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很多人都聽說過肥胖癥,但是肥胖癥具體怎么定義呢?專家表示,肥胖癥是一組常見的、古老的代謝癥群。當人體進食熱量多于消耗熱量時,多余熱量以脂肪形式儲存于體內,其量超過正常生理需要量,且達一定值時遂演變為肥胖癥。正常男性成人脂肪組織重量約占體重的15%~18%,女性約占20%~25%。隨年齡增長,體脂所占比例相應增加。因體脂增加使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如無明顯病因可尋者稱單純性肥胖癥;具有明確病因者稱為繼發性肥胖癥。那么它的病因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1、遺傳因素
人類的單純性肥胖的發病有一定的遺傳背景。Mayer等報告,雙親中一方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約為50%;雙親中雙方均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上升至80%。人類肥胖一般認為屬多基因遺傳,遺傳在其發病中起著一個易發的作用,肥胖的形成尚與生活行為方式、攝食行為、嗜好、胰島素反應以及社會心理因素相互作用有關。
2、神經精神因素
已知人類與多種動物的下丘腦中存在著兩對與攝食行為有關的神經核。一對為腹對側核(VMH),又稱飽中樞;另一對為腹外側核(LHA),又稱饑中樞。飽中樞興奮時有飽感而拒食,破壞時則食欲大增;饑中樞興奮時食欲旺盛,破壞時則厭食拒食。二者相互調節,相互制約,在生理條件下處于動態平衡狀態,使食欲調節于正常范圍而維持正常體重。當下丘腦發生病變時,不論屬炎癥的后遺癥(如腦膜炎、腦炎后)、創傷、腫瘤及其他病理變化時,如腹內側核破壞,則腹外側核功能相對亢進而貪食無厭,引起肥胖。反之,當腹外側核破壞,則腹內側核功能相對亢進而厭食,引起消瘦。
3、高胰島素血癥
近年來高胰島素血癥在肥胖發病中的作用引人注目。肥胖常與高胰島素血癥并存,但一般認為系高胰島素血癥引起肥胖。高胰島素血癥性肥胖者的胰島素釋放量約為正常人的3倍。
4、褐色脂肪組織異常
褐色脂肪組織是近幾年來才被發現的一種脂肪組織,與主要分布于皮下及內臟周圍的白色脂肪組織相對應。褐色脂肪組織分布范圍有限,僅分布于肩胛間、頸背部、腋窩部、縱隔及腎周圍,其組織外觀呈淺褐色,細胞體積變化相對較小。白色脂肪組織是一種貯能形式,機體將過剩的能量以中性脂肪形式貯藏于間,機體需能時,脂肪細胞內中性脂肪水解動用。白色脂肪細胞體積隨釋能和貯能變化較大。褐色脂肪組織在功能上是一種產熱器官,即當機體攝食或受寒冷刺激時,褐色脂肪細胞內脂肪燃燒,從而決定機體的能量代謝水平。以上兩種情況分別稱之謂攝食誘導產熱和寒冷誘導產熱。當然,此特殊蛋白質的功能又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由此可見,褐色脂肪組織這一產熱組織直接參與體內熱量的總調節,將體內多余熱量向體外散發,使機體能量代謝趨于平衡。
5、其他
進食過多可通過對小腸的刺激產生過多的腸抑胃肽(GIP),GIP刺激胰島β細胞釋放胰島素。在垂體功能低下,特別是生長激素減少、促性腺及促甲狀腺激素減少引起的性腺、甲狀腺功能低下可發生特殊類型的肥胖癥,可能與脂肪動員減少,合成相對增多有關。臨床上肥胖以女性為多,特別是經產婦或經絕期或口服女性避孕藥者易發生,提示雌激素與脂肪合成代謝有關。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時,皮質醇分泌增多,促進糖原異生,血糖增高,刺激胰島素分泌增多,于是脂肪合成增多,而皮質醇促進脂肪分解。
6、飲食過多
以飲食過多而活動過少為主。熱量攝入多于熱量消耗,使脂肪合成增加是肥胖的物質基礎。
(責任編輯:陳添許 )
文章關鍵詞:
兒童肥胖癥大多是因為兒童營養過剩造成體內脂肪蓄積引起的。兒童肥胖癥是通過兒童體重和身高進行相應比例計算來進行診斷的,不依賴肉眼觀察和單純……詳細>>
肥胖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代謝癥候群,當人體進食較多時多余的熱量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體內,儲存時間日久就會變成肥胖癥。臨床上將無明顯病因的稱為……詳細>>
很多老年人都伴有肥胖癥的疾病,老年人肥胖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但是很多老年人都會忽視了這一現象。殊不知,老年肥胖癥會引起很多疾病,所以我們更……詳細>>
兒童肥胖是一種小兒常見的疾病,隨著生活水平的增高,兒童肥胖癥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當前肥胖癥的診斷主要依靠體質指數,這是一個客觀、認可度大、……詳細>>
當今,很多小孩能量攝入長期超過消耗,導致體內脂肪蓄積過多,造成了小兒肥胖癥。雖然說現在是衣食無憂,但是肥胖癥應該從小孩抓起。飲食平衡才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