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便秘的幾項檢查介紹
小兒慢性便秘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2-14歲小兒功能性便秘的發病率為3.8%,城區高于農村,女童高于男童。那么小兒出現便秘情況如何進行檢查呢?一般的檢查分為以下幾項:
1、肌電圖
對盆底肌和肛外括約肌進行肌電圖觀察是評價慢性便秘的有用方法,正常人休息時盆底橫紋肌的張力維持緊張狀態,應用體表皮膚電極探測,全部正常小兒排便時肛外括約肌張力下降,而便秘患兒僅42%有恥骨直腸肌或肛外括約肌出現肌電活動下降。
2、直腸鏡
乙狀結腸鏡及纖維結腸鏡檢查 這幾種檢查可直接了解腸黏膜狀態,由于便秘,糞便的滯留和刺激,結腸黏膜特別是直腸黏膜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癥性改變,表現為充血,水腫,血管走向模糊不清,此外,在痙攣性便秘可見到腸管的攣縮性收縮,腸腔變窄。
3、胃腸X線鋇劑造影
可根據鋇劑在胃腸道內運行的情況,了解結腸的運動功能狀態,區分張力減退性便秘和痙攣性便秘,并可及時發現器質性病變,如先天性巨結腸,腫瘤,結核等。
4、X線排糞造影
近年來由于排糞造影(defecography)檢查法的臨床應用,可對肛門括約肌和肛門直腸作靜態及動態觀察,并可快速攝片(每秒2~4張),連續觀察排糞動作全過程,發現有些便秘是由于出口有不同程度的梗阻,如直腸套疊,直腸前突,盆底肌痙攣綜合征等,這些梗阻都是臨床及內鏡檢查難以發現的,實際上不屬于習慣性便秘的范疇。
5、肛管直腸測壓術
肛管直腸測壓術是兒科常用的一種了解直腸肛門功能障礙的技術,遇有嚴重便秘的患兒可用測壓術確定直腸擴張時的阻力,肛管的靜息緊張度,肛門隨意肌收縮的強度以及病兒對直腸擴張的自我感覺,并可對肛門括約肌反射做出評價,注意必須由有經驗的人員來操作,以免對結果判斷錯誤,根據對慢性便秘患兒的肛門直腸和遠端結腸動力學研究,幾乎全部病例都有功能異常。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得了肛裂應如何治療?
2024-10-21便血的定義是什么?
2024-10-21小孩大便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10-21肛門白斑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2024-10-21孕婦能否使用痔瘡栓
2024-10-21肛門旁屁股上長硬痘是痔瘡嗎
2024-10-21大便時痛且便后肛門有肉,不出血,是何
2024-10-21孕婦便秘痔瘡該如何應對?
2024-10-21
熱門文章
懷孕脫肛能生小孩嗎?這是需要注意的
2024-10-11痤瘡長什么樣
2024-10-10長痤瘡怎么樣治療
2024-10-09臉上總長痤瘡怎么辦?一文教你科學應對
2024-10-09痤瘡的治療費用大概是多少錢
2024-10-09膿包型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10-08告別反復長痘,揭秘長效預防臉部痤瘡的秘訣
2024-09-29結節性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09-29