。這真的有科學根據嗎?"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由于求美者沒有長時間堅持,半途而廢,又或許是沒有按照正確的方法所致。"譚榮韶主任說,跑步屬于一種高強度的有氧運動,能燃燒人體內的脂肪,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因此,長期堅持跑步,對減肥... 閱讀全文
當你吃太多,或飲食過量時,總會聽到別人說:吃這么多,小心把胃撐大。胃真的能被撐大?譚榮韶主任表示,這種情況確實有可能出現。"胃是一個有彈性的器官,當人進食后,食物會隨著食道進入到胃里,胃壁有一定的伸縮性,當人體所吃的食物越來越多時,胃的體積開始慢慢變大,胃壁漸漸變薄。"當空腹時,胃壁就容易松弛,胃壁產生同樣的張力時,需要的食物也越多...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